李彩霞
湖北省孝感市高新区桂桥小学 湖北省孝感市 432100
导语:
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
善待别人是一种胸襟
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
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
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
一、师有所为,有所不为
班规制订后,具体的施行不能完全依赖班主任,否则,班主任就会深陷班级琐事而无法自拔。那如何让班规执行到位?我认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为”之一:“执法者”(班干部)的培养。班规制订后,需要一批小“执法者”来协助推进班规的施行,这些小“执法者”一般是班干部,第一,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了解班干部在管理班级中遇到的困难,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对策。每两周一次。第二,教授班干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他们的“执法力”。我的建议:遇事不能急,不要忙着按班规处罚同学,先冷静想想自己有哪些处理方法,不同性格的同学要用不同的方式沟通和处理,尽量避免发生冲突;遇到困难时求助其他班干部或班主任,不能有苦不言,更不能让“违规者”放任自流。第三,用奖品激励班干部,使之有执行的动力。管理班级,除了智慧,还耗费班干部很多精力与玩耍的时间。因此,对于管理中肯动脑筋,管理有成效的班干部,我常常会靠劳一下他们。
“有为”之二:暗中观察,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帮扶。班干部培养好了,班主任也不能高枕无忧,而是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分两个层面进行观察:一是观察班干部。时间一长,班干部会“执法”不严。我在班上设立了“班级执勤本”,由班干部轮流执勤,及时填写班上发生的违规事件,并写明处理办法。我每周检查一次“班级执勤本”询问执行情况。二是观察被管理的学生。只要发现班级氛围不好,学生懈怠或沉闷,我都会第一时间走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及时对其进行疏导。如果完全不听劝告,屡教不改的学生就罚他们值日、拖地一周。或罚抄重要的课文或要背诵的古诗词。
那么,哪些事班主任可以“不为”呢?我总结了一下:学生力所能及之事,师可“不为”;学生积极热情之事,师可“不为”;学生常规之事,师可“不为”;班级管理便在这“有为”与“不为”之间不断切换。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轻松管理班级。唯有依“法”治理,方是长久之道。
二、巧引学生专注学习
早上进班,看到同学们依旧懒散,有的在座位上发呆,有的小声闲聊,有的在地上拍卡片,有的左顾右盼……这样的情景让我焦急万分。临近期末考试了,我们四年级因为怕抽考,把我们的语文早自习分配给了要统考的科目。昨天才跟他们强调,早上来应该读书背书,专注学习,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的话并没有起到作用。我有些生气,但也知道这个时候发火是没有用的。一方面,他们可能没有意识自己的懒散;另一方面,他们确实需要更加细致的行为指导,我突然想起参加过国家级班主任培训,有专家讲过一些方法,我只好冷静下来,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几分钟过去了,我清了清嗓子,示意大家停下来。我故作神秘:“各位,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同学们四散游离的目光开始聚拢。我提高嗓门,扬起手中的“班级执勤本”:哈哈,我记下了某个同学的一举一动。我把“一举一动”故意加重音调,同学们听到这句话,都紧张得坐直了身子。
我接着说:“我们的游戏很简单,我来念一念我的观察记录,请同学们猜一猜是谁”。同学们笑了,互相挤眉弄眼,脸上写满了小期待,还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在下面窃窃私语。我再次示意大家安静,开始念道“07:30:03,走进教室,坐下后发呆,捏上嘴唇。07:32:06打开瓶盖,倒水喝,07:34:32开始掏牙齿,接着拿了两本作业出来,又和同桌讲了两次话……”念完后,我停顿了一会儿,教室里变得异常安静。我扫视全班,当事人和我的目光刚碰上,又触电般闪开,恨不得把头埋进胳膊里。我笑吟吟地问:“现在,大家猜一猜那个小伙伴是谁呢?”大家都把眼光看向了李俊杰同学。
我顺势说:“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是柯南极的侦探啊!李俊杰,大家对你很熟悉呀,说明你在大家的心目中的地位不错嘛!对于大家都猜出是你这件事,你有什么感受呢?”他认识到自己不认真,还讲话打扰别人,我重重地点点头;“这就对了,我之前并没有意识到,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如果今天有一个人也像我一样记录一下你们的这个过程,那你们觉得他会记录什么呢?”我只记录了几分钟的内容。其实,我们早上来就一件事,那就上交作业,两分钟足够,早上20分钟自习时间,很多同学一直没有进入状态,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教室里很安静。我立刻用很轻,但每一个同学都可以听到的声音说:“同学们,让我们凝神聚气,进入学习吧。”教室里传来“哗哗”的翻书声。
三、活动引领,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学生成长遵循着一定的发展规律,需要通过启发和激励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德育处开展多姿多彩的教育活动,如经典诵读比赛广播站、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课间活动、运动会、研学活动等。我支持我班学生积极参加,在体验中感悟、习得、成长,在活动中争做文明有礼的好少年,不仅让孩子们享受着校园生活的充实与快乐,还让孩子们走出校园,让学生如一棵棵小树苗舒枝展叶,在阳光下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美妙,在潜移默化中心胸更广,眼界更宽。德育处的领导要求班主任用“放大镜”去发现学生的优点,树立“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好学生是评出来的”等理念,让那些德、智、体等特长生有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实小的每名学生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四、因人而异巧沟通
教师与家长经常沟通、合作,对学生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和家长之间如何有效沟通呢?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参差不齐,面对不同类型的家长,要使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对于素质高的家长,应该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主动请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肯定和采纳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并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家长一起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对于溺爱孩子的家长,交谈时,我们应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不良表现予以真诚的赞赏和表扬,再适时指出学生的不足。教师要充分尊重家长的感情,充分肯定家长对子女的爱,使对方在心理上能接受自己的意见。同时,教师要用恳切的语言指出溺爱对学生成长的危害,耐心热情地说服和帮助家长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子女,启发家长实事求是地反映学生情况,千万不要因溺爱掩盖子女的过失。
对于学困生的家长,我们首先要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尽量发掘孩子的闪光点,让家长看到孩子的长处,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希望,对学生的缺点,不能不说,但不要说得太多。说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说学生的缺点时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才不会让家长对孩子失去信心。只有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会更主动地与教师交流,配合我们的工作。
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我们要给家长提出科学实用的建议,指导家长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如每天要培养孩子专心听时钟的嘀嗒声,讲故事、画画、与孩子一起散步,在等人、候车时在嘈杂的环境下要求孩子背古诗或解答口算题。
教师和家长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靠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心,以及彼此间的尊重与信任,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与时俱进地学习、总结、融合他人的成功经验,以创新思维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注意多种沟通方式互相补充和灵活运用,提高工作成效,就一定能赢得家长的满意、信任和配合,使教师与家长结成教育同盟。
反思:
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需要爱心的耐心;需要智慧和理性;需要反思和调整。每个人的成长就是点滴感悟积累的过程,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