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小学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承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2月第4期(下)   作者:黄文德
[导读] 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黄文德
        湖南省汨罗市第二中学   
        摘要: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期中华儿女肩负的重要任务,在中小学阶段,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龙舟竞渡文化诞生于湖南,强调敢为人先、兼收并蓄,将其融入中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小学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发挥协同效应。
        关键词:文化自信视域;中小学;龙舟竞渡文化;传承
        在时代发展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依然历久弥新,在新的历史时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龙舟竞渡有着悠久历史,作为一种竞技性的体育项目,蕴含着传统民族文化的魅力,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在中小学中融入龙舟竞渡文化,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传统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价值。
        1 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承价值
        龙舟竞渡文化发源于“龙”文化,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龙”文化根深蒂固,在古代,龙是人们的精神寄托,龙舟竞渡活动有着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寓意,在诞生伊始,龙舟竞渡是崇龙、祭龙的仪式,在竞渡的船上,有挂龙、图蛟子幡,龙图腾文化让龙舟竞渡文化传承至今,成为了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让人民凝聚起来,有着凝聚民族感情的重要价值。龙舟竞渡文化与湖湘文化也有密切联系,湖湘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是湖南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在长期交融下产生,强调敢为人先、兼收并蓄。湖南省汨罗江畔是龙舟竞渡活动发展的重要场地,无论是参与人数、赛事规模、社会效应上,都取得了巨大反响,每年,汨罗江一带的人们都非常看重龙舟比赛,这是湖湘民众坚韧不拔、团结一致精神的重要呈现。与此同时,龙舟竞渡活动也是当地人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置,是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在,龙舟竞渡文化的娱乐性、观赏性决定了其娱乐性、大众化,契合当代群众的喜好,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
        2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小学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承
        2.1 坚定文化自信,传递龙舟竞渡文化
        要更好在各个中小学中传承龙舟竞渡文化,首先要提高学生对龙舟竞渡文化的文化认同、文化认知,文化自信视域下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承本质就是这一文化的信念和信心,龙舟竞渡与传统节日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在当地也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对此,需要让学生对这一文化有深刻认知、高度认同,才能让他们具备文化自信。随着国际龙舟赛事的举办,为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为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持,这一文化中表现的地域性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度交流融合。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要通过各门学科为学生讲述龙舟竞渡文化,传承其中的文化精神,建立文化自信,充分发挥出主体观念,转变思维,破除因循守旧的文化观念。


        2.2 精心选择内容,提高学生接收能力
        龙舟竞渡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且龙舟竞渡文化有着包容、开放的特征,在中小学教育上,要发挥出龙舟竞渡文化的结构性育人价值,在内容的选编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甄选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从教学视角转化为学生视角。在课程内容的传授上,要为龙舟竞渡文化提供选择空间和尺度,增加专门的龙舟竞渡文化学习专栏,使之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和学情,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多元性。同时,进一步扩大内容来源,除了选择龙舟竞渡文化外,还要增加与该种内容相关的知识数量,深入挖掘与龙舟竞渡文化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坚持推陈出新,结合时代变化来正确取舍,使之更加丰富、全面。
        2.3 立足时代发展,提高文化传统的科学性
        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转型下,要求传统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承要更具现代性,从“意”、“形”方面来继承、超越,实现创造性发展,使龙舟竞渡文化可以与现代性文化之间相互融通,共同发挥育人作用,让龙舟竞渡文化能够从“意”、“形”方面变得更加活跃。在具体的传承上,要精心设置龙舟竞渡文化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理念、精神、价值观,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连。另外,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承要坚持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去粗取精,一种文化在被赋予了某种价值和信念后,就会产生独特的教育作用,具体需要与时代要求结合来辨证取舍,有区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实现龙舟竞渡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2.4 更新文化范式,实现文化内容的符号化
        对于龙舟竞渡文化的符号化表征,需要用深层化、立体化的方式来呈现,凸显价值目标,在这一内容的传承上,需要做到审美与情感之间的连接,认识与理智之间的结合。中小学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为了发挥出教育内容的理解力、认知力和感受力,需要与不同阶段学生的知识逻辑、认知方式结合,进行专业化符号表征,让学生全面、深刻的感知龙舟竞渡文化,实现对学生知、情、意、行的陶冶目标。
        3 结语
        传统优秀文化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具有积极作用,龙舟竞渡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在文化自信视域下,为学生传授龙舟竞渡文化,能够让学生对地域文化有更多的理解和感知,从而主动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小学龙舟竞渡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更新教育理念,改进单一的文化传递方式,科学安排各门课程的渗透和教育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教师为其提供科学的引导,让优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参考文献:
        [1]于向辉,张雯雯,张玉红.承德市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J].高考,2016,(009):
        [2]张爱娜.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6,(10):16-17.
        [3]张连荷.农村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内容的建设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8,(2):93.
        [4]迟春丽,徐洁.上海民办高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及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12):102-1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