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对策探索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胡仙萍
[导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该学习模式可以将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
        胡仙萍
        (厦门市金安小学,福建 厦门,361016)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该学习模式可以将学生有效的组织起来,以共同完成某一学习目标为主导,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之中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本文结合信息化情境、问题情境和表演活动来展开小学语文合作教学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合作教学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要从学生出发设计教学过程。而合作学习正是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设计合作式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一、信息化情境为主导的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知识并不像小学中低年级那样非常简单直观,甚至在课文中都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小学六年级是和初中接轨的学习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具备从文章找答案,从文章直接获取信息的能力[2]。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有的时候学生无法得到问题的答案,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对教材内容来进行分析概括,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思维素养,本阶段探索多媒体情境对小学语文思维素养培养的作用。例如在讲授:《穷人》这一课时,初看文章题目很多学生会认为,这篇文章一定是描写生活中有哪种类型的穷人,他们在哪些地方比较穷,他们的生活和富人相比有什么区别。但是本文打破常规,叙述了渔夫的妻子桑娜收留西蒙两个孩子的故事,来体现文章主题,而且整篇文章中没有任何一处出现“穷人”这个词。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析,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文章主题:“穷人”,为了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内容,教师结合多媒体技术找到了与课文相匹配的视频,首先第一段视频展现的是渔夫一家人的生活;第二段视频展示的是渔夫出去打渔,妻子为其担忧,并联想到邻居西蒙的情境;第三段视频是渔夫回到家后和妻子一同商量关于照料西蒙孩子的事。多媒体情境将整篇文章通过直观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注意视频中的人物形象和动作细节,因为作者想要突出主题和抒发情感往往都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实现的。信息化情境作为引导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随后再设计合作式学习模式,要求学生以两人一小组分别分析渔夫和渔夫的妻子的人物形象特点,共同在渔夫和渔夫的妻子人物形象和生活上,找出能够点明文章主题:“穷人”的语句,提高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对发展学生语文思维素养有重要意义。教师以信息化情境为先导,再结合两人一组的合作学习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与以往单纯让学生阅读相比,学生参与度更加高,考虑问题也更加全面,对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有重大帮助。
二、问题情境为主导的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
        阅读教学和问题情境创设联系密切,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动性一直不是很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要求巧设问题情境,问题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从易到难让学生思考分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学习对问题进行思考,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2]。例如在讲授:《金色的鱼钩》这一课时,本文叙述的是红军过草地时,由于食物缺乏老班长带领小红军们利用自己制作的鱼钩来钓鱼,而老班长为了能够让小红军们能够填饱肚子,不惜自己吃鱼骨头将鱼肉让给小红军吃,最后老红军由于身体透支而牺牲的感人故事。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体验老班长那种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文本。

首先是关于字词的问题情境:诸如:两鬓、青稞、高觀、搪瓷碗、严峻、拧成等等一些生字词对学生来说非常生疏,要求学生小组为单位对其进行注音,分析字词含义;其次是设置与老班长外貌相关的问题:认真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该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体现了老班长什么样的人物形象,阅读老班长看到小红军饥饿、制作鱼钩钓鱼、为小红军煮鱼汤,以及最后牺牲前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分析老班长的精神品质以及内心感受;接着要求学生找出描写作者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分析作者是如何从侧面来反映老班长的人物形象。最后的问题是拓展延伸,要求学生想象一下小红军在老班长最后的鼓舞之下是如何走出草地的,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人物有着老班长那种甘于奉献的精神。本次教学教师作为指导者,在精心备课的前提下设置和本文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循序渐进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动脑筋进行思考,化被动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在交流合作学习中,体现了陶行知“做中学”的教育思想。
三、表演活动为主导的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研究
        通过对小学生心理和性格特点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比较喜欢以游戏的方式来和自己的同伴交流,同时在课堂上学生时常表现出好动和爱讲闲话的特点,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性格和学习行为出发,引入表演活动,通过让学生参与表演活动的形式来展开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例如在讲授:《军神》这篇文章时,本文通过描述刘伯承将军一次手术经历,来突出刘伯承将军勇敢、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品质。以往的课文中主要是通过战争类文章来表达革命精神,但是这篇文章却是通过一次手术经历,甚至从手术过程中的动作、语言上的细节来表达革命精神。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切身感受课文的主人公形象特征,从而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师设计教学游戏,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医生、护士、刘伯承将军,将教室布置成手术室,课桌作为手术台,再安排另一位学生负责读文章的独白,四位学生为一组共同将课文生动有趣的表演出来。由于本文非常注重通过语言和细节来表达思想感情,所以细节动作和语言的表现也是评价活动开展质量高低的主要内容。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过程来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效率更高,原本枯燥的知识,但是结合活动学生却很快能够通过动作和语言将知识表现出来,体现了学生对知识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解。在活动中还可以发现,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更加密切了,不再是学生单个学生,活动开展之前同一组的学生会安排好各位组员的分工,并互相强调对方应该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从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其中也体现了活动前的学习合作行为。
四、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合作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融入在日常教学中具有以下意义:①提高教学气氛,教师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对问题的思考探究,每一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融入到课堂之中展开问题探究,为课堂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以合作的形式主动参与游戏,扮演游戏角色,体验合作学习的趣味性,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帮助。③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和情感,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毕竟有限,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探究,深入研究分析问题,与组员共同思考分析问题,对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本文围绕信息技术、问题情境创设和表演活动,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展开了分析研究,提出合作学习的意义。作为一名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对合作学习有全面认知的前提下,探索合作学习路径和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施蕾.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中),2021(02):37.
        [2]万春蕾.关于合作学习及趣味教学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1(04):79-80.

        [3]冯红霞.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创设分析[J].新课程,2021(01):157.
        作者简介:胡仙萍(1979-)女,汉族,江西上饶人,厦门市金安小学,中小学二级,本科,研究方向:语文学科合作学习方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