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淑娴
台州学院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317000
【内容摘要】统编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安排了众多的分类练习,随着年级的升高,分类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中年级到高年级,除了继续进行分类积累词语、专项的分类练习以外,还引导学生将分类的方法运用于阅读与习作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字、词、阅读、写作的分类学习用到思维导图会优化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分类学习 优化
一、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分析
1.生字词学习方式存在弊端。生字词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学习阶段都很重要,尤其是低段的学习,教师会想方设法让孩子记住并学会应用;高段的学习除了个别重点字词提醒,其余则是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
2.缺乏阅读的兴趣和意识。一般的学生只会在老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完成课前预习的内容,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圈出生字词,生字组词,想一想课后的问题。学生会机械式完成前几个步骤,对于思考的题目则寄希望于课堂上,老师会讲解的,我好像也不会,缺乏动力。
3.习作练习缺素材缺框架。一到习作学生总是犯难,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更没有框架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习,孩子的思维由形象思维转化为逻辑思维。而绘制思维导图能够成功地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在一起,这种将思维可视化的图文并茂的效果,更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与投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增强思维的清晰度和广度,促进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借助思维导图,优化学习
(一)生字教学,归纳有序化
生字教学是低年级段很重要的任务之一,对于学生容易混淆的生字,进行如下图的操作,先理清字音、字形、组词,再换偏旁找新字组词,父母或老师在引导的时候联系具体的图画、诗句、课文等加深孩子对这一类字的区分与理解,使得生字的学习更加有序化,提高生字学习的效率。
(二)词语教学,分类清晰化
统编教材与之前的实验教材相比,词语积累更多采用分类积累的方式进行,这就意味着在词语积累中注入了思维的训练,我们从低年级开始就得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分类能力,以此为逻辑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基于对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作为教师的我们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去帮助他们。
例如:给下列事物按一定的规律分一分
公共汽车、轮船、鲨鱼、狗、飞机、熊、老鹰、蝌蚪、金鱼
.png)
学生在进行分类梳理的时候就是思维顺序的训练,当我们看到学生有分类错位的时候,就清楚地知道了他哪里出现了错误,该如何去引导他。
(三)阅读教学,分析条理化
什么是阅读?阅读便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吸收书面词汇,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读者内在的语言,或者将两者之间建立联结,从而整合信息的过程,略读、跳读、抓关键词读能帮助我们对材料建立一个基本的结构,而结构化是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可以将内容构建成结构化的图形。
一、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在小学高段的语文课堂中,经常可以发现作者所要表达含义大致的方向一般学生都能点到,但是每段所表达的含义,段与段之间联系,整体上的把握对于学生而言,建构整体的认识是有难度的,这时候在教师引导下借助思维导图去完成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调动。
统编教材五上11*《牛郎织女(二)》,在学习了前一课10.《牛郎织女(一)》借助思维导图复述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课文的要求是这样的:联系上一篇课文,说说如果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基于这样的要求,安排了学生在预习课文之前用上一单元学到的方法,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png)
(图一) (图二) (图三)
学生所展现出来形式是非常丰富的,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图一所示学生将内容、手绘与课文内容建立了很好的联系,图二学生将两篇课文完整的故事内容进行了梳理,图三学生以课题为中心,以故事中出现的角色为二级分支(牛郎、织女、老牛、王母娘娘、喜鹊)对内容进行了整合,是故事内容再建构过程。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逐渐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概括归类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抓住内在归律的重要性
(四)习作教学, 创新合理化
习作素材的整理、写作过程的构思,无一不用到分类。分类清晰,则写作思路清晰,就能做到有条理地表达。
以三上第三单元习作:我来编童话为例
看到上面这些词语,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发挥想象,把故事写下来。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图,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学生回答不出就画出三个方框,再次引导
是的,这张图提供了我们角色、时间、地点三类信息
从这三类信息中选择你喜欢的,画出思维导图。
学生习作:我选择的时间是冬天,地点在小河边,角色有啄木鸟、腊梅。下面是我画的思维导图,根据思维导图,我写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善良的鸟儿》
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尤其是低段学生很容易写着写着就偏离的主题,忘了一开始我想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借助思维导图的网状结构,就能很好地将主题与联想的分支进行有条理,有层次地记叙。
三、借助思维导图学习的意义
整个小学阶段孩子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度的过程,思维导图的有效使用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力,能辅助教师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绘制导图的过程也是理解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是知识的内化与创作,有效提升了效率,理清逻辑。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
[2]段维清.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的知识可视化策略[月.中国电化教育,2011.11.
[3]郭建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月.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3(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