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李阳阳
[导读]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无疑可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
        李阳阳
        河北省河间市北老生中学062450
        
        摘要: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无疑可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趣味性,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兴趣的导向下,学生学习自主性更强,也更加乐于与教师交流、互动,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学生自主完成数学问题的提炼、分析、探究,不仅自主学习能力会大大提升,学习实效性也能够得到保障。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认知规律、学习特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实效性;路径
        一、 情境化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引入一些具有情绪色彩,或者创设一些具有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以此引发学生学习体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体悟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以及数学知识。情境教学法的核心是激发学生情感,情境化教学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素材,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加工和处理,采用角色扮演、课内游戏、诗歌朗诵、音乐欣赏等方式,将教学寓于生动、形象的情境之中,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
        可见,情境教学法立足于学生的情感,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优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方法。将情境化教学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大大提升教学趣味性,也能够更好的凸显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搜集各类生活化教学素材,包括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设备,整合这些资料,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或者微课视频,课上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比如:“正数和负数”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某市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3℃,最低温度为零下3℃。如果我们想要将这两个温度表示出来,如果只是运用小学的数学知识,我们只能够将两者都表示为3℃,但是却无法将它们区分开,显而易见,这两个量是相反的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相反的量,大家谁可以举几个例子?”教师先创设情境,再提出问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领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快速投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之中,在教学情境的启发下,有的学生回答:“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m, 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m, 这里的高于和低于,就是相反的。”有的学生说:“昨天仓库进货20吨,出货10吨,这里的进货和出货是相反的量。”学生非常踊跃的回答问题,并且回答得都非常棒,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提出问题:“大家说得都非常好,那么我们要如何将如上相反意义的量进行区分呢?”问题提出后,学生有的说:“红色表示零上、海平面上、进入的量;用黑色表示零下、海平面下、出去的量等。”有的说:“可以在数的前面加个符号,比如△5℃表示零上5℃,×5℃表示零下5℃”,此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向本课教学主题深化:“其实,在古代,数学家就是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上述这类相反的量的,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而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则是使用符号来进行区分的,并规定零上5摄氏度记做+5℃,读作正5℃或5℃,零下5℃记做-5℃,读作负5℃。我们只需要在小学学习过的数前面添加‘+’或‘-’号,就可以简单明了的表示两个相反的量了,这也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正数’‘负数’。”通过如上情境的创设,学生兴趣得以很好的激发,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会更加深刻的理解。


        二、 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学中做,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体会数学知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和例子,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思考和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主体原则,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进而更好的对数学问题进行研究。探究式教学往往与小组合作教学法共同使用,中学数学教师先布置一个学习任务,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探究,最终完成学习任务,这在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生成。
        三、 合作式教学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是一种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初中数学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一般来说,每个小组为3~5人,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或者提出学习研究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理分工、相互讨论的方式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发生碰撞,取长补短,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思维、学习能力不仅可以得到培养,而且合作意识以及合作能力也会大大提升。合作教学的形式灵活,包括师生合作学习、生生合作学习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合作教学的形式,旨在最大限度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以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
        (一)师生合作教学
        从目前教学领域研究的情况来看,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理论有很多,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师生合作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更加普及,师生合作很好地平衡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站在了平等的视角,一同进行数学问题研究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学习,而是能够主动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主动权,并还能够与教师一同讨论、交流,既可以提出质疑,又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体悟,感受到数学讨论、数学研究的快乐。另外,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谐,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不再惧怕教师,更加乐于听从教师的教诲,师生之间相互欣赏,学习氛围、教学效果都得到了优化。在教师与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激励学生,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表达看法的机会,引领学生思维,使学生可以从师生合作中获得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二)生生合作教学
        生生合作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领路人,从整体上为学生提供指导,而学生则是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完成数学问题的研究和总结。学生合作实现了课堂上生生互动交流,也更能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这种教学模式一般都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学生间彼此交流合作,实现知识层面、能力层面的协调发展。目前,生生合作学习在全国大部分的初中数学课堂上得到了普及,也是现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方向。
        四、 结束语
        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多元教学方法的引导下,回归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瞿晓春.教会学生欣赏数学的艺术:以初中几何教学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9(11):126-129.
        [2]林素芬.善待“数学错误”,提高教学有效性:初中数学错误研究初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6):133-136.
        [3]杨建霞.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资讯,2020,18(21):153-154,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