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分组化学实验中教师走动巡视督导对避免发生实验安全事故的积极意义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李华访
[导读]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化学教育中的化学实验倍受重视
        李华访
        广东省吴川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化学实验  安全实验   实验安全事故  教师督导实验  
        摘  要: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化学教育中的化学实验倍受重视,中学生实验对学生的的素质全面发展尤为重要,因而化学实验开展过程中最为人们所担心的实验安全性与实验危险性成为我们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走动巡视督导来避免实验安全故事发生。
正  文: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化学教育离不开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而中学生亲手做实验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担忧就是可能会发生的实验安全事故,何况中学生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他们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独立操作的愿望,并且对安全事故造成的危害性没有足够充分的认识和危险预警意识。一方面,中学生若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没有足够充分的了解就很容易发生实验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尽管学生对实验理论和安全事项都已经很熟悉了,但却没有足够的实验操作经验,因此,还是极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那我们作为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或学生单独个人实验时,更应该主动去预防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结合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利用老师走动巡视督导的方法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以下我们从为什么老师需要走动巡视督导、如何走动督导以及其存在的意义三方面来论述。
        首先我们从某市一所高中高一级的190名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来分析,以下是我们调查的结果:

        由调查问卷表中Q2题目可知,73%的学生喜欢老师跟进实验督导,只有10%的学生希望老师一直站在讲台上,总体上绝大部分学生是很希望老师能近距离督导自己进行实验操作的。
        1.老师为什么需要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走动巡视督导?也就是说走动巡视督导的理由是什么?
        1.1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请教老师。
        参考问题调查Q1的结果可知,遇到问题时会主动请教老师的占总人数73%,只有27%的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主观判断作出处理。从中可以看出,遇到问题愿意请教老师的学生还是比较多。因此,我们需要为学生向老师请教或提问提供方便,即我们应该主动地走动起来靠近学生。调查问卷中愿意问问题的73%学生却发现我们的老师离他们较远可能会出于畏缩的心理,不想呼唤老师,从而他们也许也有可能选择了放弃请教老师而选择根据实际情况主观判断作出处理。然而中学生在化学实验方面由于专业知识局恨性和经验不足,往往很难保证自己作出的判断是科学正确的。因此,我们希望能为学生提问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就要求我们走近学生实验才有利于我们与学生的沟通。
        1.2有利于老师能近距离较方便地发现学生的实验操作存在的错误或问题。
        分组学生实验是多组的,每组可能有多个学生,这样会给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详细地察看学生实验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我们常常走到每组学生实验台前去近距离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是否正确、各种药物的使用放置是否安全合理、学生实验操作是否存在危险性等;还可以预防一些学生搞小动作,例如有的学生想把一些药品偷偷收藏带出实验室或者一些学生异想天开地想做一些超出书本要求可能存在危险的实验等。例如,在做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按书本上的要求,我们只能取绿豆般大小的钠放在水面上反应,但有些喜欢冒险的同学却尝试着用手指头甚至更大的金属钠块与水反应,其间极易发生爆炸和火灾。我们老师近距离督导则容易消除学生的这种危险行为的心里想法或在他们刚开始行动之初就发现并制止这种行为继续发生下去。
        1.3有利于发生实验安全事故时能快速及时地作出正确的处理,把安全事故的伤害降到最低。
        从调查的问卷Q3问题中可能看出,45%的学生对自己独立完成实验是没有信心的;问卷Q4问题中发现安全事故时呼叫老师处理的只占48%,上文已经分析过由于中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非常有限,若只依靠学生自己能力自行处理问题是很难保证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这两个调查结果中看出来,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时学生将很难将安全事故控制住。
        例如,有一次我们组织高一学生进行有机物燃烧的灭火实验,即在一个大烧杯中装入大半杯水再在上面倒入一些苯,由于苯的密度比水小,故苯浮在水面上且可以点燃燃烧,本实验即要求学生用湿毛巾完全盖住大烧杯口,利用隔绝空气法灭火即可。可是其中有一个学生由于胆小害怕紧张的原因吧,她在用湿毛巾盖上大烧杯口时没有将烧杯口完全盖住,只盖了一半,且毛巾的边缘部分落进烧杯液体中,沾上了有机物苯,瞬间使得火蔓延到毛巾上剧烈地燃烧了起来,而该学生惊惶失措,手忙脚乱之中刚想伸手去拿毛巾的尖角往别处甩,此刻被正在旁边的巡视的老师成功制止,从而阻止了一场火灾的发生。假如老师不是在旁边监督而是在较远的位置上,则该学生把沾有苯正在燃烧的毛巾乱甩,那么就使火源迅速扩大,甚至演变成一场大火灾,后果不甚设想。
        2.老师在走动巡视督导学生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2.1要求老师近距离慢速走动巡视。首先要注意的是必须是近距离,贴近学生实验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对操作是否规范、药物使用是否合理、可能会存在的安全隐患有哪些等都要认真观察及时指出一一纠正,有时甚至需要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实验操作;其次是慢速走动,即要细心轻轻一边走动一边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避免因为老师的走动变成影响学生实验的因素。上文的问卷Q2问题中之所以有10%的学生希望老师站在讲台上观察的原因我想是害怕老师在旁走动影响他们做实验有一定的关系吧,同时也因为分组实验往往是多组实验同时进行,老师不能固定在某一组实验位置上,而且各组都兼顾巡视,防止顾此失彼。
        2.2要求老师在走动巡视中根据实际情况边走动边重复宣告强调注意该实验的关键安全事项。每一个实验安全注意事项都是不同的,例如稀释浓硫酸时,就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而应该把浓硫酸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均匀散热。某些学生在平时的理论考试时可能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而在实际操作中就不注意又操作错误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实验中经常重复向学生灌施本实验相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2.3要求老师紧盯学生实验过程并注意对即使发生的安全事故趋势进行预判,并及时阻止其进一步发展成安全事故。这就要求老师拥有一定的心理行为分析常识,从学生的行为中预料到下一步可能会发生的安全事故从而加以制止。在上文中提到的苯燃烧灭火实验中可看出,老师从学生伸手去拿燃烧着的湿毛巾中的一小角便推知其下一动作的即将发生潜在危险,并已成功地制止了它的发生。另外一次实验中,在做用试管加热液体的实验中,分组实验中的一个学生居然站在加热液体的试管口正前方近距离位置观看实验,由于刚加热,液体的温度还未高,因此,他们也未感觉到危害性。待老师制止其这种错误行为之后,不用多久,液体温度迅速升高并开始沸腾,当时一股沸腾液体从试管中瞬间飞溅而出,足有1米左右的距离。我们又成功制止了一个潜在安全事故的发生。
        4.老师走动巡视督导学生实验体现了老师的三大素养。
        4.1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化学实验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高度重视素养。
        我们学化学是为了利用化学的自然规律为人类更好的服务,我们学生操作化学实验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化学自然规律知识,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的本身意义也是化学自然规律利用的实操训练。重视实验安全、避免事故发生是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不受伤害、学校财产不受损害的良好思想素养。
        4.2体现了老师对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应对处理技术能力的科学素养。
        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化学实验,其中涉及诱发安全事故因素是多样的,甚至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种类也是多样的。因此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全面提升自己应对各种安全事故的技术能力。如:火灾、烧伤、药物中毒、气体中毒、易燃易爆物品保存管理等安全防控技术能力。
        4.3体现了老师对避免发生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主动安全预防意识的思想素养。
        我们主动接触学生,主动观察学生做实验,主动去听学生对实验的疑问提问及讨论见解。这些都体现了我们老师主动预防意识强烈,不再是以往那样等待安全事故已经发生了才慌忙去处理、等待学生的呼叫时才去关注学生的化学实验。因此走动巡视督导体现了我们老师具有强烈的主动安全预防意识。
        所以,老师走动巡视督导学生实验是预防实验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良好方法措施,值得我们提倡。

        参考文献:
        [1]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风险评估与安全意识”的教学思考[J]. 唐隆健.化学教学.2019(11)
        [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安全问题的解决办法[J]. 杨国成.华夏教师.2018(31)
        [3]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室安全和文化建设[J]. 王建宏,常俊英,梁存珍,周翠红.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06)
        [4]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分析[J]. 林碧霞.化工管理.2020(19)
        作者简介:李华访(1980.3-),男(汉族),籍贯广东省湛江市,本科 ,单位:吴川市第三中学,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