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向漂
杭州江南实验学校 310052
【摘要】:作业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以练为主的作业设计思路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本文分析了作业设计中的典型题的教学现状,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出“每日一思”实施的策略,希望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关键词】:“每日一思” 典型题 内化 思维发展
一、小学数学典型题的教学现状
在“减负增效”的教育背景下,虽然一线教师重视典型练习,但在练习形式上会重复练习,来填满学生的练习量,求量变达到质变,这样填满式的作业形式,长此以往,会让学生缺乏兴趣,也让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同时,学生的层次不同,对每一道典型练习的思考时间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有时,学生只是迫于老师要批改,才急急忙忙完成好,至于理解与否,掌握与否,反而没那么重要,有“囫囵吞枣”之嫌。
二、“每日一思”典型题作业设计研究
(一)“每日一思”的含义
“每日一思”是针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典型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每天思考一道典型题。目前已在多个年级中同时开展,并已坚持开展了六年。在时间的设定上,每日一题,每周五题,每周留出两天时间作为缓冲期,如今日思考不出,可在每周缓冲期中再思考,没有解决的典型题,可以暂时存入自己的“每日一思”题库中,延迟解决。
为何可以延迟解决?因为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最关键在于“内化”,而“内化”需要时间,内化后的知识,不容易忘。如果缺少了“内化”这一步,那么需要通过大量重复性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这样是靠学生的记忆力在学习,而非学习能力。
“每日一思”是希望学生通过时间、地点上的自由,思考方式、展现形式的不同,让学生不受束缚地去内化自己所学的知识,从而发展数学学习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二)“每日一思”实施策略
1. 内容上灵活选择,深化知识理解
“每日一思”在内容的选择上以配套教材内容为主,再辅以一些拓展拔高的,趣味性强,和生活相关的内容,但在编排上需注意循序渐进。一开始在选择内容时不宜太难,尽量与当天所学内容有点滴相关,让学生多多获得成功的体验。
待学生渐渐熟悉了“每日一思”后,再选择一些值得思考的较难题型,有些题型是不分年级的,只要了解其中的知识点和概念,就可以通过已知的知识进行推理。那么,它就属于学生能力范围内,可以去尝试和挑战,从不同维度上去深化对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也能逐渐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内涵与规律。
但“每日一思”的内容也并不拘泥于难题,毕竟难倒学生并不是“每日一思”的目的。而教师应该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学生现阶段最薄弱的是什么?最需要掌握的是什么?用不同的呈现方式,进行教材内容的改编,让学生保持思考的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学习了《角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可以布置“每日一思”之“角的数学小实验”。
(1)画好一个角,用放大镜观察,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感悟: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用放大镜观察并不能改变边张开的大小。
(2)用一张圆形的纸,能做出直角吗?
感悟: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一个角,再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做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3)观察钟面上的时间,当分针和时针所夹成的角是直角、锐角、钝角时,分别是几时?在长方体的盒子上,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直角?
感悟:加强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运用。
这一期设计的“每日一思”中的几个小实验,能帮助知识点含糊不清的孩子理清知识点,因为每个孩子接受的学习方式不同,但动手操作一定是他们喜欢的,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拥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2. 形式上灵活多变,点燃学习热情
首先,“每日一思”会打破传统的做练习形式,更多地采用让学生说题,通过每周开展一次“小老师说题”,让每位学生挑选其中一道题目,拍摄成视频,把自己的思考过程清楚地说出来,在说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学会分析、修正,来理清思路和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
例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基于教材内容,挑选了一些适合用说题来开展的“每日一思”。
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后,布置了一道讨论题,如下图:长方形纸条的长是比4厘米长还是短?这一道典型题如果只用做的形式,很难了解学生错误的困惑点在哪?通过操作、说题展现思路,才能精准把握教学。
其次,在高年级开展时,形式更开放,上一周已经选出下一周的说题小能手提前把说题的视频录制好,转化成二维码,附在下一周“每日一思”的作业纸中,发给其他孩子,其他孩子如果思考有困难,可以参考二维码讲解。一批又一批的说题小能手就这样在“每日一思”中产生了。
最后,除了说题,从三年级开始,可以让学生出题,现在的学生在课外接受的信息量大,往往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自己难解决并印象深刻的典型题,精挑自己的典型题,能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和全面意识。除了出题,让出题学生想一想、写一写要解决这道题目的小锦囊和参考解析。写锦囊能锻炼学生审题抓重点的能力。写完整的解答过程能锻炼解题有清晰步骤和完整思路的能力。学生出题,既丰富了“每日一思”的题库,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 开展中家校合作,延迟等待换惊喜
“每日一思”因并不受限于学校里完成,往往更多地需要回到家中,安静独立地思考,因此,教师可以发布“倡议书”来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家校合作,助力“每日一思”的开展。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明白,像一些较难的典型练习,并不是孩子的“附属品”,可有可无,也不是优秀孩子的“专属品”,唱独角戏。课堂上往往因为时间不够,师生的互动探索会浅尝辄止,思考不深入,体验不深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则从何谈起。
因此,在“每日一思”开展后,要落实延迟等待,有些难度大的典型题目不急于完成,时不时地在脑海中盘旋,让他们主动去经历“迷茫和无助”。延迟学生思考的时间,等待学生的思考与内化,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出现。
三、结语
小学是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和提升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因此,借助小学数学中的典型题,以“每日一思”的形式开展作业设计,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升学生的作业兴趣,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事半功倍。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适时根据任教年级和班级的不同,对“每日一思”再丰富,再设计,再创造,增强作业的有效性和新鲜感,做好数学课堂的延伸和补充。
参考文献:
[1]齐黎黎.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魅力中国,2019(51):173
[2]崔荣宇.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才智.创新教育,2018(126)
[3]彭梅香.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8(2)
[4]吴有能.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界,2019(13):98
[5]狄秋平.小学数学思考题的教学价值及实施策略.[J].教育观察,20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