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能力提升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刘静莹
[导读] 由于数学科目本身的理论性比较强,所以传统的数学课堂相对来说比较乏味枯燥,因此也就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刘静莹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摘 要:由于数学科目本身的理论性比较强,所以传统的数学课堂相对来说比较乏味枯燥,因此也就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们应该积极的相互交流探讨如何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进而让学生们能够更轻易的理解数学内容。学校可以为教师们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平台,同时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障教师自身能够有所进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教师;专业发展
        在目前教育界有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师们在讲台上讲一节课,学生们在台下听一节课。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大量的灌输给学生知识,但是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学生们不能够自主的发散思维来思考问题,表达理解,被动的接受了大量来自老师的思想。这种课堂模式很容易出现学生上课跑神的情况,不利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和理解。正因如此,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活跃度。
        一、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想要大幅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积极主动性,教师们不仅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而且还需要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授课质量。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数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也就能长久的保持数学课堂的旺盛生命力。教师之间可以通过采取开展数学教学相关交流大会的形式来相互探讨,学习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课堂活跃度。毫无疑问,这种活动的正常开展离不开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必要的指导建议。显而易见,实行这种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必然是需要学校拥有很大的魄力和先知的。关于教学理论的指导,传统的教学理论想必每一位老师都已经耳熟能详,烂记于心。所以在这一方面,学校不需要做出过多的指导。但是在新的改革方面,学校要在背后大力的推动教师们付出实际行动。学校也应该组织相关部门对新课程相关资源信息进行整合工作,同时对正在实行新课改的教师的经验进行一定的总结。这些都将为新课程的大范围的推广工作产生正面的影响。
        数学教研活动与教师们的课堂内容和授课形式息息相关,所以学校在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时也要注意密切的与教研活动内容联系在一起,不可出现违背的情况。只要学校领导部门、数学教研组以及数学教师团结协力,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新课程的成功改革实行指日可待。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思考如何能够更有效的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也许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不管是数学教师还是学校,都应该对阶段性的数学教学成果有一定的目标。学校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比赛的形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不仅可以促使教师们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提高,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督促他们不断进步。
        二、积极探索高效教学模式
        由于新课程教学改革仍处于前期探索阶段,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针对这些不同的问题,教师们可以进行交流探讨,不断摸索,进而保证能够得到一个相对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毫无疑问,在广泛推广这种教学模式之前,还需要经过层层的考核。这既是对教师教学进度的考核,也是对他们教学模式的指导。由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正式考核本身意义重大,关系到学校日后的教学模式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所以学校在必要时需要聘请专业人员来做出相关评价,同时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授课模式展示课题的研究方向进而让专业评审团提出建议的方法,不仅能够启发教研组的课题教研多重角度,而且能够为本校长久的研究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1 从课堂教学结构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思路打不开,不能跟上课堂教学节奏的情况。但是公开课的授课模式对于问题的针对性比较强,对于学生的启发度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够提出多条打开思路的方式,再
        结合练习,那么学生也就能够很好的将其掌握。如今,很多教师仍然存在讲课时间过长,影响学生自主思考的情况,同时很多课堂上面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展示自我思路的学生也比较少。这些都说明理想课堂的授课氛围还没有达到预想的情形。新课程改革要求大力发展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目前还是有一些教师习惯于站在三尺讲台,一讲一节课,完全不深入学生,不了解学生的课堂听课情况。除此之外,还有些教师尽管走下讲台,但提问中心或者说关注重心扔保留在前面的学生,后面几排的学生常常是被忽略的对象,尤其学困生被提问、自己举手发言的也比较少。毫无疑问,这会对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的两级分化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2 从课堂教学风格上看
        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多方面的发展。现有的教学风格有很多种,那么我们如今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围绕这个来展开思考,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工具等方面着手,再结合前人的经验,就一定可以创造出我们自己独特且有针对性的教学风格。
        三、积极进行案例研究评比
        一线教师在长期的授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课改经验以及新课改下授课经历,而相关专家则对这方面内容做出了大量的调查分析,两者相互结合,共同探讨研究出来的方案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都有更大的可能获得大家的认同。学校可以采取评比的模式来选拔出最适合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参加评比可以不限制人员的多少,但是对实际的效果要有严格的要求。比如说,参评者的准备活动必须要做的足够完善,不可敷衍了事。不管是相关问题的引出还是课堂发言的安排都是不可以马虎的,必须是经过认真准备的。如果在评比过程中,学校发现了可行性强或者值得借鉴的部分,必须安排相关部门立即进行整理工作。同时考虑在一定范围内将其推而广之,在不断的实践中使其更加完善。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教学辅助工具叫做导学案。它是由学校里面相对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的,不仅可以防止部分老教师习惯性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而且可以为年轻教师提供一个相对可靠的模板,进而保证整体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由于事关重大,所以关于评价人员的选择我们必须要慎重。相关方面的专家、一线优秀教师、年轻优秀教师甚至优秀学生都有可能成为就评委中的一员。经过不断的改进,最后呈现出的教学模式一定会让大家满意的。
        4 结束语
        在强调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我们想要取得专业上更大的发展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只要我们不断的反思和探索,就可以不断的完善自己,使自己的专业能力变得更强。
        参考文献:
        1、魏小燕,基于核心素养思想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时代教育》2017年22期;
        2、刘锦李龙安侯学萍,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数学教学思考,《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年 第10期;
        3、黄斌,刘丹妮,刘锐,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优课"的分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20年4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