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俊
建德市安仁中心学校 浙江省杭州市311600
【摘要】: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是每一位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体育教学向素质教育转型的重要课题和研究方向。提升中学生的体育能力,对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增强体质等方面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发展自我独立意识,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并使其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即把能力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锻炼习惯。
关键词:初中体育;自主意识;培养策略
体育中独立意识的培养,对于个人坚持体育锻炼,培养运动精神,保持积极心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中学体育课教学计划中所安排的各种体育活动,都只能算为学生的基本运动活动,要实现更高质量的学生体育锻炼,必须使学生主动在课堂内外,做一些安全、有效的体育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把握体育课堂时间,运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对初中体育课堂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进行了详细探讨,希望能对各位教师带来收益。
一、开展竞技性比赛
长久以来,初中体育课缺乏比赛活动一直是一个很大的教学问题,这必然会对学生的竞争精神和自主意识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为保障学生生命安全,教师可以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但切忌矫枉过正,应将适度的竞赛项目与当前的体育项目相结合,以比分来反映学生的运动能力,这样才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从而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比如在进行《乒乓球》这一项体育教学中,笔者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普及乒乓球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兵乓球的基本功,但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早已会打乒乓球,其对此运动的需求并不局限于基础训练。于是我专门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次乒乓球比赛,并精心设计了比赛规则:比赛分为单打和双打,以得分多少定胜负;在比赛中,设立了进步奖,奖励在球技方面进步迅速的同学。受上述规则的激励,大部分学生都能自己找队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暂时只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功,在课余坚持训练,所以比赛中的小选手们都表现出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在球技上也都有了进步。
二、合理制定教学方案
缺乏科学、合理的体育计划也是当前中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许多学生只是跟随老师的教学进度进行体育锻炼,这虽然可以满足他们最基本的运动需求,但不能使他们走出校园后仍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中学体育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同时,还应帮助学生掌握制定体育计划的方法,只有使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感,才能真正增强学生自我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
举例来说,在《篮球》这一项体育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在当今媒体的宣传下,对篮球运动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具备篮球基本素质。于是笔者在课上带领同学们共同进行了运球,传球,投球的基本训练。
不过,学生们的实际表现并不一样,而且大部分学生上课时主动练习篮球技术也有困难,这导致一些学生传球好但运球不好,或运球水平好但投篮不好,所以笔者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制定一个“篮球训练计划”,并对一些目标过高、执行困难或压力过小的训练计划做一番说明。大多数同学都按计划进行了课下训练,笔者经过一学期的观察明显发现,许多同学都是通过自主学习在篮球项目上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规划是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的前提,教师在规划中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三、发展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物具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旦对某件事感兴趣,就会有想要掌握它的强烈欲望和强烈要求。渴望来源于渴望,兴趣来源于好奇。一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转变;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使他们在身心上充分体验体育活动的快乐与满足,才能形成体育意识与能力。二是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满足;体育课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快乐,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举例来说,在进行《足球》这一体育项目教学中,笔者就分阶段带领学生走进了足球世界。第一,作者先在室内向同学们讲述了足球运动的规则,并利用多媒体等工具,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为同学们播放了史上最精彩的足球比赛录像,同学们显然对足球这项运动很感兴趣。接着,在第二课时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足球基础训练,在“带球过人”这一训练中,笔者先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些花样过人的动作,然后问学生们:“大家想学吗?”绝大多数学生对此产生了强烈地学习欲望,于是笔者趁机用一排角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带球变向训练。这种体育教学形式在激发初中生好奇心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在智力和身体素质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一成不变的教学最终会让学生变得平庸,没有独立精神。与其他教师相比,体育教师更能直接了解学生的生理状况,更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身体素质,允许学生有差异,然后引导学生共同探索符合自己发展水平的运动项目、运动计划,使学生在适度的体育锻炼中逐步形成独立的意识。
比如,在进行“羽毛球”这体育项目教学中,笔者在教学开始时就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羽毛球的基本要领,在课程结束后并没有强迫每个学生都参加高强度的羽毛球训练,因为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羽毛球运动兴趣不大,在弹跳能力或身体协调性方面也不适合羽毛球运动,所以笔者就和他们逐一交流。经过交流笔者发现,部分学生比较喜欢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较强的运动,部分学生比较喜欢长跑等不考验爆发力但非常考验耐力的运动,因此笔者又根据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申请了相应的教具,以鼓励学生多花时间和精力在自己擅长的运动上。唯有因材施教,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师对学生进行独立意识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进行体育锻炼,课通过适度的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斗志,通过合理地设定体育方案促使学生增强耐力,通过兴趣点激发学生独立锻炼的欲望,通过差别化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一定会增强初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参考文献
[1]黄宝仪.初中体育探究式教学法综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9)
[2]卢昌亮.体验式教学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的应用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