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韩图娅
[导读]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进行音乐学科成为素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与鉴赏素质的重要课程
        韩图娅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蒙古族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进行音乐学科成为素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与鉴赏素质的重要课程,在如此的环境下音乐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学科,而合唱教学也是高中音乐教学的一项重点教学课程,教师需要在教学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声线特点,协调不同音高的学生将他们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自身的作用,体现自我价值,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音乐;合唱训练;策略研究
        引言:
        就目前而言教育改革的工作还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以至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员的关注,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现有的艺术类学科教学缺乏新颖的教学观念以及有效的教学方式大多以理论教学为主鉴赏教学为辅,教学目的大多是为了应付测试,这就导致学生学习的重心偏向记忆考点缺少欣赏的意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技巧的培养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美妙,增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1]。
        一、高中音乐教学开展合唱训练的意义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开展合唱训练首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定位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其次要学会与他人配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通过合唱训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还可以调动学生对于艺术性学科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训练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技能训练并于他人进行合作,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音准,正确引导学生对于气息的使用确保每位同学在合唱中吐词清晰字正腔圆,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合唱训练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训练。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老旧
        中国式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社会各界人员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分数,不管是艺术生还是普高生,都一直在为分数而努力,以至于教师时常会忽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音乐教学的意义则在于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但在授课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学唱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与能力。
        陈旧的观念束缚着教师的授课方案与计划以及授课内容的选取往往比较落后,与当代年轻一代所流行的有所不同,这也导致了教师对于音乐教学本质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2]。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实践与练习,通过分配合唱任务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形式单一
        由于现有的音乐教育观念局限于传统教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一直在使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授课,整节课投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乐理知识的灌输,这样的课堂缺乏活力与创造力,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欲望。其中还有部分教师还执着于一堂课教授学生学习歌唱某一曲目,仅仅是要求学生进行模仿,却缺少情感上的熏陶,未能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声音特色进行培养与训练。更有甚者完全不了解学生的特点只是一味的要求学生模仿着唱出曲调,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同时未能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只能做到让学生观赏音乐或用多媒体进行经典音乐鉴赏,最为严重的一个现象则为在进行授课前未能充分不了解曲目背景以及其中的拓展故事。
        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开展策略
        (一)吸引学生的兴趣
        都说兴趣是学习的好老师,不管是学习哪门课程,拥有学习的兴趣就代表学生有了前进的动力,在合唱训练中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学生的团队精神,同时还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对于没有音乐基础的学生来说乐理知识枯燥难懂,那么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3],浓烈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得课堂氛围变得十分的活跃,同时教师还需要学会熟练的运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课件将复杂难懂的音乐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合唱训练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审美素养的培养,更是情感与压力的调节,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
        (二)增强对音乐的认知
        音乐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学科,但真正做到了解并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的很少,而现阶段的学生可以做到了解音乐,但做不到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在培养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感兴趣的曲目,并要求学生学会使用不同的唱法将同一句歌词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在授课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风格,背景以及表达的情感等,并帮助学生进行揣摩。例如在《赞歌》的教学中教师要提前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俗习惯,并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播放大型的歌舞表演,通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体验当地的民风。
        (三)融入动作教学
        音乐是一门节奏感极强的课程,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领悟音乐作品中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节奏训练将音乐的情感更加形象的表达出来,以此来提高整体的合唱水平,在授课前教师要提前选取好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在选取训练曲目是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首先,选取的内容是否在学生接受范围内保证其难度适中,避免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其次,要注意选取的类型,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更热爱于学习一些流行曲,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特点选取教学曲目,并对学生进行技能的训练。在此方面来说,可以积极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配合度,是的课堂氛围变得融洽,教学效果可以得到一定的提升。例如在混声合唱《蟋蟀与蜘蛛》这一曲目的教学训练中,教师应当着重注意情调其中拟人化这一特点,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特点与歌词创编一些肢体语言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四、结束语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进行合唱训练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其次需要大量的实践训练时间。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以及要善于观察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找准自我定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帮助学生寻找乐感,增加基础练习以及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会通过音乐来表达自身的情感并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
        参考文献:
        [1]倪柔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的开展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v.5(18):89-91.
        [2]吴君丽.新课程背景下高中音乐合唱教学的创新及改革探索[J].下一代,2019(2):0075-0075.
        [3]汪流流.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合唱教学[J].教育,2017(3):00225-002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