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丹霞
蒙山县湄江中学 546700
摘要:学校是我国下一代人才成长的主阵地,在全球环境保护形势逐渐严峻的状况下,对新生人才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意义重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学生个人做起,逐步推动国内的环保事业发展。但结合现状,多数学校的环保教育仍旧不足,存在着推广程度不足以及实践不足的两个主要问题,不仅无法向更多学生普及环保知识,更让当下的环保教育更多程度上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进一步落实。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环境保护教育的现存问题以及基本途径。
关键词:班级管理;环境保护教育;基本途径
引言
地球是人类以及其他动植物的共同家园,在人类发展需要下,对各个资源的挖掘利用,间接地为我们的自然环境带来了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而随着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的进一步发展,针对国民开展的环保教育势在必行。学校是为我国培养各类人才的主基地之一,学校学生是下一步促进国内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对学校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才能让国内的环保事业可持续的不断发展,为未来人才树立环保意识,为后续我国的环保事业开展奠定基础,维护我们共同的唯一家园。
一、班级管理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现存问题
(1)推广程度问题
在国内学校教育资源有限的状况下,部分学校对于环保教育的重视程度有限,例如:部分学校内,至今并未向非环境专业内普及环保教育。部分学校以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目标,因此校内更加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而并未将培养各专业学子的环保意识列进培养计划内。此外,重视环保教育的部分学校,在环保教育中也因师资、政策以及经费等因素影响,导致环保教育受到限制,例如:校内划分向环保教育的资金有限,进而无法支撑更多的宣传、实践活动开展;校内的师资力量有限,教师在专注专业教育的同时,无法再向环保教育投入更多时间或精力等等。
(2)实践不足问题
环保教育不是纯理论的书面教育,更需要一定实践活动的支持。但结合现状,在班级管理中进行的环保教育过于形式化,教育内容单一且更新不及时,教师往往采用常规的方式来进行环保教学,却并未为学生辅以相对应的实践活动,造成学生对环保教育的体会不佳,进而无法培养环保意识。例如:环保教育仍停留在随口提及、常规PPT教学的层面上,并未让学生参与如垃圾分类、参观灭绝动物基地等活动,学生无法认识到不环保的危害,无法培养环保意识,让环保教育流于形式。
二、在班级管理中落实环境保护教育的开展途径
(1)增强环境保护的宣传
针对部分初中学生环保意识仍旧不足的问题,学校在进行环保教育时,首先要做好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宣传途径主要以校内宣传、线上宣传为主;宣传内容主要以环境保护意义、环境污染危害、环保实践活动、环保小知识等为主;在宣传形式上,要适度摒弃传统的内容模板,利用当代学校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方式如趣味文案、小视频等等,用学生易于接受、趣味、丰富的宣传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我校在班级管理中开展环保教育后,对学生经常使用的线上媒体平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本校学生对微博、抖音、微信使用频率极高,于是校内在上述平台上建立了环保知识宣传账号,在微博、微信公众号上主要宣传趣味环保知识,并以留言方式收集学生的环保意见,在抖音账号上发布校内学生参与垃圾分类、校内植树、污染调研等活动的视频。这种贴近于学生习惯的宣传方式得到了校内学生的广泛关注,他们积极留言关注和转发,宣传活动的效果较好。
(2)将环保融入课程教学
在班级管理中,课堂仍旧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为了灵活利用课堂,学校要鼓励教师将环保教育融合进课堂教学中。学校要鼓励各学科老师积极探索环保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途径,例如:组织教师进行融合教学探讨学习,分析优秀融合教学案例,还可以利用各科教材内容、教学主题中与环保有关的知识作为出发点,为学生适度拓展环保知识、环境污染危害以及环保小习惯等内容,长此以往,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有的学校就很鼓励老师在专业教学中融合环保教育:语文教师可以从动物类、环境类教材出发,向学生宣传了保护动植物、避免环境污染等知识;化学教师可以从绿色化学角度出发,对学生介绍了环保技术、污染治理等有关内容;政治教师则可以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等有关内容的介绍。校内教师都积极响应这项活动,让学生在专业学习时也能接受环保教育,这有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树立。
(3)鼓励支持环境保护社团
在班级管理中,环保教育的开展也需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来积极参与。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可支持校内成立环保社团,由学生参与社团、设计环保宣传内容,组织环境保护活动等等。为提升学生参与该社团的积极性,学校可利用学分、奖学金来构建激励制度,并结合需要给予该社团一定的宣传支持、资金支持、场地支持等,以此带动学校学生参与环保,培养环保习惯和意识。例如:有的学校就支持学生构建环保社团,还在本校的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内,对这些社团的具体内容、学分制度等进行了宣传。社团内学生不仅会组织在校内的环保实践,例如,学生参加创城清洁大扫除、废旧物品再利用活动;还会组织对校外的污染调研等活动,学生们将污染调研的结果、过程以及感想,都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展示。其他学生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也就明白了当下环境保护形势的严峻性,有更多学生能积极响应校内开展的环保活动,校内乱扔垃圾等状况也明显减少,社团活动所起到的引导、宣传等作用较好,最终带来的环保教育效果也较佳,促进了学校环保教育的发展。
(4)开展丰富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实践活动是学生将环保理论应用于实际,深化个人环保意识、习惯的主要途径,该方面才是学生从理论跨进实践,进而培养环保习惯的有效方式方法。在班级管理中,可针对环保教育,为学生开展如环保知识竞赛、灭绝动物知识竞赛、垃圾分类、环境污染调研以及参观环保局等实践活动。以环境污染调研为例,在调研中,学生可对某地污染前以及污染后的水资源、居民生活、土壤环境以及农作物种植或野生动物状况进行了解,通过实地考察、亲眼所见以及数据对比,了解到如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的危害,提升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心,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各种环保小习惯。
(3)从“会教”走向“慧教”
班级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拿奖,要调动每个集体成员的积极性,形成健康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良好风气。形成集体观念、集体义务感、集体责任感、集体荣誉感。这样才算从“会教”走向“慧教”。
班级活动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沃土。班级活动要关注活动内容的前后关联。把学生的“已知”作为活动的起点。首先要想到的是这个活动可以衍生出哪些相关活动,这些相关活动,哪些可以为班集体带来正能量,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积累,哪里还要调适,掌握得怎样,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班主任要构思:有什么活动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准备;有什么方法让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有什么点子让大家能够相互帮助,怎样让好学生也不总是埋头苦干。这样的班级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既可以获得满足。更可以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既可以发现平时难以发现的某些学生的长处,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4)要注意活动的频率
一学期里,班级主题活动的次数不能过多,也不能没有。活动过多,学生花很大精力在活动上,必然会忽视学习,会造成一些人静不下心来学习;活动过少,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滋生的一些不健康思想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班主任会疲于应付突发事件。至于活动多少为宜,要依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结语
总之,保护环境,爱护环境,从小做起,从自我做起。初中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应该从小就树立起一个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投身于一些环境公益活动当中去,加大对周围人群的宣传力度,在生活中将这些理念深切落实,把自身所在的环境爱护好,保护好。提高环境保护认识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我们要一起为保护人类生存的唯一地球环境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秀兰.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9.
[2]旦增曲扎.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新课程(下),2013(2):182
[3]钟红军.浅谈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