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国群
惠州市惠阳区良井中学 516003
摘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随着国家大力的深化改革,对于老师“以德育为主,把培养学生放在首位,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育人”是新型教育下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德育作为老师的一项基本师德师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老师的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改善,而且学生也会在接受德育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凝聚出班级的团结力,实现教育的全面育人有效的减少了师生之间的矛盾、加强师生联系,让学生与老师同时取得进步。本文主要以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为例,浅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师德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提出相关理论,以提供借鉴,帮助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师德;德育;中学;体育教学
一、在体育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体育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课程,体育教学在课程中也是至关重要。体育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兴趣爱好,而且对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学学生目前正处于青春时期,心理生理尚未成熟,正值活泼爱动、接受知识的时期,在初中积极的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培育学生的团结能力、体育精神、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所以在初中进行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二、浅谈德育在农村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与现状
如今德育可以渗透在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例如中学体育跳绳教学中,由于该课程更需要学生主动的将学习理论进行实践,老师在德育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中学足球教学中,由于该课程更需要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老师在德育教学中,就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进行比赛训练,来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意识与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
但是德育在农村中学渗透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思:虽然在许多的城市中有所起效,但是由于力度不够,在我国的小城市、偏远地区、以及农村等地,素质教育、德育教育等新教学方式落实依旧不到位,在很多地区,旧式传统教育模式依旧根深蒂固,没有明显的改变,对于老师没有明确的教育要求,同时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与素质化教育也是起色较差。
1、在农村中体育教师德育教学质量较低
在农村中,很多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与道德修养较低,导致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中使得许多老师存在体罚学生、羞辱学生的现象。同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心态、脾气等原因,难免会因为学生的一些不足而对学生大发脾气,导致在农村中体育老师德育教学质量较低。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对于老师的培训较少,老师的师德师能较低,所以在相应的教学中会存在一定的行为举止不当,大大的挫伤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渐对体育这门课程失去兴趣。
2、老师难以有效的针对每位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生会消耗大量的体力,而且体育老师在教学中也会不断地消耗体力与耐心。这就导致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很难针对每位学生来进行耐心的德育教学。例如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此时就需要老师积极耐心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为学生指点迷津,但许多老师由于每天面临较多的课程与事务,很难去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问题去进行详细、耐心的德育指导。
3、教学过程中没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有着一大特色,有的是只注重实践而不讲究理论;而有的是注重理论,而不积极进行实践……这种良莠不齐的教学模式,未能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不仅难以让学生有效的掌握相关体育知识技巧,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大大的降低学生学习体育的精神与兴趣。
在跳绳方面的教学中,由于大多数同学在童年时期便掌握了该项技能,所以中学老师在教学时,便会大大的降低该体育活动专业知识与技巧的讲解,而是一味的让学生加大锻炼、进行实践;在体前屈腿部拉伸教学中,由于腿部拉伸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老师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大大的减少实践,课堂中只保留5分钟的热身时间提供学生进行拉伸练习……
三、如何在体育中穿插德育教育
1、正面管教式的管理学生体育队伍,做到德育化体育管理
对于中学体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逐渐的由浅到深的把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就需要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面管教。所谓正面管教,便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产生的问题与矛盾,老师可以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也要保持以学生为主的解决方式。例如在管理学生队伍的过程中,初中班级中难免会有一些学生难以管教,不服从命令,而此时老师不应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批评与惩罚,而是正面管教式的对学生进行开导,用柔和的方式去解决学生的问题。这种正面化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管教,同时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的将德育渗透进了体育教学中去,让老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得心应手的把德育运用于实践中去。
2、在教学中德育教学,发挥老师示范作用,穿插老师与学生互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德育不仅仅是老师以和善、积极的态度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要做到统筹兼顾,对学生的能力与兴趣进行培养,做到真正的全面培养学生。在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中,老师在培育学生能力方面,经验较少,那么可以利用最为普遍的方式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进行有效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这样的体育教学,爱上体育活动,形成体育运动的优秀习惯,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受益。那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与学生组织活动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渐的加大体育训练,从而形成一定的运动习惯。所以教学的过程中就更加需要老师的示范作用,通过老师的一言一行,来对学生进行感化。
3、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培养学生,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
在德育教学中,老师应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的对学生进行培养,把培养学生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就像在体育教学,老师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培养,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在体育的过程中,慢慢的实现自我改变。老师在对学生的体育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逐渐的加大训练时长,让学生在训练中做到坚持不懈,逐渐的培养起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例如在跑步时,很多学生感到疲惫后,就会停下奔跑的脚步而步行起来,在这里老师就要起到鼓励与监督的作用,让学生坚持到底的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能力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例如在跑步中,老师也可以积极参与,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互动。
结束语:农村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德育教学依旧任重而道远,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也帮助学生培养兴趣、能力,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受益。但对于农村中学老师德育教学的培训,最主要的还是需要老师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自我师德师能的要求,加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德育的实践与应用,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融入学生集体,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在与学生接触的体育活动中,不断地培养学生能力与精神,实现体育教学的最大化价值。
参考文献:
1、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杨正吉-《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6,000(025)-10~11-共2页
2、浅谈农村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梁坤玲-《求知导刊》-2019,000(036)-89~90-共2页
3、论农村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叶志敏-《少男少女》-2018,002(033)-84~85-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