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在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 徐劲松
[导读]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部编版数学教材在几何教学方面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改革
        徐劲松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第四小学 湖北咸宁 437500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部编版数学教材在几何教学方面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改革:1.注重几何知识与认数、计算、量的计量的联系与配合,加强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2.注重从实际中抽象出几何概念与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3.适当渗透一些几何变换思想,培养学生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数学几何初步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只有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才易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突出表现几何形体的特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从而让学生的形象思维驾起神翼。
        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与教学手段的飞速发展,近年来,我针对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复习导入、学习新知、总结归纳和实践巩固等环节,依托多媒体课件,大大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成效显著。
        一、创设情境,开讲激趣
        数学逻辑性特别强,复习准备时做好知识的迁移至关重要。这一环节又是整堂课的起始阶段,导入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的特点,可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引人入胜,辉映全堂,并将学生轻松地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先用课件出示几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再次获得平面图形的表象,然后抽拉演示,将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自下而上逐个增高增厚,形成一个有厚度的立体图形。这时教师提问:此刻的图形还是平面图形吗?为什么?由于学生从动感直观形象地看到了立体图形的概念,教师只需片言只语,导出课题,学习新知,水到渠成。


        二、突破难点,轻松过卡
        在小学几何初步知识中,有些内容很抽象,它们往往又是一节课的重点或难点,它们如同拦在师生面前的一道“关卡”。因此,教师往往在这里费尽口舌却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卡壳” 。这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则可化抽象为具体、直观 ,帮助学生迅速理解,收到事半功倍之奇效。例如,教学“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这一特征,先让学生凭直觉感知是完全相同,却又难以用比和量的方法来证实,这时教师再用长方体立体图课件,通过抽拉、演示,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长方体前后(涂成红色)、左右(涂成绿色)、上下(涂成黄色)三组相对的面完全重合在一起,从而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面的特征的理解,帮助学生通过这道难关。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三、系统梳理,强化记忆
        总结归纳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的重要手段。它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减轻学生记忆的页担。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总结则使成功得以巩固。例如,教学正方体特征之后,让学生梳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并加以比较。用表格的形式显示两者的特征,把异同点用色彩区分开来,从而了逐步明确两者间的关系,并且用课件展示集合图。不但使知识系统化,而且利于比较,进而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特征的理解。
        四、实践延伸,余兴未尽
        实践巩固是整堂课的结束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加大训练密度,提升练习效率,而且还可以收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和拓展思维之功效,在即将结束教学时再次形成一次思维高潮。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可以让学生按要求画圆,加强实践操作训练,教师选取部分作业,用手机拍照展示到白板上,既可增强学生责任感,又便于检查。然后自然过渡到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讨论:为什么车轮都做成圆形?如果不是圆形,行驶时会怎样?这些问题促使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解答实践问题,学生的讨论饶有兴趣,同时加深了对圆的半径(即定长)的理解。
        教育实践证明,多媒体课件运用于几何知识的教学,犹如在抽象与形象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提升教学效率,从而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之目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