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林延祥
[导读]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体育学科不单是一门让学生学习运动知识、强健身体的学科
        林延祥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第二中学,江西吉安,343700
        【摘要】
        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体育学科不单是一门让学生学习运动知识、强健身体的学科,更是帮助学生掌握体育要点,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爱,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身体的热情和自主性,通过运动调节身心、释放压力,保证身心健康的教学目标。同时体育学科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锻炼运动技能、思维拓展、意志力训练、协同合作等方面教学目标,也就是体育教学的核心素养。这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学的直到要求。本文从高中体育学科的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于怎样提高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方面进行研究,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活动,核心素养
【前言】
        当下,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推进,高中教育对学科素养的重视越来越高,为培养全面素质的社会有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高中学生即将要面对高考,精神压力和学习任务都很重,并且随着年龄身体逐渐成熟,更加需要充足的锻炼,保证身体生长的需求。传统的应试教学过程中,一直都忽视了体育学科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学科的认识不足;同时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进行体育训练的能力,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当今社会发展情况,针对性的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丰富教学活动的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界开始更加重视人才的综合性素质,这也促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高中生的体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提高体育学科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面对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体育学科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科学化、合理化的体育运动,增强身体体质,学习和掌握更多的运动方法,提高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和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健康观念。身体锻炼需要长期的坚持,也是保证身心健康、释放压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尤其是对于即将步入大学、步入社会的高中生来说,学生的身体健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了解锻炼的意义和作用,并逐渐热爱体育,形成良好的运动锻炼的行为习惯,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符合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全面性的要求。高中生正是出于身心成长、成熟的关键时期,通过激发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达到提高身心健康,释放精神压力,以及面对问题和困难勇于前进、不会轻言放弃等方面,都有着促进作用,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即将步入社会的准备。
二、培养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具体方式
1、了解健康知识,优化行为意识
        体育核心素养中,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优化学生的行为意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例如,由于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的饮食中肉类、油炸等食物过多,这本身就是一种损害健康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饮食方式;部分女生到了爱美的年纪,刻意为了保持身材和体重,使用节食、催吐、代餐等方法,这样都是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的体重管理方式,都会给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成长造成巨大的隐患。

而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修身体的新陈代谢,有助于清理体内垃圾、减少多余脂肪,达到理想身材和体重,使身体长时间处于良好的状态中,学生也能够通过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来达到自己对于体形美的要求,这显然比无谓的节食、催吐、代餐等来得更有效果也更符合身体成长的需要;另一方面。坚持科学、合理的日常锻炼,有助于使学生保持一个兴奋、专注的状态,对于调节心理情绪、释放压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做好对健康知识的传播工作,让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优化自己的日常行为,为自己的健康打好基础。
2、丰富教学方式,针对特点教学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注重个性化的发展,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前,先带领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在实践的体育运动中更好的体会运动的乐趣。在大量运动后再指引学生进行平复活动,帮助学生的身体血液返回心脏、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加速运动后的体力恢复等。这些时间占课堂活动时间的一半左右,剩下的时间教师可以交给学生,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方式,例如女生的跳绳、排球,男士的足球、篮球等。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
3、丰富体育活动,提高锻炼意识
        打破传统应试教育中单一、枯燥的教学活动,是现阶段提高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观念,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做好专业的指导。通过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以及对于学生的认知程度及运动能力情况,进而开展有趣、活跃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如果学生参与程度不高,或者因为害羞等原因不愿参加活动,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教学,例如带领学生进行小幅度的运动,帮助学生逐渐敞开心扉;或者组织一些需要协同合作的活动,如信任游戏、两人三足等,提高学生的协同工作的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教师应注重对于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原则,运用科学化的教学方式,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丰富教学方式方法,从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过程评价等方式,逐渐提高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好创设出良性发展的体育教学的环境基础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在繁重的高中学习中,放松身心,提高身体素质,促使他们掌握更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任平.试论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19(18).
        [2]谢丽云.让核心素养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落地生根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19).
        [3]孙建.关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探讨[J].体育风尚,2019(3).
        [4]吴杨.高中体育教学渗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初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11):75-76.

        作者信息:林延祥,男,汉族,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向:高中体育教学 邮编:3437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