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黄金会
[导读]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黄金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近代的哲学家们是确定和客体之间的差别来确立主体的地位的,所以,两者之间的同一性的问题没办法得到根本解决。黑格尔提出了实体即主体的原则,即将主体性原则与哲学的客观原则相结合,以解决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黑格尔虽然是唯心主义为基础解决的,“实体即主体”是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原理,为他后来的哲学思想奠定基础。
        关键词:黑格尔   主体   实体  
一、实体即主体的概念
        在哲学史上,物质是哲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众多哲学家都必须面临这一个问题。在哲学史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第一个使用物质概念的人。柏拉图的存在是指“不可察觉的存在”,即无法描述的存在。“实体”最初是用来描述世界的起源或本体,即世界真正出现或变化的基础。然而,柏拉图的实体概念仅仅是为了表达真实的存在,也就是存在的概念,柏拉图的世界观里面世界的本体只不过是一种观念的形式,各种形式的变化都是通过分享或者模仿思想而形成的。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弟子真正使“实体”概念成为哲学的核心概念,并通过“实体”的概念来解释世界的变化。亚里士多德给物质做出过各种不同的定义,因此他把不同的事物视为实体。为了证实切达·巴门尼德的存在,亚里士多德用实体来解释这一概念,亚里士多德想用这个实体来确认存在。然而,在确定实体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虽然一直试图改变却没有获得成功没能确定它与柏拉图的思想有关。柏拉图提出“观念”概念时,也受到巴门尼德对存在与非存在的区分的影响。然而,柏拉图一生都不知道什么是存在,他总是坚持区分存在与不存在,他的师父和徒弟们把这一区别划分为理想世界和现象世界。然而,最重要的问题是确认存在性,这是可以实现的。因此,亚里士多德试图通过情境和物质的运动来连接两个世界是行不通的。亚里士多德说,所谓的实体是指“不是陈述主体,而是其他事物,把它们作为主体来陈述”。也就是说,实体是具体事物的总称,正如“物”是客观事物的总称一样。因此,一切具体的事物都是一个实体,每一个实体都是基础或原因,各种属性(例如银杏树的属性)或表现(猫的表现)的具体事物。这种基础或理由构成了这些属性或表现形式的载体(银杏树或猫),即相对于属性的本体论。根据这个定义,个体是第一实体。他首先把物质的原因追溯到物质的原因,认为物质作为实体的“载体”是最基本的实体。没有物质,东西就根本不可能存在。但他也认为一个东西光有质料也不可能存在,因为个体作为最基本的“第一实体”,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因此,由于物质的发现,亚里士多德把形式定义为实体。因为在他看来,把一个事物定义为一个事物,不是构成它的不可区分的物质,而是它的个性,即事物的“形式”。任何单个的事物都是由形式和物质组成的,所以物质和形式都是实体。但是,比较会发现,由于形式代表了实体的个性,它比具有普遍性的物质更具实质性。因为具有普遍性但没有明确界限的材料被形式聚集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定性的个体实体,所以形式就是真实的实体。一个实体的形式就是它的实体“这个”,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本质的实体,这个本质是第一个实体。然而,相对于一个不变的最高实体,所有的实体都可以改变甚至毁灭,只有上帝的实体是永恒的。因此,亚里士多德最终将上帝视为最高的实体,所有的“形式”都是由上帝创造的。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上述三个实体的内容不同,但它们的内涵是相同的,即实体是现实存在和变化的原因。实体最初是哲学为了解释世界的起源和变化而提出的概念。世界的各种形态和各种变化的根源都被视为来自实体。但是实体本身也在运动吗?如果它是移动的,它怎么能保持它的永恒存在?如果这场运动不是基于世界的变化呢?根据这些问题,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解释。在哲学史上,“实体即主体”应该从主体开始。

所谓主体只是一个自由存在和自我运动的问题,所以把实体理解为主体,实际上就是把世界看作一个永恒的运动,在西方哲学史上,世界本身就是运动的观念一直存在。哲学家把实体视为主体。让我们从历史上的这些想法开始。我们知道,古希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自然有一个简单的概念,即世界本身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例如,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起源都是火,而世界是按照规律燃烧的永恒之火。德谟克利特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哲学家,他也认为万物的起源是原子和虚无。世界是由原子和空洞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而空洞是原子运动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在讨论任何实质性问题之前,我们必须首先弄清实体是什么。因此,亚里士多德继承了前人的观点,首次提出“实体即主体”。他在《范畴篇》中对实体做了一个基本的定义:“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存在于一个主体的东西。然而,这句话中的主体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具有主动性的一般主体,而只能是个别的具体事物。他所说的主体只是作为主体的主体,因为他说实体就是只能充当命题判断中的主词而不能充当宾词的东西。这与亚里士多德后来强调的一般实体,最高代表的上帝实体,是不一样的。
二、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黑格尔和亚里士多德的区别在于,黑格尔更多地考虑实体本身的能动性。在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的概念中,实体是一个活的实体,它不仅是客观的,而且是动态的“生命实体”是指存在于自身内部的矛盾和差异,而不是没有差异的同一性。再者,引文主体自身具有主动性,它否定自身,进而发展。然而,普遍的实体不是现实。只有当实体扩展到世界中,摒弃一切差异,重建自己的身份,才是真正的现实。这种重建过程是通过人类精神的绝对认知活动来实现的。要理解黑格尔的“实体就是主体”,首先要理解黑格尔的“真理就是过程”和“真理是整体”的概念。纵观哲学史,黑格尔的真理观与其他一切真理观都有很大的不同。在我们看来,真理是决定我们的知识和知识对象之间的一致性的理解。黑格尔也同意我们的概念,但在黑格尔,真理是不同的和对立的。黑格尔认为真理与“真实事物”在同一意义上被使用。黑格尔所说的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以黑格尔的本体论的观点来表述的,而这一切都是以黑格尔的本体论的真理观来证明的,而这一切都是黑格尔所说的真理的存在的关键作为一个实体主体。同时,必须指出,实体本身不仅包含知识本身的共同性(或普遍性)或直接性,而且还包含作为知识对象或作为知识对象的直接性。”由于传统哲学只把“存在”看作一个实体而不是一个主体,黑格尔为了区分二者,就用“绝对精神”来表达一个实体作为一个主体,从而把它与传统的实体区别开来。黑格尔有时也把绝对知识称为“绝对即主体”,换句话说,实体是主体,(真实)存在是主体,真理是主体。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不同于斯宾诺莎哲学、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谢林的哲学。他们普遍认为,思维和实体的存在是一体的,即其本身。他们视直觉为思维,认为这种理性的直觉不会再次单一化,并确保它不会被重复使用,即不现实的方式来表达现实本身。黑格尔的实体与他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实体作为世界的理性或原则,是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实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实体。黑格尔说:“活的实体,只有当它是建立自身的运动,或者当它是自身转化和自身之间的中介时,它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真实的存在,或者换句话说,它才是真正的主体。”主体本身具有主动性,所有实体的运动就是它自己的运动,世界就是这样它的外部化或扩张。一个实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一个“圆”,在这个“圆”中,它以终点为目标展开并完成自己的运动。再者,实体只有成为主体,从潜能中扩展自身,重构自身的身份,才可能是现实的。由于实体重建其身份的工作是通过人的精神认知活动来实现的,因此,人的精神认识绝对的过程也是绝对自我意识的过程。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思想,黑格尔才把他的哲学区别于以往所有的哲学,以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参考文献
        [1]徐成姣.试论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1):16-18.
        [2]卞敏.论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的实体—主体观[J].学习与探索,1991(05):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