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巧燕
广西蒙山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546700
摘要:对于我国启蒙教育阶段学前教育来说,游戏化教学在其教育事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优质的游戏化教学活动既能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又能够满足他们的学习成长需要,而且对于幼儿的认知思维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学前教育的游戏化教学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幼儿教师能够积极寻求改善对策。
关键词:学前教育;游戏化教学;实践探究
引言:有科学研究表明,三至六岁幼儿脑容量急剧增加,幼儿在六岁时脑容量相当于成年人重量的70%,可以说大脑已经基本上发育完全。同时,这个时候幼儿正是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幼儿进行游戏教学不仅仅是在促进幼儿大脑发展上,还在促进幼儿身体发展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教学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同时通过游戏的反馈性能够让教师及时地了解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游戏教学在学前教育过程中不论是对幼儿来说,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一、游戏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在幼儿教学中,我们将科学游戏运用于其中,能够有效的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幼儿本身在游戏过程当中会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虽然科学游戏不一定能够为幼儿的科学发展作出贡献,但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和个性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幼儿教学当中,我们需要采用合理的游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学习当中,丰富幼儿自身知识,培养健全人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其次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在上课时,贪玩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游戏的方法,吸引学生投入到整个学习当中,为幼儿教学的开展奠定有力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中科学游戏运用策略探究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年龄较小,正处于贪玩好动的年龄阶段,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采用科学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科的趣味性,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游戏当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为了能够有效的激发学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之前,我们就需要充分的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根据幼儿兴趣爱好及心理特点对游戏进行设计,使得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真正的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老师在讲解认识钟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间可以分为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老师在对其进行讲解之前,就需要让幼儿明确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的,我们可以采用小羊小羊几点了等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让幼儿说出现在是几点钟,以此逐步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设置充足的游戏时间
调查发现,很多幼儿即便已经从小班升到大班,但是游戏的水平依然停留在小班阶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游戏的时间不足。加之不少幼儿性格内向孤僻,在参加游戏的时候较为腼腆害羞,迟迟没勇气参加直到游戏快结束的时候才勉强参与其中。这样游戏时间太少就会影响它的进展节奏,例如小组表演、角色游戏和积木游戏等都会因此放慢速度,最终导致游戏不能按照既定目标正常进行。科学研究证明:游戏时间过短会使得原本幼儿参与游戏的行为更多地变为旁观行为、闲散行为、过渡性行为,甚至会直接影响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幼儿园最适宜开展60分钟以上的游戏时间,这是较为合适的游戏时间设置。当然户外活动的时间也要合理配置,尽量将室内游戏时间和户外活动时间相结合,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
(3)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游戏教学
在幼儿园教学中,由于课程设施具有规律性,需要教师全面开展游戏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深入幼儿生活的每个环节,观察幼儿的生活细节,根据游戏内容把握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游戏活动,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和认知。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游戏的基本特点,不断优化游戏资源,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幼儿对游戏环节的感知。例如,安全教育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为了加强对幼儿安全意识的教育,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角色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借助游戏化教学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在过马路时,幼儿不看警示灯闯红灯,导致车辆急忙刹车,车辆出现追尾事故;在过斑马线时,车辆不减速,造成幼儿受伤,交警及时处理交通事故等。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深入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提高了安全意识。
(4)借助游戏逐步培养幼儿创造力
在当前幼儿教学中,它能够有效的培养幼儿创新性思维,同时也能够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虽然幼儿的思维能力较低,但在游戏当中,幼儿依然可以进行思考,所以老师在对其进行创新的过程当中,必须要保证幼儿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其中,使幼儿能够真正的感受到游戏所带来的乐趣。通过游戏传授知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有助于在游戏中逐步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十分强大,因此我们就可以借助有效的游戏逐步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秋天我们可以带领着学幼儿到幼儿园或附近的小树林当中捡落叶,幼儿可以将落叶收集后做成粘贴画,并进行展示。不同的幼儿所喜欢的物品是不相同的,幼儿借助树叶制作粘贴画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同时通过这种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幼儿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5)游戏结束后的推进策略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进行体验、实践后往往要经过总结等过程,才能够让学到的事物保存在脑海中。所以,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并不仅仅需要注重区域活动游戏过程中的干预,还需要注意游戏结束后的总结、引导。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适当组织幼儿总结游戏过程中的经验,通过奖励、讨论等等形式,引导幼儿思考游戏过程,在总结引导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把握总结内容的适宜性,教师要注意总结方式、总结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呼应幼儿在区域游戏中获得的经验。
例:在“手工”区域游戏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可在总结阶段选择出几个优秀的作品,然后一一为幼儿分析作品的优秀之处,将幼儿的名字张贴在预先设置好的“优秀画板”上,以成就感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所有幼儿主动去思考游戏过程中的行为;二是要在总结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主动表达,教师要在必要的环节提供足够的信息支持,同时进行全面的观察以及细致的观察,分析幼儿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合理引导;三是要通过合理的提问来引导幼儿的思维,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表达能力、习惯、性格等因素,灵活采用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来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四是要采用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幼儿相互讨论,让更多的幼儿能够参与到总结的过程中来。
结束语:
现如今,游戏已经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基础性、常识性教育的基本手段,幼儿教师要重视游戏教学的开展,并积极地对游戏形式进行创新,赋予游戏更多的目的性,在促进幼儿健康茁壮成长的同时,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应用科学游戏的方法研究[J]. 王爱霞.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 2020(06)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育实践研究[J]. 薛莉娜. 教育界(教师培训). 2019(08)
[3]谢梦怡,张新立.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教学问题研究[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