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兴慧
广西蒙山县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546700
摘要:在现阶段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越来越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和传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幼儿教师也要重视传统文化教学的开展,通过教学活动、教学内容的不断渗透,让幼儿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传统文化,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学前教育;传统文化;教学
引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利用到世界各地所生产的工具,丰富了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但是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当今社会,我们似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变得冷漠起来,这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孩子们,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祖国下一代的思想。而要想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在新一代中对其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孩子们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教学的渗透,让幼儿认知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一、学前教育如何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1)提升幼儿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
每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存在,无论处在何种阶段,每个人都要学会与人相处,幼儿由于自身特点在与同龄人、老师与父母的相处中时常出现问题,尤其当代的幼儿,家庭条件好又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的性格较为普遍,学前教育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幼儿文雅、尊师、友善、谦逊等良好品德,提升幼儿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中体现传统待人接客为人处事之道,也表达“以德服人”、“德治教化”等价值观。学前教育中引入传统文化学习,可以重陶幼儿的性格与品质,帮助他们形成良好道德思想的同时,也让幼儿们了解自已与他人相处中,应该多点宽容、忍让,懂得与人分享,让他们明白“以茶雅志,八方来客,一壶茶笑谈天下事”的社交方式,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实施文化战略强国的时代要求中,学前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必要。但通过怎样的科学策略将传统文化引入学前教育,是当前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由于幼儿思维特征、身心发展等的特点,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接受有一定的难度。
(2)强化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情感教学是当前幼儿教育中重要方式,其对幼儿行为发展、思想认识等方面影响不容忽视,社会个体的年龄越小,情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并且情感发展对社会个体的个性与人格的形成产生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儒道佛思想的审美情感与文化基因,与中华民族温和、内敛的民族性情有密切关系;道家崇尚道法自然,追求生命的超脱与茶性的俭而清和、自然淳朴相契合,于是古代文人大多寄情于山水,进而有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澹然无极而众美”的人生境界,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庄晚芳的廉美和敬、陆羽的精行俭德等都有助于幼儿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强化幼儿民族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相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的“国学热”虽然带动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的融合,但是在实践中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当前年轻父母多是“80后”,这些家长在成长教育的过程中,接触更多的是西方教育理念,他们对传统文化逐渐淡漠、忽视,对于所谓的西方科学的教育方法趋之若鹜,并愿意为孩子渗透西方教育,因而阻碍了传统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一些过于严苛的教育理念甚至鼓励体罚孩子,提倡“愚孝”,这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巨大的伤害,同时也脱离了现代教育理念;一些青年幼教在实践中,自身缺乏传统文化素养,同时在教育实践中也难以做到以身作则,无法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做好全面的教学渗透,让孩子在形式化教学中失去了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传统文化教育与学前教育相结合的方式相对单一,许多幼儿园所谓的传统文化渗透就是背诵《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而忽视了其他文化形式的教育价值。从上述问题中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的融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有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前提下才能够让二者在相互融合中共同发展。
三、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的融合,不应该是简单的灌输,而应该是一种渗透式、体验式的教育。因此,在二者相结合的过程中,教师要想体现教育效果,就应该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教育内容是教育实践的载体,其决定着教育培养的方向,我国传统文化是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虽然优秀的价值理念和文化作品占大多数,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男尊女卑”“愚忠愚孝”等糟粕,而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结合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特点,有选择性地予以剔除,从而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2)坚持“渗透”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这两种教育方式各有所长,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也发挥着各自的价值,因此,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以提高传统文化渗透的效果。(3)坚持行为规范与价值理念相统一的原则。通常意义上讲,行为规范与价值理念是统一的,但是幼儿的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其对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理解难以深入,因此,教师在实践中应该着重采用行为规范,并辅助价值理念的引导,让孩子逐渐形成“言行合一”的品质。
四、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措施
要想实现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制定实践措施:首先,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做好教学融合。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也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学前教育的主导者。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样在教育渗透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还能够以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孩子做好示范引導,进而强化教育效果。其次,注重游戏教学,在游戏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在游戏中孩子不仅能够获得快乐,还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传统文化融入游戏中,如利用成语接龙帮助孩子积累成语;利用童谣讲述历史故事等,以激发孩子参与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再次,诵读经典,在文学渗透中体会传统文化魅力。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启蒙读物应该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基本课程资源,让孩子在每日晨读的时候诵读经典,并在反复诵读中逐渐理解传统文化,并融化到行为中来,如通过诵读《三字经》让孩子对社会关系、行为规范有一个初步认识。最后,尊重孩子本性,在民间文化活动中体会民俗。在教学融合中,教师应该以孩子为出发点,坚持孩子的学习主体地位,将孩子引入到文化教育活动中来,如在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组织班级活动,让孩子在参与中体会民俗的魅力。
结语
总之,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凸显,而幼儿教师在对孩子进行启蒙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并积极创新学前教育内容,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兼容并济,用更加包容的精神让孩子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从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参考文献
{1}李玮婧.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J].学子(理论版),2017:4.
{2}张海豫.挖掘核心价值推动幼儿园优秀传统文化传承[J].山东教育:幼教版,2017,000(010):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