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鹭鹏
厦门集美中学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发现式”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依托生活与社会情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游戏等营造教学情境,创设探究性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在学生“浸入”情境、游戏竞赛、活动闯关等过程中,教师进行引导与分析,让体育课堂教学在情境体验、问题探究中生成,让学科核心素养在情境体验中涵养,真正实现师生“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核心素养;发现式;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1.研究目的
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概念。体育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巧和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培养体育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实现全面发展。[1]
因此,探索创新一种让核心素养更有生长力的“发现式”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训练;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锻炼,促进全面发展,让核心素养在情境体验、问题探究、师生互动中涵养,真正实现师生“学习共同体”,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上和图书馆查阅有关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发现式”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文献和资料。
2.2观察法
通过临场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观看课堂实录,根据课堂上学生在游戏、比赛等活动中的表现及其掌握技能情况进行记录。
2.3访谈法
通过课后访问班级学生的上课情况和随机抽取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访谈,认真听取并记录他们对“发现式”课堂优点和不足之处具体看法。
3.结果与分析
3.1依托情境教学,驱动学生“浸入式”学习
“发现式”初中体育教学,它依托生活与社会情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以脱离时空限制,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建立一个“浸入式”情境体验和“动态”的学习环境。情境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体验中通过活动项目驱动和问题探究,慢慢思考、深入探究、认真感悟。这样的“浸入式”情境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体育情感与体育品格”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笔者在公开课《田径接力跑》课例中,课前导入采用电脑视频播放了“201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国田径队接力视频。整个视频播放过程学生认真观看、积极思考,视频结束后,师生讨论接力动作的技术要领、学习中国队“不抛弃不放弃”的意志品质,从中涵养体育情感和体育品德。
3.2创设探究问题,促进学生“体验式”活动
“发现式”初中体育教学也称为问题解决式教学,它从学生认知的规律出发,通过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学会思考,探究和分享;通过学习体育的动作要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锻炼。 [2]
问题驱动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其强调要让学生去解决一个真实或者虚拟真实的问题,以此来掌握基本体育技能、基本的体育知识和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具备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在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探究性问题驱动学生学习,学生在课堂体验、游戏竞赛、活动闯关等活动中体验,从中发展学生之间小组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运动技能和增强锻炼能力。“运动能力和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的学科核心素养在这样的“体验式”学习中生长。
例如,在《田径接力跑》课例中,在课前导入的视频播放时让学生认真观察视频里接力动作,并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中国队成绩为何由第三变为第二?”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并分享观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慢跑——舞动贪吃蛇”和“徒手操”热身游戏,让学生慢慢体会接力传接的重点是需要两人协调配合,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课堂过程中,采用分组练习,学生在合作练习中发现问题,互帮互助,相互纠正动作,共同解决问题。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探究性问题让学生主动体验学习,掌握基本体育知识和技能,养成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体育品德。
3.3生成核心素养,构建师生“发现式”课堂
“发现式”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其中一个突出特征是“生成性”。这种“生成性”的教学呈现出的是师生、生生之间发现、讨论、合作和引领的教学生态,师生、生生之间能够相互分享学习的心得、体验感悟和交流成果,发现彼此的闪光点;教师需通过设置情境体验和问题探究,从而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基于情境体验、问题探究,运用各种知识与技能进行积极思考、主动作为,来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爱。
例如,在《田径接力跑》课例中,笔者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活动,运用“十字接力”的比赛——方法:各列横队排头带到指定位置,四列横队成十字形,各队进行逆时跑圆周一圈与下一位接力,一定要完成传接棒,若要超越前面学生必须从他右边超,以此类推,先完成接力为胜。
学生在参与比赛和观察过程中学习技术动作,教师通过比赛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学会体贴、关心、宽容他人,培养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同时,教师也参与比赛其中,与学生共同竞争,在竞争中发现学生技术动作的优点及不足之处。这种基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发现式 ”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巧和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磨炼意志,团结互助的体育品格,还很好地增进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4.结论与建议
在《田径接力跑》课堂教学中笔者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通过创设探究问题驱动学生学习,让学生在体验活动、比赛竞争中培养兴趣和意识,激发学生对接力跑的兴趣,学生初步完成对接力跑技术的认识;大多数的学生能够熟练完成下压式接力跑动作,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通过田径—接力跑的课堂教学,学生树立了良好的纪律观念和竞争意识,培养了优秀的体育道德,从而使学科核心素养在这样的“发现式”体育课堂教学生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倡导“发现式”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思考与合作,在比赛中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喜爱,提高学生的训练方法和技能;同时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之中,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涵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生成核心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5.参考文献
[1]曲佰军.浅谈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意义和培养方法[J].读天下(综合),2019,(19).
[2]丁伟.浅谈发现式体育课堂教学[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