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红
晋江市陈埭镇群德小学 福建省 晋江市 362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大教学弊端就是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性,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都有统一的标准,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非常被动,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分层教学作为新课改下一项新型教学理念,不但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实践数学育人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发挥数学课堂的育人优势,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及内容的研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策略
解决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问题,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巨大困境,尤其进入小学三年级之后,数学内容的难度陡然提升,部分能力较差或兴趣缺乏的学生,很容易进入厌学状态,从而逐步沦为“学困生”,而教师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改革,让落后学生爱上数学,脱掉“学困生”的帽子。而那些对数学学科感兴趣的学生,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这就在班级中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为了能够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教师应当积极采用分层教学法。数学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进步。这时,基于因材施教思想的分层教学法就得到了教学工作的认可,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运用分层教学方法对于提升教学实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一、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分层教学注重的是对小学生学习基础状况和学习能力的把握,在这一教学方法下,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到重视,教师可以在分层教学的形式下,以学生实际状况为切入点,开展高效且富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分层教学活动与以往的数学教学活动相比,更为注重对学生差异的把握,更符合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的要求,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不仅可以更好的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互助学习,帮助小组成员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积极的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效的避免两极分化,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实施分层教学法,改善学生之间差异性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考虑到本班的实际情况,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结合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进行分层分类走班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按照“导学评点练”的步骤进行教学,导是前提、学是保障、评是动力、点是提升、练是巩固,其中导是关键,但这五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缺一不可。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以预习、探究、练习、学习收获、作业的模式进行设计。预习环节让学生提前对教学内容有所认识,探究环节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练习环节让他们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学习收获让他们反思今日学习所得,作业环节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每个班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对以上教学内容酌情进行调整,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水平应该是相近的,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设计教学内容。
(二)构建小组合作,烘托课堂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注重开展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策略,例如带领小学生们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的数学学习方法是由数学学习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学困生共同组成的,通过优等生带领整个团队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充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促进小学生们在数学课堂中的交流。教师可以先将学生们分好数学学习小组,积极参加一些数学课堂互动环节,推动他们在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中积极学习。
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程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在传授分数的基本知识后,为学生们开展一个趣味性的答题环节,推动学生们以小学的方式去参加抢答,并设计积分制度,得分越多的数学学习小组获得的奖励越多,积分最后的一个小组要受到相应的乘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运用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小学生们的好胜心理,推动他们积极参与到小学数学课堂互动中,在数学游戏比赛中充分学习并积极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答题,充分巩固小学数学知识的基础。通过小组合作的分层教学可以补全不同数学学习水平学生的不足,让优等生进行数学成绩的自我提升,可以帮助中等生进一步掌握数学学习技巧,带领学困生找到学习数学的方向,巩固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概念并尝试运用。
(三)利用分层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分层教学法是解决学生学习差异的一种最佳方法,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教学中设立层次。比如在教师提问环节,教师应当提前设计好不同层次和难度的问题,向不同能力的学生分别提出,将最基础的问题交给“学困生”解决,同时还应善用鼓励法,通过语言、动作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鼓舞,获得学习的动力。第二,表现在练习与作业方面。“学困生”的学习发展方向与普通学生不同,教师应当给予他们基础的练习题,让他们的学习过程呈现出阶梯状,而不是设置一个高台,让他们难以攀登而选择放弃。第三,表现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对“学困生”应当设置不同的评价模式,一方面要减轻成绩的评价影响,而加强进步幅度的评价权重;另一方面则要扩展评价范围,找到每一个“学困生”的优势与长处,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拥有持久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学习《分数乘法》一节时,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按照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实际探究性特征,为小学生们开展数学的分层教学,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方程知识水平来合理的进行分层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而有效的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呈现在数学课堂之中,从多媒体设备中为学生展示一块蛋糕,学生们都满心欢喜,借此机会教师进行提问:“同学们过生日的时候我们来分蛋糕,一家三口人,没人吃蛋糕的9分之2,那么3个人一共吃多少呢?”这时,教师让学生和同桌或者前后桌进行问题探讨、相互交流。在探究后,学生给出了两种答案,一个是9分之2连加之和;另一个是9分之2乘以3。在教师的鼓励下以及优等生的帮助下,学困生不断增加自己的自信心,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做计算题的过程中也有一种钻劲儿,能够提高学困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这样一来班级中学生两极分化的情况会大大缩减,使部分学生能够后来者居上,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对教学评价分层,科学评价学生
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可以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发育,教师要针对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而且评价要富有鼓励意味,以便能够激励小学生以更加良好的学习心态开展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对学习成绩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采取激励的评价,提出一个更高的标准,促使其取得更大的进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其学习兴趣可能不够浓厚,教师就要采取鼓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他们的学习努力加以肯定,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使其逐渐取得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贯穿于各个学科之中,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新教材的践行者,应当具备创新力的教学手段,不断缩减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快速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文平.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08):75-76.
[2]杨薇.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教师,2020(36):77-78.
[3]白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0(3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