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杰
陕西省神木市大柳塔初级中学 719315
摘要:每个班级都有学困生,一般把由于错误的学习方法导致成绩较落后的学生称之为学困生。学困生在学习中一般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对于考试不能充分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可能也会有所偏差。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种子的传播者,有义务对这些学困生进行有效转化,帮助这些学生成为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研究;?教学计划;
要想做到对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教师要从根本入手,首先要知道班级中学困生的情况,然后要明确自己所教学的目的,让这些学生真正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想要做到对学困生的有效转化,知道其根本,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转化学困生的实践应用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了解产生学困生的原因
要解决一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其原因。并不是每个学生生来就是学困生,学生会逐渐失去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而成为学困生,这一定都是有原因的。而且,班级中的每一个学困生落后的原因都不尽相同,教师要具体了解之后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例如,在教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在课后笔者有目的性地询问了班级里一名语文平时成绩不是很理想的学生,笔者把他叫到办公室,态度温和地问他这节课有没有听得明白,他说自己觉得书本上大段的内容总是使他总是无法集中精神。于是,笔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在下一节课教授这篇文章时,笔者就开始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尽力让课堂变得有趣,这个改变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个共赢,因为大家一起在享受课堂。当讲到三味书屋里鲁迅所描写的有趣生物时,笔者会放出照片,并且和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期的有趣经历,而学生对这一切十分好奇,听得都很投入。下课后,笔者再次找到那名学生,他告诉这节课他很喜欢,就连斑蝥的“蝥”,他都已经熟练地掌握写法。了解到学生落后的原因,思考解决方式,才能一点一点地做到对于学困生的有效转化。
二、牢固基础知识
很多学困生成绩总是上不了一个台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基础知识的欠缺,初中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自己的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他们的语文进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是在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上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点。
例如,在教授《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时,笔者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不断地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古文的印象。笔者会采用不断重复和暗示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就能大致了解了这些文言文的意思,甚至能在理解之后直接背下来。
学习之前,笔者会抽取班级里的学困生来朗读这些文言文,先让他们试读,然后指出他们在读的过程中出现的断句和发音方面的问题,加深他们的印象,同时借此向班级里的其他学生提出这是项很多人都会犯的错误。比如,一个学生在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把“yue”读成了“shuo”,笔者就会先提醒他以后要提前预习,并且借此向学生讲授通假字的相关知识。这样一来,就帮助了全班的学生牢固了一项基础知识。同时,课后还要继续督促——可以以抄写、默写等方式继续跟进学习。基础知识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学困生,倘若不能牢固基础知识,那么学生在语文上的学习就会一直停滞不前。
三、制订科学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制订计划在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上更是必不可少。在教学上制订好了一套完整科学的教学计划,则可以事半功倍。
例如,在教授古诗《春夜洛城闻笛》时,笔者就先制订一个大致的教学计划——先让学生能够熟读这些诗,然后结合视频和图片,为学生讲解古诗所描写的意境,使学生逐渐地能理解意思,最后能熟练地背诵和默写。先把大纲确定,接下来就是课堂中的系统教学,科学的教学计划要细致和灵活,要能考虑到课堂中发生的种种情况并做出应对方案。比如,在解读故事这方面笔者就会加上标注,假如有学生不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时,教师该如何解答,会不会有学生感到疑惑呢?果然在教学时,有个学生提问“散入春风满洛城”这句诗中声音如何随风传入洛阳城。笔者没有立刻解答,而是告诉这位学生问题问的很好,然后让大家思考这其中的原因。笔者特意示意班上一个平时不是很活跃的学困生,让他大胆去想。他给出了一个很奇妙的想象,回答说这是拟人的手法,笔者没有立即否定,而是以探讨的态度和大家继续分享笔者的看法,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在对于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教师要能够制订科学的计划,这一点会使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会使教学游刃有余。
总而言之,在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上,每一个教师都要把这个当成自己的义务,并且认真地去做这件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教好每一名学生,不仅仅是在知识上,更是要在一个学生的思想态度上,为他们指明方向。不放弃每一名学生,不让每一名学生落下,这是人民教师的义务,也是人民教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尹朋锋.有效转化初中语文后进生的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6):1.
[2]张世锋.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J].学周刊,2015(9):20.
[3] 沈晓红.初中语文成因探究及转化策略[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S1):241-243.
[4] 叶文.以学业情绪为突破口提高初中语文的成绩[J].基础教育研究,2014,12(05):29-30.
[5] 栾晓峰.初中语文“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策略分析[J].文学教育(中),2013,1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