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红梅
通辽蒙古族中学 内蒙古 通辽市 028000
摘要:在当前普遍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重点的教育环境下,高中的化学教师一定要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全方位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在思想上摒弃原先应试教育的思想,想办法在成绩不落后的基础上,大力鼓励学生进行思考,科学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1高中阶段化学课程特征分析
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考验。具体来说,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有以下几个典型特征:
1.1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内容中,涉及到计算和实验的内容比例有所增大,这部分课程内容都需要学生具备实践应用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这种课程结构意味着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内容的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应用转化思维,能够将理论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利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2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化学思维能力是将化学现象与化学原理联合起来分析和应用的能力,任何一种化学反应现象都蕴含着相应的化学原理,到了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要能够根据化学实验现象分析原理并且通过发散性思维能力对同类型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进行推断和分析,灵活运用化学理论知识和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宏观上观察,无论是实践能力还是思维能力都与现阶段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相一致。这也意味着高中阶段的化学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切入点。
2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首先,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要求学生们能够通过观察或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变化以及形态,掌握物质变化的分类方法和规律,并且能够用符号来表现相应的变化;同时也要求学生们从物质的微观层面来了解其性质、结构以及各组合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基本认知。
其次,变化观念与平衡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认识物质不断变化发展的基础上,可以从质变与量变、外因与内因的角度来全面分析物质的化学变化规律以及能量守恒定律。同时也可以基于不同的视角,对相对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探究,有效揭示出各种事物变化的规律和特征,并且用动态平衡、联系发展以及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考察各种化学反应,以预测在某种条件下物质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最后,能初步学会收集各种证据的素养。要求学生可以对物质的变化以及各类性质提出各种可能性以及假设,并且能够依据证据对事物的基本特性进行证实和推理,解释结论与此前证明之间的联系,以此来确定并形成科学的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提供相关途径。而且要求学生可以认识化学现象和其他模型之间的各种联系、关系,可以运用多种已经求得的模型来解释或描述化学现象以及预测物质变化规律和可能的结果。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可以依照物质变化的信息来构建相应模型,以形成更为科学且具体的思维框架,为后续的实验操作形成更为规范的指导。
3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方法
3.1明确教学目标,加强教学逻辑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其中包括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等。要做到这一点不能仅靠学生自身刻苦学习,也要靠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节、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的逻辑性,通过精心设计,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逻辑性,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当教师在进行《走进化学实验室》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应该首先明确该章节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大量的观察我们发现,很多学生都对这些实验室器材、步骤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操作的具体过程中,展现出较为混乱的情况,没有对这个章节有一个总体把控,只是单纯地将一些器械分开来看,将步骤和内容也拆分开来思考。没有较为清晰的逻辑主线。此时教师就应该像线一样将这些部分串联起来,展示出其内在联系。具体来讲就是在进入实验室之前,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仔细阅读实验室操作规范等相关文件、手册;在学生进行具体操作之前,教师按照逻辑将实验器材、药品等进行串讲,最后要求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归纳,教师也要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握所学内容中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导学生养成逻辑思考、学习的习惯。
3.2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众所周知,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学生在理解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应掌握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具备独立进行实验的能力。这不仅要求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的目的、步骤是如何设计的。教师应该注意到实验的重要性,不应该因为其在考试中的占比较低而忽视。开展实验教学不仅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还能增加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又可以帮助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索学习,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有很大助益。学校高层领导也应该充分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适当增加在这方面的财政投入,积极监督化学教师开展实验教学。对于化学老师来讲在教学的课程中,应该适当提高实验展示的占比。在初次进行某一章节的教学时,保证好安全性之后,多为学生展示实验,鼓励学生上台配合或者进行一些简单操作。
教师在开展《油脂、酯》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中的肥皂引出相关的实验内容,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肥皂,让学生进行观看,同时提出问题“想必大家在生活中都用过肥皂吧,但是你们知道肥皂是如何制成的吗?”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引出实验《油脂的水解及肥皂的制取》,油脂就是制造肥皂的原材料之一,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油脂如果在碱性条件下,就会发生水解,然后生成肥皂的主要成分——高级脂肪酸的钠盐,然后为学生讲解实验的步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做出一块肥皂。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实验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询问学生肥皂去污的原理是什么,培养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
3.3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
高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了。他们正处于形成自己思想、创新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初中课程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而不是生硬、死板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科学进行引导,将化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网络化,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例如在学习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先调动起来学生的兴趣,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例如二者的生成物可能是什么?二者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现象?这时就会有不同的答案出现:有人会说钠很活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列比铜靠前,会将铜置换出来,生成铜单质;也有人会说钠和水的反应更为活跃,会首先和水进行反应,生成氢气,可以观察到气泡,钠消耗完了就不会继续和硫酸铜进行反应了,答案是不尽相同的。接着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或者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记录下反应现象。观察到有蓝色和黑色沉淀生成,让学生先自己进行猜测,告诉学生,蓝色的是氢氧化铜沉淀,黑色的是氧化铜,最后公布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就起到了引导作用,不仅锻炼了其自主探究能力,还促进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对其形成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又很大帮助。
结束语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想要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实践效果,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并明确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化学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细分和分层。以此来强化学生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还应该完善当代高中学生的化学创新意识,使其能够用自己的观点和行动来展示化学实验成果,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院利.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9(12):63.
[2]王旭云.基于高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课程(下),2019(12):275.
[3]田鹏.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高考,2019(3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