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春燕 杨晓晓
山东省安丘市汶水小学 262100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新课程改革也要求提高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因此,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例,在对小学音乐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欣赏;?策略;
在小学音乐课上,老师经常问学生:“这首歌听起来如何?”学生将以“好”或“不好”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评估他们听的音乐。像这样对音乐进行简单评估就意味着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具有基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全面发展“道德,智力,体质,美丽和劳动”。 “美”是美学和欣赏的能力,许多小学生恰好缺乏这种能力。因此,本文以音乐教学为例,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设施不齐全,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经过本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小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不齐全,教师在教学中无法为学生提供较好的音乐环境,只能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造成小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加之有些教师并非科班出身,缺乏一定的教学手段和经验,因此音乐教学能力不足,也就很难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出现这个问题的首要原因,是学校不重视音乐课程,安排的音乐课时量少,一周只有一节或者两节课,有时甚至这一两节课会被其他任课老师所占用,学生很难有在课堂接触音乐的机会,这是很多小学面临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不科学,无法提升学生兴趣
把音乐课定义为“教授小学生唱歌”的课,这是很多音乐老师普遍存在的看法。音乐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注重传授审美方法。同时在课堂上过于依赖于电子设备,如手机、音响等播放器,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教授正确的发音方法,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加之小学的年龄较小,很难集中注意力,教师的组织方式不当,因此很难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评价机制不健全,音乐欣赏能力低下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可以看做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这种评价互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但是很多小学音乐老师对学生没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存在教学评价质量不高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对这首音乐给出了几种“标准”的答案,教学课堂以“老师为中心”,而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进而锻炼思维能力与审美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记住了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限制了思维的发展,无法激活音乐欣赏的思维,因此也就很难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策略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校重视音乐课程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浓烈的音乐氛围,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过程中,也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首先应该增加音乐的课时,至少保证小学生每周有三次接触音乐的课程。其次是购买相应的音乐教学设备,如钢琴、口风琴、古筝等,在这些乐器的应用中,培养小学生的音乐细胞。
(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采用科学教学方法
想要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仅依靠教学设施的齐全、学校的重视,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需要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在招聘音乐老师时,必须要求专业对口,要让科班出身的老师来教授该课程;其次是应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依靠教师的主动学习;二是学校对老师加强培训。教师通过学习获得科学且合理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课堂当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建立多元化音乐评价机制
为了更快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音乐教师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首先教师在课堂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立科学且合理的评价标准,其中包括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乐器的认识、发音技巧等,将评后的分数纳入学生的平时成绩当中,以此引起学生重视,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对音乐的欣赏有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不能以“老师为中心”,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在教授一首新歌之前,可介绍一些背景知识,然后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说出这首音乐好在哪儿。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也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以此激活学生的音乐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目的。
三、借助声觉演唱,强化音乐记忆
一首音乐作品的核心即主题。在音乐欣赏过程中,记忆音乐主题是理解音乐的核心方式,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主题的熟悉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把握程度,甚至对学生音乐赏鉴也构成直接干预。越熟悉主题,越能帮助学生体会音乐各个要素的表现作用。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应该如何熟悉音乐主题呢?我认为,演唱歌曲就是最佳的途径。在哼唱乐曲的过程中,既有助于学生记住音乐本身的旋律以及节奏,还能检验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需要促进听声联觉,提高音乐欣赏实效。
在欣赏一首乐曲时,没有什么比演唱更能直抵音乐精髓了。在演唱的过程中,在音乐起伏变化的瞬间,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将达到一个峰值。通过结合听觉与声觉,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将更上一层楼,有利于提高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简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促进通感互动,增强音乐欣赏的效果。为了实现联觉教学,教师需要整合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丰富的听觉经验打动学生的心灵,使音乐不仅进入学生的耳朵,而且流进学生的心灵,并带来长久的给学生的持久灵感。因此,教师需要不懈地追求创新的教学方法,并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色彩缤纷”的音乐教室。
参考文献
[1]刘毅.基于多元感官联动的小学音乐教学新方式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22):163,170.
[2]赵鑫潞.乐享音乐,焕发活力——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9(36):78,80.
[3]张宏庆.学会聆听,感悟音乐的真谛——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9(3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