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静娴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杭州市 311203)
【摘要】新课标指出音乐与舞蹈、绘画、童话等姊妹艺术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通过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来表达感情。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的艺术,音乐课也应当融入多种元素,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融会贯通,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意识,进而更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研究缘起
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的提出使德国奥尔夫教学法、瑞士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匈牙利柯达伊教学法走进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倡导通过亲身体验、亲身感受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在《摇啊摇》课例中张馨方老师根据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设计了一个暖身活动,让学生跟着音乐行走并借由童话故事《小红帽》带出律动中2/4拍的律动与6/8拍的摇摆律动差异。配合童话情节,以音乐搭配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整节课学生纪律很好、难点掌握很快。
这个“意外的收获”让我惊喜地发现: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童话。那么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将音乐教学与童话进行融合,寻找两者间的“联结点”,让音乐借助童话,童话走进音乐成为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与解决
学科融合是当前我国正在着力建设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系统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学科融合超越了学科课程这种课程形态,同时也超越了儿童中心主义课程,于19、20世纪之初在美国得到了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欧美逐步成型。童话属于文学范畴,在学生心目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充分挖掘音乐教材中的童话题材,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可以借助童话魔力来激活音乐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一)创设童话情境,架起兴趣之桥
兴趣是学生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在上课之初,用生动的形式将所要学的知识装扮起来,制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布置环境,展示童话情境
在课前通过布置教室环境来展示课堂童话情境。音乐教室的环境对学生影响很大,音乐教室布置得既美观又充满童话气息,往往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来装饰音乐教室,创造童话般的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快乐的音乐气氛中。
★多媒体课件,演示童话情境
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来演示课堂童话情境。现代多媒体创设童话意境,具有快捷、方便、超越时空的特点,学生在多媒体有声、有色、有像的展示下,视觉、听觉、充分调动,很快就能进入紧扣教材特点的音乐情景中去。
★音乐游戏,再现童话情境
在课前设计音乐游戏来再现课堂童话情境。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音乐教育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音乐。在设计童话游戏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以学生日常生活、身体活动和对周围世界的体验为依据,创造出一些学生喜爱并能感受的音乐童话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加以应用。
(二)引用童话语言,融入音乐教学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导学生的主要技巧是把学生应做的事变成一种童话故事。”将童话故事融会到音乐的课堂中去,使学生在聆听童话故事的同时掌握各种音乐知识、技能,倾诉纯真的情感。用童话语言代替枯燥的说教语言,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用童话导入发声训练
柯尔文手势是发声练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作为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9 世纪由约翰. 柯尔文首创的。他借助7 种不同的手势和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7 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可视又形象。但是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单纯的利用柯尔文手势是单调枯燥的,这时可以通过童话导入练声,制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及时指导,练声的质量会得到提高。
★用童话导入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七大要素之一。奥尔夫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通过将童话引入节奏,引导学生想象不同的情境,促进他们对节奏的掌握,使歌曲教学化难为易。
★用童话导入听音训练
听音是音乐课上的另一个重要环节,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音准。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单纯练习听音是很乏味的,难以达到较好的效果。通过童话的引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聆听童话故事,感受音乐之美
童话世界中弥漫着魔力的气息,童话作家奇妙的想象和他们笔下的道具,具有神奇而无穷的魅力,让无数学生向往。如果把童话般的想象、神奇的法宝和动人的童话请到中职音乐课堂上,满足学生们的愿望,将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可以借助童话魔力激活音乐教学,激活课堂。
★在童话中欣赏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比较抽象的。为了让学生们轻松、快乐的欣赏音乐,将童话导入音乐欣赏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把音乐作品的背景、内容与自然美、艺术美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欣赏音乐之前,就有了一种“美”的感知和冲动。
★在童话中歌唱
对于学生而言,让他们看书朗读歌词、反复地跟老师朗读歌词是一件很乏味的事。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歌词的内容编成童话,在学习歌曲之前用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有声有色地进行演讲,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内容,唱好歌曲。
★在童话中表演
学生喜欢看表演,也喜欢表演。课堂中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边唱边跳。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可以用童话先行导入,使学生明确自已所表演的角色、应做的动作和表演的顺序,让学生参与音乐故事角色的表演。
(四)创编童话歌舞,体验音乐魅力
表演是直观的、形象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体验,有利于学生在音乐中的情感再现。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学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了。现在的音乐课上,较少见到那些单一的以唱歌为主要形式的教学,一般都是“以歌唱为主的综合课”。
★剧本童话化
新体系借鉴先进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强调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编。在课堂中根据歌词扩展故事情节,并把它设计成有所发展的音乐童话故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
★音乐童话化
童话歌舞创编的过程中音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整个剧情的发展起着烘托、渲染、塑造形象的作用。在课堂中课可引导学生对不同体裁、情绪的音乐作品进行童话创编,在创编的过程中对比感受两者的不同,加深对作品的印象。
★角色童话化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歌舞表演,而且一般的学生都能通过模仿很快地学会。在课堂拓展环节,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角色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材料进行歌舞童话创编。通过创编,感受角色的特点,进而更好的掌握歌曲。
三 结语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音乐教学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懂得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基本特点,掌握幼儿教育专业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弹、唱、跳等各科教育教学技能,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幼儿音乐教学能力的幼儿园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两全其美”,即既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学得有趣、有效,又要考虑能否做到专业与职业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胡雪滢.音乐教材音乐童话课型的思考 [J].儿童音乐,2012,01
3.张凯.音乐童话课堂创设的尝试[J].文理导航,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