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游戏化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家庭教育导读》2021年2期   作者:邓春兰
[导读]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教师用游戏的手段开展教学,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人认为游戏是游戏,教学是教学,二者之间没有联系,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在教学中出现枯燥的教和乏味的学。就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应用游戏化的手段进行教学作了探索和归纳。
邓春兰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淑曦幼儿园 620500 摘要:游戏化教学是教师用游戏的手段开展教学,旨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人认为游戏是游戏,教学是教学,二者之间没有联系,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在教学中出现枯燥的教和乏味的学。就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如何应用游戏化的手段进行教学作了探索和归纳。 关键词:幼儿;游戏化教学;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游戏化教学是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授课时将游戏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展开游戏完成对幼儿的教学目标, 使幼儿在愉悦的游戏中接受教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游戏化教学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对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幼儿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 一、游戏化教学对幼儿的重要作用 社会化是人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而游戏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日本学者井深大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幼儿教育越来越认识到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也越来越重视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游戏已被有计划、有目的地纳入日常教学中。 游戏对幼儿的生长发育大有裨益 1.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幼儿的心情愉快,轻松愉快的情绪有益于其身心的发展。几乎所有的游戏都需要身体运动的参与,这有益于幼儿的身体发育。身体运动的参与可以促进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能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增强身体素质。比如在进行投篮游戏时, 可以增强幼儿的臂力和手腕的灵活性,进行滑梯游戏则主要锻炼幼儿的腿部力量,老鹰捉小鸡游戏锻炼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思维的快速反应能力。 游戏化教学有助于幼儿调节厌学情绪 2.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他们为孩子报了各种绘画、舞蹈、乐器等兴趣班,也有家长早早就对孩子灌输唐诗宋词、英语数学等知识。早期教育固然很重要, 但家长们往往忽略了不科学的、违反幼儿认知规律的早期教育对幼儿的伤害:孩子们会产生“学习真是一件枯燥的事”“学习就是一件苦差事”等消极想法,这对幼儿的能力培养及个性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游戏化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使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教育,更重要的是游戏的自由愉快感可以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激发个人潜能,体现个体特性。 游戏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幼儿正处于对社会的探究阶段,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几乎 3. 为零,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我认识的花草”“我身边的交通工具”等游戏,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对幼儿不认识的事物或现象给出及时正确的解答,帮助幼儿认识世界,积累知识。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对一件事的表述常常会出现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教学去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比如在开展“我讲你学”的游戏中,教师通过讲述故事让幼儿复述的模式,可以有效锻炼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幼儿的想法天马行空,常常不合生活实际,但正是这不合常理的想法才显得他们天真可爱,这不合理的想法也恰恰是他们发现自己、追逐梦想的开始,所以教师对在游戏中出现的这种情况要小心“保护”,不要急于去否定他们, 要让幼儿自由去想、敢于去想。

二、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开展游戏化教学 游戏激趣,引发幼儿学习探索的热情 1. 幼儿阶段的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 望,教师在教授幼儿的过程中如果只是死板地向幼儿灌输, 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厌学情绪,使幼儿学习探索的兴趣大大降低,如果可以将有趣的游戏引入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主动去探索学习。比如在讲授“颜色的奥秘”时,笔者先从幼儿感兴趣的绘本入手,给幼儿们展示了红、绿、黄颜料经过混合后的颜色变化,幼儿们对此果然都很感兴趣,笔者趁势又说:“你们想不想知道各种颜色是怎么来的?”“想。”“那就动起我们的小手一起来探索吧。”幼儿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自愿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不仅身心愉悦,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很牢固,并能自己动手去探索。 在游戏中展开教学活动 2. (1)将游戏应用于体能课 幼儿正年幼,爱玩爱闹是他们的年龄特点,但他们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对潜在的危险认知有限,在对他们进行体能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时候,引入的游戏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可以参与其中,又要保证游戏的安全系数, 向幼儿讲清游戏规则和注意事项,保证幼儿的游戏环境和内容是安全无害的。比如,在室外进行“小老鼠钻洞”的游戏时, 首先要保证幼儿钻的“洞”足够幼儿通过,其次检查幼儿穿的鞋是否适合快跑,最后向幼儿讲述游戏中的注意事项。 (2)将游戏应用于社会科学课 生活中有很多常识问题都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游戏展示出来,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体验感受。幼儿是十万个为什么的好奇宝宝,任何事物在他们眼里都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在进行“风的秘密”时,幼儿对风是怎么形成的、它们从哪来、它们能干什么充满了疑问,在课堂上笔者就这些问题给幼儿们引入了有趣的科学操作游戏:在课前为幼儿们准备风车、扇子、纸屑,吸管、彩砂等,上课时让幼儿们对着风车吹气、拿着风车跑动、用扇子对着风车扇、通过吸管对着彩砂吹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们感受风的形成和风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既体会到了自我探索的乐趣,也学到了知识。 (3)将游戏应用于数学课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抽象思维非常薄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为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易于让幼儿们接受,可以将数学知识用游戏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幼儿接受理解,让幼儿在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游戏中学习数学,激发其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认识形状”时,可以用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幼儿选出自己喜欢的形状,并将手中的橡皮泥图形与黑板上的图形找出相同的摆在其对应位置,而且要说出自己拿的是什么形状的橡皮泥。通过多次重复该游戏,幼儿们对不同的形状有了具体直观的认识,关于形状的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幼儿心中。 总之,游戏化教学就是用游戏的手段将教学内容、目标、任务、要求融于或隐藏在游戏中,让幼儿在开心快乐中学会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教学手段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符合幼儿教学的要求,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发展, 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参考文献: 赵兴民. 孩子游戏与孩子自我效能的发展[J]. 学前教育, 2007(3). [1] 闫守轩. 游戏:本质、意义及其教学论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2] 邱学青. 对幼儿园游戏分类问题的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长沙),2000(3). [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