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家庭教育导读》2021年2期   作者:张琪 刘卓
[导读] 摘要: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化学学科 顺应新课程改革,贯彻落实在化学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张琪 刘卓 沈阳师范大学 110034 摘要: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化学学科 顺应新课程改革,贯彻落实在化学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化学课堂教学,立德树人 2019 年 6 月 2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德育为先,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面向全体, 办好每所学校、教好每名学生;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想要在学校中落实立德树人,仅仅依靠学校政教和学科思政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对政教的抵触和惯以学科思政为一门知识来学的思想不足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所以这就要求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共同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面发展素质教育。五育并举是由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德育是方向、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推动作用;智育是前提,为其他各育实施提供了知识和智力基础,是实施各育不可缺少的手段 ; 体育为其他各育的实施提供了健康的基础,是其他各育得以实施的物质保障: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渗透到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起着辅德、益智、促体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不能仅仅注重学生智育的开发。 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要想实现课程改课,教学改革是重中之重,优化教学方式,就要改变传统的讲授型课堂,开展研究性、项目化、合作式学习, 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有利于改变枯燥乏味的化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发散思维。加强教学管理,避免幼儿小学化,小学中学化的情况,遵从人身心的发展的顺序性,不超标学习不对外公布考试排名等。同时完善作业考试辅导,严格按照国家文件规定统筹好不同学段的作业数量。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例如在化学课堂中,让学生利用手机查阅能自学的资料,用手机记录实验过程,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辅助教学,方便又直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也指出了新课改模式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突出德育时代性,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所以要求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科思政的教学任务,而是在各学科教学中均承担渗透德育思想的任务,跨学科式全方面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和观念。以化学学科为例,化学学科与生活密不可分,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学科更蕴含丰富的科学观念和道德品质,因此在化学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是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文件可知,新课改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由被动、单一、接受的学习方式,逐步向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自主激活和控制自身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系统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他人讨论能够在认知冲突的基础上更深刻理解知识;合作学习是在教学中学生运用小组共同活动以便最大程度地促进自己及他人的学习,当学生一起合作学习时,能够探讨问题,交流思想, 澄清分歧,构建新的认识。同时学会分工合作等各种技能, 学会与人交流;在探究学习中,学生提出个人观点再逐步深化研究,达到用证据推理规律,用模型指导认知。 新课改后的课堂,德育智育并重,学习知识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学生为主体,并在学习过程中合作互助。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形成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态度,形成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关于课程改革,有以下几点看法: 课的设计既有几分科学成分,也有艺术成分。 上课是一门技术,上好课是一门艺术。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考虑教学内容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能让学生听明白学会,又要考虑设计的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有点知识储备的人都能教别人知识,但是想要上好一门课是不容易的,既有科学的成分,又有艺术的成分。 顺序性与连续性有关,但是又超越连续性。 学生学习,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的知识是连续的,按照一定顺序的。但是学生的学习又是螺旋上升的,先学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简单知识,形成初步的认知结构,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学习更为复杂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一味强调某个单一因素,这只是让学生形成知识,不可能让学生在理解、技能、态度和其他方面有发展,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所以应该通过不断地加深学习, 学生才能获得知识。 补救教学可能需要采取与原先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以避免在相同的难点上再次失败。 这句话说明了教师在学时要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授课, 学生是有差异性的个体,不能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全班学生, 所以一个问题讲不明白时一定要换一种方法,同样的话讲再多次学生不理解也是徒劳的。 我们愈来愈期望用评价程序来确定学生实际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我们达成课程目标到了什么程度;以及为了得到一种有效的教育计划,我们还必须在哪里作进一步的修改。评价不仅对学生而且对家长、老师的意义都是非常大的, 对学生的意义在于了解自己在有些方面的能力和掌握情况, 对老师的意义在于明白这一阶段的教育目标和教学是否有效, 还需要怎么改进;对家长的意义在于学校的学习给孩子带来什么行为变化,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做些什么。 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考改革以来,我国的教育逐渐演化为应试教育,现在 的家长更是一门注重学生学习,甚至从胎教开始,孩子上一年级后就开始了长达 12 年的教育长跑,在家里,孩子不用作家务,时间用来上补习班写作业;在学校,学生只负责学习上课,不用学习音体美,更不用进行劳动教育,班级的大扫除还要家长来做,对学生对孩子只要求成绩,不在乎心理的发展和教育,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思想教育,十几岁的孩子就敢杀人,到了学生大学毕业后,给室友投毒,利用黑技术欺骗人民群众,是不是就验证了有文化的流氓更可怕? 这是教育的进化还是教育的畸形发展? 已经到了新时达,学生家长和老师应该认清学生的良好品质要比成绩重要百倍,否则培养的人也是为社会增添负担的人。新时代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才能促进我们祖国的伟大复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