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次作业布置所想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家庭教育导读》2021年2期   作者:郭可红
[导读] 摘要:对于学生抄作业的现象,我们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分析学生抄作业的原因,然后再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做事的良好习惯。
郭可红 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摘要:对于学生抄作业的现象,我们老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分析学生抄作业的原因,然后再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做事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抄作业 ; 作业布置 ; 分层教学 这段时间改学生的作业发现学生抄作业越来越严重,就那么一两个版本。在课堂上多次叫同学们不要抄作业,要自己做,还讲了很多的弊,但都于事无补。又临近下课,我语重心长的,无耐的说:“同学们,今天王怡,曾灿烂等 5 名 同学只做第一题,刘丽,王湘珏,陈小雪等 8 名同学做 1 题和 2 题,其余的做 1,2,3 题,但老师有一个要求必须是自己做,你们做得到吗?”话音刚落,那几名只做 1 题的一个劲地说,做得到做得到。我将每一名同学问答应,并向我保证若做不到怎么办。当天的作业情况很乐观,学生们也属行了他们的诺言。后来几天的作业,我仍然坚持着这样分层布置作业。学生们抄作业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由此我想到了在教育教学中,不仅在学生作业布置方面可以分层,还可以分层教学,分层指导。 所谓“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就是在备课时要备学生, 依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规定不同层次的要求, 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实现课堂中教学、学习、发展同步和协调进行为宗旨。力求各层次学生适度、紧张、愉快气氛中以求最佳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具体做法如下: 一、多方位考查,搞好学生分层。 内容包括学生的智能,技能、心理、数学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层次的学习小组,让师生知道每个学生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真正使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各项知识的同时, 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在这部分知识上可以超出课本的范围,这是符合个性全面发展规律的。同时师生要共同树立好对教学的乐观主义态度和信心,并使学生明确这种分组方式的意义。教师掌握各类学生层次后,学生的座位按优中差搭配的原则编排。这样便于学生互助互学,同时便于组织优良生辅导中差生活动,教师能巡回了解中差生的学习情况及优良学生的表现,使各类学生生活在和谐平等友好的学习气氛之中,共同奋发进取。 二、分层备课,确定分层目标 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对差生采用低起点,先慢后快,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办法,把教材的训练目标分解成有梯度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允许差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一步或几步逐步达到大纲的要求;对优生则允许他们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拟订各层次教学要求既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也不能太低, 降低大纲要求,过分放漫教学进度,完不成学习任务。力求准确地把握各类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较好地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如要求差生掌握主要知识,学会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中等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探究能力等。要求优生深刻理解知识,以及基本知识所反映的基本思想。灵活运用知识, 培养创造能力发展个性和特长。

三、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到实验准备课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 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 1、分层质疑、启发思考。将知识分成若干个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学习活动逐步解决问题。教师要注意把握提问的策略。让各类学生均有输出信息的机会。通常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研究;在突破重、难点或概括知识时,发挥优生的作用,启发全体学生深刻理解。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知识,这样能够较好地解决教材的统一性和学生个性差异的矛盾,使学生各有所得。 2、分层作业、巩固提高。作业学生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类。课内作业全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 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二是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一般指教材后的习题;三是放缓坡度题,也就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将难度较大的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差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了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3、分层辅导、培优补差。辅导实行分类型、多形式的辅导。一方面侧重于完成现阶段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类辅导以不增加课时,不搞全班性补课为原则,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辅导。具体地说,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低点开始,提倡“三超”,即旧知超前铺垫,新知超前预授,差错超前抑制,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思考, 完成学习任务,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 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主要通过成立物理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数学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不受大纲约束。另一方面侧重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激发兴趣、爱好,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创造才能。对中、差生主要让他们参加动眼、动口、动手能力;而优生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4、分层考查、查漏补缺。过关考查是根据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数学试卷都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是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的;深化题是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的。三类题的比例是基本题占 85%,提高题占 10%,深化题占 5%。分类考查后,根据数学考查的不同结果,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时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可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素质,转化差生,培养优生。还可以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摒弃了缺点,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又突出了教师主导 , 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 , 真正把学生从“满堂灌”、“齐步走”、“题海战”中解放出来, 减轻了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全面素质。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班级形成好的学习风气。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