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学教学视角解读《普通高中育人改革指导意见》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家庭教育导读》2021年2期   作者:刘卓 张琪
[导读] 摘要:2019 年 6 月 11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一共包含八个部分,分别是总体要求、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优化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完善考试招生制度、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本研究从学生、教师、相关培养部门对该意见做出解读,一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更好的落实课程改革的意见。
刘卓 张琪 沈阳师范大学 110034 摘要:2019 年 6 月 11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件一共包含八个部分,分别是总体要求、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优化课程实施、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完善考试招生制度、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本研究从学生、教师、相关培养部门对该意见做出解读,一起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更好的落实课程改革的意见。 关键词:高中教育;课程改革;化学教学 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我们一直认为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所以为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对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意见。改革目标是到2022 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构建全面培养体系 (一)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科德育功能。对于化学学科来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凝练了五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中素养五“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提出深刻认识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贡献,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个素养从化学学科的角度对学生的素养提出要求,更有利于化学学科德育功能的实施。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教师忽视了德育素养的教育,唯分数论,那么通过改革,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中有关德育和素养的内容, 无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都注重向学生渗透。 (二)强化综合素质培养 改进科学文化教育,统筹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强化实验操作,建设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国务院在 3 月 26 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在各学段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其中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一课时, 劳动素养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增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 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有所提升。 (三)扩宽实践渠道 文件提出因地制宜打造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设一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这一点内容的提出非常有利与化学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虽然会演示一些基本的实验,但是学生仍然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缺乏化学工业流程的实际概念,所以扩宽学生的综合实践渠道,带学生去科技馆或者实际生产工厂,对于学生学习化学和科学素养的提升都意义非凡。 (四)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发展素质教育、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制度,强化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导向作用。教师在化学教学与评价中应紫紧围绕“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这一主旨 , 优化教学过程 ,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发展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优化课程实施 (一)全面实施新新课程教材 各省(区、市)要结合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制定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2022 年前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国家教材委员会印发《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 年)》,提出,到 2022 年,教材建设全面加强,教材管理体制基本健全、体系基本完备、质量显著提升,更加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更具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育人功 能显著增强,开创教材建设新局面。2019 年人教版化学教材推出新版版,本人曾经做过新旧教材栏目对比,新版本教材在栏目呈现上更加详细,增加了学生的活动方式,相比于旧教材应用型和实践性更高,我认为新教材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增设了化学与职业这一栏目,能够让学生较早制定职业规划,知道学习化学是为了什么。 (二)完善学校课程管理 合理安排三年学校课程管理,加强学校特色课程设置, 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严格学分认定管理,加强课程实施监管,落实校长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这里我要表达的是加强学校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学校应严格按照课程规定的科目上课,不能随意增减课时,不得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全班学生集体补课。这是我对学校课程管理的一点期望。 三、加强学生发展指导 (一)注重实践指导 加强对学生生理、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提高选修课程、选考科目、报考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在我上学的时候, 高二开学就会面临文理分科,但是选择的时候并没有规划, 喜欢什么就选什么了,在高考前夕学校给每个班级请一个心理老师进行讲座。这些是我上学的经历,去年所在实习学校内设置不同类型的教室,还有心理辅导咨询室,学校在整体上注重学生学科知识外的辅导。我认为也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 四、完善考试招生制度 改革建议中提到规范学业水平考试、深化考试命题改革和稳步推进高校招生改革三个方面。学业水平考试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实践活动被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中,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实用型人才。考试命题改革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科学设置试题难度。考试内容更加偏向于实践应用题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交给学生怎样用所学的知识。同时招生标准中也将综合素质作为招生的重要参考, 我国素质教育在逐步的发展。 五、强化师资和条件保障 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领路人。目前我国城市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足够,知识乡村中缺乏优秀的和新鲜的师资力量。今年教育部出台了教师扩招的文件, 可以先上岗后考证,这都是在为扩大我国乡村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基础。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课程研究和实施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不应存在职业倦怠。其次文件中也提出改善学校校舍条件和完善经费投入机制。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文件指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部门分工强化考核督导、营造良好环境。对于营造良好的环境我认为家庭、学校、社会这三方面的教育相辅相成。家校合作十分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了解学生心理,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家长要特别关注,良好的学校环境也会影响青少年的发展,在社会上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存在炒分数、炒升学率的事件。为培养一个合格公民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上述所有的观点都是为促进高中生发展提供依据和帮助,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己能够根据改革的意见,提升和改善自身的教学能力,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