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家庭教育导读》2021年2期   作者:毛晓文
[导读] 摘要: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崭新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事半功倍。
毛晓文 四川省南部县升钟镇柳树小学 四川南充 637387 摘要: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崭新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起重视,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使小学数学教学更加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重要性;策略 很多小学生一般性格好动而且注意力不集中,可是数学又是一门对逻辑性要求十分严格的学科,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觉很枯燥乏味,对于数学缺少兴趣。要想有效地完成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学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巧妙构思课堂上的教学互动,而教学互动的顺利开展则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 一、小学数学教育下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无论是数学还是其他学科,都是需要大脑思考的学科。独立思考最终能得到问题的答案和结论,这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至关重要。如果小学生只是记住问题的答案,却不知道如何独立思考,那么他们所学的,以另一种形式,是无法解决的,也就是说,他们不能灵活地学习和使用。 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高低,吸收能力有强有弱。选择中等级的教学方案,遇强则强,弱则更弱。能力强者, 没有更高强度的培养激化,可能导致,天生能力减弱,对挑战新型难题失去兴趣。而相对于弱者,有些难以突破无法理解, 对学习因此丧失兴趣。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是否具有数学学习兴趣,直接关系着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课堂中独立思考问题, 从而找到数学学习的动力。 二、策略 课堂游戏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 1. 在教学中适当融入游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组织一场小游戏,使全班学生参与进来, 在游戏中提出简单但与本节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游戏中找到答案,进而引入知识点。智力小游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 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手里的尺子等工具,让他们测量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同时提出在测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对长度单位形成初步认识,同时也会注意到,短一些的物体,如手指的长度,可以轻松测量,但绕手腕一圈的长度及黑板的长度, 难以通过直尺测量。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测量这些物体的数据,如找一根绳子绕手腕一圈,然后测量绳子的长度, 或者让学生将直尺拼接在一起测量黑板的长度。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全员参与,又可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 2. 为了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需要适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结合目前的教育教学进度,给予学生相应的启发,尽量避免直接给出最终的答案。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以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为依据,适当穿插启发式教学活动,提升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以及敏捷性。比如在讲解六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时,教师对学生的启发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独立思考的契机,教师只需要根据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 融入时代新元素。着眼于现代人才培养的实质情况,找准启发式教学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适当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实现深入独立的思考。

师生角色的互换是启发式教学的基础及前提,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在自主联想、概括、推理、判断的 过程中深入探究问题。找到问题背后所蕴含的数学原理和知识,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解答和分析。 借助互联网技术,活跃课堂气氛 3.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多媒体进入了课堂,教师教学的资料不再局限在课本中,互联网庞大的信息共享库为教学提供了多种趣味性素材,通过多媒体、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使枯燥的书本文字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刺激学生的各感觉器官, 激发了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教师主体现象,将课堂中的主体由教师变成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授加减法的计算时,利用多媒体平台用幻灯片制作:草地上有一个羊圈,羊圈里有 8 只羊,此时从 外走进来 2 只,求得最终结果,用加法计算,减法同样运用。像这样用简易动画引入加减法的运算,不仅让学生轻松的理解,其过程中学生争相回答多媒体中羊群增加或减少的数量, 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种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讲解不同,因为动画的趣味性可以带动学生自发的想象得出答案,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发的思考, 最终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提出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4.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特别是低学段的小学教材上,更多的是关于概念和数学专有名词的解释和认识,小学生要在小学的几年里接受和认知大量的数学概念和专业术语,这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个课业负担,对教师来说也要慎重处理课程的先后,循序渐进地教学。教师在解释数学概念的时候,有些活泼的学生就会发出疑问,这时候教师要正视学生的疑问, 正面回答解释学生提出来的疑问,并且回到课本。这样学生心里才会感受到“敢于质疑、勇于提出质疑”不是老师的一句口号,而是一件真实的、老师真正希望学生们去做的事。由此学生才会真正去质疑,并且希望得到老师的回复和解释, 尝试用自己的小脑袋去理解这个解释,比较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开放训练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 5. 当堂训练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以此为契机,考核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整合数学知识体系,形成顺畅的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自然而然地提升学习效率, 养成良好习惯。同样以“混合运算”教学为例,在大家了解基本运算知识并掌握运算规则的基础上,为了在短时间内强化记忆、巩固知识,课上模拟生活场景设计问题:“小明在超市购买了 2 个价值 15 元的玩具,如果付款 50 元,需要找零多少钱?”基于混合运算原则解答应用题,既活跃了思维, 也锻炼了解题能力,增添自主学习的趣味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仅仅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而培养学生更为优秀的学习能力,在更多的时候, 能够为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益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逐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完善学生独立人格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朱生祥 . 关于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问题探究 [J]. 读与写,2020,17(24):151. [1] 张英 . 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对策[J]. 中国农村教育,2019(24):83-84. [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