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家庭教育导读》2021年2期   作者: 刘卓 张琪
[导读] 摘要: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凝练了五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对学生化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本研究结合教科书与学生素养现状提出在高中化学中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的相关建议,以期为一线化学教师提供参考。
刘卓 张琪 沈阳师范大学 110034 摘要:素养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凝练了五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对学生化学思维和方法的培养。本研究结合教科书与学生素养现状提出在高中化学中培养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的相关建议,以期为一线化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化学教学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从高中开始,《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 2017》)中明确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要素,并对这五个要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是指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过程中,自觉地从宏微结合的角度研究物质和变化规律的化学思维,是最具化学学科特色的素养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该素养的培养及其重要。本研究旨在帮助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好的落实“宏 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 (一)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整体把握化学知识脉络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单纯的注重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及考查角度, 而忽略了化学知识与自身、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甚至是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 的联系,使学科的整体性、趣味性大打折扣,让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 中提出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教育 理念,更加注重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整体知识的建构。换句话说,学科大概 念是反映学科本质的、特殊的、关键的知识。哈伦在其著作中提出“大概念能够 解释大范围内的一系列的相关现象。不管学生将来是否进一步学习科学,是否直 接从事科技工作,这些大概念对于他们理解所观察到的自然界以及依据科学知识 参与那些影响自己和他人生活质量的决策都是十分必要的”可见大概念教学对 把握学科整体性、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有着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大概念教学理念 与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都是重视知识与自身以及化学 知识与生活间的联系。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这一维度强调注重化学知识中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 的联系,从微观结构学习物质的性质、应用及变化规律。例如木炭的燃烧、动植 物呼吸、电池的充放电等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宏观表征来看,这些反应都伴 随着能量的转化,究其微观本质是由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其中化学键这个概念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而是附加多个下位概念成体系存在的,化学键作为一个上 位概念,可以分为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 性共价键。

同时,在此部分概念的学习中,我们还接触了分子问作用力、氢键、 范德华力等等的相关概念,而分子间作用力在这三个概念中作为上位概念,下位 概念为氢 键和范德华力。化学键在当下教科书中位于必修二第一章第三节。从大概念角度来看,化学键部分的内容不仅局限于分子内作用力的上下位概念,还涉 及了分子间作用力的上下位概念,从整体上把握以上概念能够加强课程间的结构化,能够更好的理解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掌握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从学科知识结构化的角度来看,化学键的这一内容在必修二化学键一节中首次提及,但并非仅限于此,在其他章节也有所体现。 (二)注重化学实验,启迪科学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方面学生独立操作实验,具有一定的参与感,消除了对化学学科所具有的陌生 感、距离感,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奥苏贝尔曾将学 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无意义学习,认为有意义学习是学习的必备条件,化学实验 能够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从而促进素养 1 的有效培养。另一方面,物质 性质及化学反应现象等宏观表征在一定程度能够反应出物质的微观结构实验作为 联系宏观表征与微观结构的重要手段,加强实验教学, 对培养学生素养 1 有着无法取代的地位。 (三)调整教学格局,实施教、学、评一体化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评价的反馈,对教师的发展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教、学、评三种教学活动密不可分,互相影响, 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 强调不要割裂课堂教学中教、学、评的联系,重点强调在 当下教育应注重教、学、评的一体化,有效的对教学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能够明确学生在学习中的方向,所以培养学生宏观 辨识与微观探析维度核心素养的前提是教师具有培养学生该素养的意识与能力, 我国虽然有不少优秀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具体的实施,但教师队伍庞大,仍有很多教师意识不强、能力不足, 在教学中往往会出现 片面的引导学生学习微观结构、宏观性质,割裂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对此笔者建 议可开展关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维度核心素养的网络研修课,此类网络研修课 应由教育局统一研发,用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从强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重要性 及提供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培养该维度核心素养的方法论,从提高教师的能力与意 识的角度达到培养该维度核心素养的目的。传统的评价大多是纸笔测验等结果性评价,只能反馈出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 而不能反馈出学生宏微结合思维的具体发展程度以及出现的具体问题。如一些学 生在学习元素周期律时,往往觉得此部分知识抽象难懂、脱离实际,其头脑中难 以形成宏观表征与微观实质的联系,但在对此部分知识的一些具体的试题中却能 够回答正确,相反的也有一些学生具备宏微结合的思维,但在具体的试题中由于 各种原因也会回答错误,所以简单的纸笔测验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程度的反馈略显 片面,因此制定实施全面的教学评价势在必行。笔者建议可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