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洪丽琴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家庭教育导读》2021年2期   作者: 洪丽琴
[导读] 摘要: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阶段,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人们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并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数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致使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突出数学教育的教学价值以及教学意义。基于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就以探究式教学为中心内容展开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洪丽琴 婺源县紫阳第一小学 江西上饶 333200 摘要: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阶段,结合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人们不难发现,传统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并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以及数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致使在课堂教学中难以突出数学教育的教学价值以及教学意义。基于此,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就以探究式教学为中心内容展开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 教学方法 ; 探究式教学 ;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分数成绩为中心、以课堂理论讲解为中心,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丧失主动性,还会让学生对于数学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因此,针对当前这种教学情况,为了确保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改提出了探究式教学策略,运用这种全新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来提高小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 创设问题情境,明确探究目标 问题情境是开展探究式数学学习的主要前提。在实际教学中,要想确保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教师就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情境,利用针对性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以及学习的目标,促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自然地进入思考环节以及探究环节,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教学“观察图形”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校内操场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应的教学情境,并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相应的课堂问题:校内的操场是一个什么图形 ? 它是怎么组成的 ? 它具有什么特点 ? 应该如何计算操场的面积 ? 运用这些简单且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致使学生能够自然地带着问题进入探究环节,让学生在分析与交流的过程中, 进行图形知识的全面掌握与了解,并以此提高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生活的关联性,让学生能够以直观的形式看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当中的运用,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实际运用能力,还能加强学生数学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知。而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自身引导者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教学内容指引学生一个明确的探究目标,加强学生的分析效率,促使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探究式学习,从而来体现出探究式学习的教学价值以及教学意义。 二、 小组合作探究,深化知识理解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在教师开展探究式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时常可以发现,部分学生依靠自身的理解能力难以进行相应的问题分析以及问题解决,致使班级逐渐形成了解题效率差异化,而这种教学情况的产生,显然对探究式学习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阻碍。因此,针对当前这一教学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应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法, 将小组合作学习法与探究式教学法进行有效整合,给予学生一个可以充分交流、探讨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并以此来提高学生自身的解题效率。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一课时,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出相应的探究问题:什么是圆柱 ? 什么是圆 锥 ? 两者之间具有怎样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 人们日常生活中存在这两种图形么 ? 这两种图形具有怎样的应用价值 ? 其在生活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出了哪种特点 ? 之后,教师再将学生进行优质分组,并在分组的过程中,要确保每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互相带动的合作学习。然后,让学生去共同针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使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在小组中表达自身的理解与想法,以此来拓展学生自身的解题思路以及思考方向,让学生能够通过多个角度、多个方面进行探究问题的分析,进而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内容。而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者以及辅导者的作用,及时解决学生在小组交流时所产生的问题,确保学生小组交流的有效性,消除学生的思考盲目状态,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还能明显地降低学生的错误率,以此来突出探究式数学学习的教学价值以及教学意义。 三、 借助动手实践,开展知识探究学习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相应数学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注重开展数学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带领学生走出室内课堂,引领学生去实际生活中寻找相应的数学知识以及解决数学问题, 并指引学生运用自身的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生活与知识的关联性,还能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一课时,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个户外数学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 引领学生去校内操场中探究圆的秘密,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观察能力来发现圆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教师在学生自主观察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者以及组织者作用,首先,组织学生形成不同的探究小组,然后, 再给予不同探究小组相应的探究任务:沿圆心向四周画线把圆形操场分为“四瓣”; 探究圆的定义:什么叫作圆 ? 结合之前小组同学画出的线段,探究圆的半径与直径;根据四等分图形探究圆的弧度;之后,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组内任务进行相应的探究学习,从而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并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就要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所滞留下的弊端,并结合当前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不断地完善与创新自身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开展探究式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学习环境、探究环节,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探究式数学学习当中,加强学生自身数学思维能力的灵活运用,不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能力, 这样才能够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祁英兰. 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法的实践[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20):251. [1] 范凌云. 探究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6):279. [2] 陈秋红. 浅析探究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 小学教学参考,2017(14):96.: [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