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 黄军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家庭教育导读》2021年2期   作者: 黄军
[导读] 摘要:历史课程的内容是遵循人类过去的真相和祖先留下来的经历整理而成,有了祖先的事迹与故事,后代子孙的智慧就有可能获得勉力,可见历史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不可以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概念,因为概念性的灌输往往会让学生觉得历史学习就是背诵与记忆,从而失去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引入有效策略,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黄军 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第二高级中学 432400 摘要:历史课程的内容是遵循人类过去的真相和祖先留下来的经历整理而成,有了祖先的事迹与故事,后代子孙的智慧就有可能获得勉力,可见历史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不可以单纯地向学生灌输概念,因为概念性的灌输往往会让学生觉得历史学习就是背诵与记忆,从而失去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引入有效策略,以提高历史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方法策略 历史是一门对过去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记载,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忆古,还可以激励人们思今,用明智的眼光看待世界,用理智的思想进行自我成长与促进。然而,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上历史知识琐碎繁杂,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 的教学方式以期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无形中让学生背负了较多的学习负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要兴趣,其历史素养自然较低。那么,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推行的当下,高中历史教师如何教学如何进行创新,成为摆在教学面前的重要现实问题。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 1.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以传统教学观念为主,把教师当做课堂的中心,学生处于边缘地位, 采用灌输式和说教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起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之情。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单一的教学方法,自然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资源贫瘠 2. 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实现三种纬度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教育目标。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思维引导下,受到高考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目标的教学,使得历史课程教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审美情感教育。使得历史学科更重要的陶冶学生的性情、增长学生的智慧、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唯物史观和完善学生的人格的目标远远没有得到发挥和实现。 另外,高中历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学生搜集和分析史料的能力,丰富历史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历史涵养。尽管,当前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学生搜集史料的能力仍然比较弱,学生每天被大量的做题和背诵知识点占据,这无疑限制了学生搜集史料的能力。 二、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一)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特别是中外对比 众所周知,历史知识之间是有一定纵横联系的,这也是构建学科知识架构的基础。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和中外对比,以便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教学日本的明治维新时, 为了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明治维新,笔者补充了日本侵华战争和美国对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的视频,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感官冲击,既让学生把日本明治维新后的侵略扩张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系起来,形成明晰的知识体系 ; 同时也使学生形象感知了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的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世界人民和日本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样就使学生对明治维新形成了全面客观的认识。 再如学习列宁和十月革命时,笔者将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以及中国的民主革命进行联系,既复习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又区分了中俄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差别,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总之,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并形成一些初步感悟,知识点之间的前后联系和中外对比通常是学生难以想到的,因此就需要教师来加以适当的点 拨。 (二)引入影视资源 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与不断普及,历史影视资源已经成为了历史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它可以为学生补充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历史知识体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效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引入影视资源,以此可以让学生快速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并能够促进学生情感认知的提升,不断助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例如,以《五四爱国运动》为例,在讲述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时,我先为学生播放了《我的 1919》这部电影,以此使学生对五四运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我让学生结合电影以及教材内容,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导火线、经过、意义等的内容进行了探究。最后,我为学生讲述了教材当中的有关知识,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了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针对性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了解答,以此不断巩固了学生掌握的教材知识。这样,教师通过为学生引入影视资源, 以多种形式呈现了教材知识,唤醒了学生探索教材知识的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力争做到活学历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了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主要有备课与授课这两部分组成,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提高这两个环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注意备课时兼顾学法,授课时渗透学法, 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由此进行延伸,使得学生能够活学历史。高中历史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兼顾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需求,找到两者的共同之处,然后进行备课的精心设计。在教授课程的环节时,教师要注意把分析具体历史问题的方法教授给学生。从备课时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程内容的社会环境、阶级状况等, 为后面的授课环节做好准备。使得学生能运用之前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历史问题的解决,达到掌握概念在分析历史的目的, 有效避免生搬硬套,能够活学历史。 (四)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法注重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注重课堂的实践性,同时不拘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法,而是根据新课改要求,参照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 实现在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下还能有力创新,注重课堂教育的灵活多样,使课堂讲授内容更加明确充实,达到更好适应教学需要的目的。如在教学课堂上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设备, 开展新式教学法等,有计划和目的性的实施教学,达到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烘托课堂氛围的效果,而不是本末倒置, 仅仅为了创新而创新,既浪费了时间还达不到教学要求,因为其真正的目的是以教师的教学指引为重要条件,帮助学生通过历史学科解读史料,重塑历史认识。 总之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对高中的历史教学都有许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找到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是非常必要。我们不仅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着手,也必须从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出发, 从自身与所在学校的实际出发。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历史教师,唯有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探究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为增强历史课的有效性教学而努力。 参考文献: 卢娅. 基于新课改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2017(22):78-79. [1] 龙泳泉.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04):72. [2] 邢善军. 浅议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有效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26):124-125. [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