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家庭教育导读》2021年2期   作者:付战民
[导读] 摘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需要坚持以学生的思维为本,去保证核心素养的落地,这是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基本思路。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操作实验,变教师演示型实验为学生设计操作型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付战民 陕西科技大学咸阳强华学校 712000 摘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需要坚持以学生的思维为本,去保证核心素养的落地,这是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基本思路。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操作实验,变教师演示型实验为学生设计操作型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初中化学,学习兴趣 传统的化学实验改进,更多的是站在教师教学的角度去思考的,今天的化学教学面临着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背景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改进的基本思路需要研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需要坚持以学生的思维为本,去保证核心素养的落地,这是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基本思路。因此,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思维与动手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求知、发明创造的动力源泉。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因势利导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刺激感官产生兴趣。开始教学要通过化学实验的神奇现象来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对化学及化学实验学习产生兴趣。我们多做演示实验,让学生对化学反应现象进行思考, 对化学及化学实验产生追根究源的兴趣。演示一些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的或者生成沉淀物的或者生成有特殊颜色沉淀的实验。如在演示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发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颜色变浅。教师此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红色物质是什么、铁丝质量如何变化,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1) 创设情境产生兴趣。初中学生具有好奇心,教师要科学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如何鉴别二氧化碳实验中,老师往石灰水里吹气,熟石灰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沉淀,使得石灰水的颜色变成“牛奶”,这一奇特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 (2) 自主设计操作产生兴趣。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操作实验,变教师演示型实验为学生设计操作型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 二、优化实验课程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设计实验情境。在实验中,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例如, 在简易鉴别氮肥的时,让学生思考所给化肥的颜色、气味是否一样 ? 哪些氮肥含有氨根 ? 如何检验氨根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 ? 如何设计实验来科学鉴别,具体步骤是什么 ?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1) 设计问题环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营造合适的探究氛围。如在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之后,学生自己提出“铜在什么条件下生锈”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借鉴“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来进行探究。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之后,根据铜绿 {Cu2(OH)2CO3} 的元素组成做出猜想,并设计实验去验证。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获得真知, 并体验利用化学实验来探究现象本源的快乐。 (2) 模仿实验设计。

在讲解化学实验课文内容的时候,要 (3) 重点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方法和化学研究方法,目的是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开展模仿实验设计,更好地参与到实验当中。例如,在进行气体实验室制法实验的时候,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浓氨水、烧碱、生石灰和必要的仪器设备来制取少量氨气。学生通过对这些实验的模仿设计,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还学会了氨气收集、使少量水进入烧瓶的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用实验探究的创新性意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设计启发性问题,去探究事物的本质。例如 : 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哪些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从中分析比较, 一一排除后得出结论。煅烧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需要高温条件,实验室不便操作。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室温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容易净化,实验室可行。教师进一步深入引导 : 为什么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呢 ? 为什么不能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或石灰石呢 ? 教学中可补充两个实验 : 实验 1: 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实验 2: 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实验 1 刚开始时反应进行很快,但由于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生成后就不断附着在大理石表面, 阻碍大理石和稀硫酸的接触,反应就逐渐变慢直至停止。实验 2 反应速度过快,产生的气体来不及收集。在实验中,教师有效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反思,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容易地记住结论, 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1) 培养学生用实验探究的创造性思维。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关键是要指导学生运用化学实验来理解、掌握和巩固化学概念、原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用实验来探究知识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为帮助学生认识燃烧的三个条件,可以设计三个实验。实验 1: 用镊子夹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从这一实验中观察到酒精燃烧,而水不能燃烧,得出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的结论。实验 2: 二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到未罩玻璃杯的蜡烛始终燃烧,而罩了玻璃杯的蜡烛一会儿就熄灭了。得出了空气中有氧气,物质的燃烧可能需要氧气的结论。实验 3:用镊子分别夹住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 木条易点着,煤不易点着。得出物质燃烧仅有氧气还不行, 还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结论。纵观三个实验得出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结论。 (2)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精神,挖掘实验教学内涵,将实验知识、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实验探究有机地统一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化学学习探究方法,成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基于“模型认知”发展的单元教学设计——以高中化学必修课程“电池是如何工作的”教学为例 [J]. 张志杰 , 何彩霞 . 教育与装备研究 .2019(06) [1] 创新设计实验呈现奇妙化学——沪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视角初探 [J]. 朱清勇 . 化学教与学 .2016(02) [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