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站房施工项目技术特点及管理方式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刘祥智
[导读] 摘要:铁路站房施工项目关系着铁路服务水平,影响着乘客的铁路交通体验,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广西宁铁建筑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铁路站房施工项目关系着铁路服务水平,影响着乘客的铁路交通体验,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现如今,在实际开展铁路站房施工项目时项目施工地点可能分散在同一铁路线路的不同位置,即在同一铁路线路上,同时有多个分散的站房均处于建设阶段。这导致铁路站房施工项目管理难度较高,实际施工过程中难以把握项目技术特点,若管理不善或忽略项目技术特点,就会给铁路站房施工项目的开展造成负面影响,使铁路站房质量、安全等等得不到保障,影响后期铁路站房正常使用,或者使铁路站房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失效,给施工方或业主造成损失。所以在此情况下,为紧抓项目技术特点、提高管理水平,有必要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铁路站房项目;技术特点;管理方式
        1、铁路站房总体布局及结构形式
        目前铁路站房总体布局按站房和铁路站场的位置关系,分为线上式、线侧式站房、地下站、桥上站等。其中大中型站房多采用线上式站房布局方式,站房位于站台及线路之上,一般为高架式站房,这种站房形式最大的特点是高架候车厅位于轨道正上方,多应用于大型、特大型站房,例如北京南站、成都东站、郑州东站的站房等;同时也有采用地下式站房布局方式,地下站房是指车站站房位于地下的车站,轨道层在地面而候车大厅在地下,天津于家堡站、深圳福田站采用了这种地下车站设计;随着复杂的综合型车站的出现,上述几种站房形式也可能互相组合,同时还可能与车站广场共同组合,产生新型的复合式站房。如新广州站,是线上式和线下式站房的复合体,它采用框架桥形式的高架站场,将站房、站场、站台雨篷融合为有机的整体,为车站布局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新时期的站房建筑,特别是采用“桥建合一”的站房建筑,自下向上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地铁层:地铁与上部结构可以共用支承构件,也可以在结构上完全独立。
        2)地下1层:一般设置为换乘大厅和出站口,旅客可以在此零距离换乘其他交通工具或直接出站。
        3)地面层(承轨层):也称站台层,列车在此层穿过站房。
        4)高架层(候车大厅):旅客集散的主要区域,进站口也设在此层。通过高架车道,旅客可直达此层。另外,许多站房在高架层上另设局部高架夹层,用于生产和商业。
        5)屋面层:多为钢桁架结构或钢网架结构,上部为金属屋面或采光屋面。
        2、铁路站房施工项目技术特点
        铁路站房施工项目技术特点可总结为为:(1)铁路站房施工内容较广。候车室、进展厅、高架天桥等等,都是常见的铁路站房施工内容,不同的施工内容,其施工技术有较大差异,这无疑使铁路站房施工项目管理难度大增。(2)铁路站房施工技术要求高。铁路站房实际施工时,不同施工地点的施工环境存在差异,综合看来建设环境较为复杂,再加上铁路绽放施工内容较广这一因素影响,所以在实际建设时,往往要求施工方必须拥有加高超的施工技术。(3)铁路站房施工质量要求高。由于铁路站房在投入使用需服务大量、集中的铁路乘客,所以在施工阶段必须要保证铁路站房的质量,以免质量不过关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到正常使用,甚至威胁到站房内工作人员及乘客安全。第四,铁路站房施工工期紧张。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铁路站房施工项目都有工程量大、工期紧张的特点,若项目管理不到位,未做到“技术先行”,即前期准备不够充分,就很可能导致工期愈发紧迫,这对提高铁路站房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较为不利。第五,铁路站房施工项目技术创新。


        3、铁路站房施工项目技术优化管理
        3.1、“桥建合一”结构施工技术优化
        桥建合一的站房结构主要指的是通过建筑结构来对桥梁结构进行取代,并且对桥梁列车动载荷进行承受。站房结构承载层当中上一层为桥梁结构,下一层为建筑结构,在结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预应力施工技术的使用,由于钢筋比较密集,在施工之前,首先需要通过BIM技术的使用,模拟相关节点并且进行优化,将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复杂梁柱节点钢股的密集交错问题进行处理,并且解决相应的技术难题。。
        3.2、站房主体结构逆作法施工技术优化
        “逆作托换施工”主要指的是完成竖向钢柱地下室底板以及外侧混凝土柱施工之后,吊装高跨层和屋面层大跨度钢结构,利用临时钢柱支撑,对承重层结构进行施工,完成施工之后进行托换,并将临时支撑钢柱拆除,在施工顺序方面与常规施工顺序不同。以我国西南某市的车站为例介绍逆作托换施工技术。因为施工顺序有所改变,就会造成施工时钢结构屋盖系统的受力状态出现一定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结构体系的稳定,在此过程中,研究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对计算模型进行建设,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计算完成卸载之后自重载荷条件下的单件钢筋混凝土柱的强度以及屋盖的位移情况,并且在安装临时支撑时对卸载工况进行分析,以此来对设置要求和临时支撑形式进行确认,如果进行无盖自主结构吊装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临时支撑塔架的设置,利用临时支撑的支撑作用,能够让构件和节点就位,并且对卸载方案进行合理设计,确保屋盖的位移变化情况和内力变化情况,能够符合设计要求,不会产生失稳或者强度破坏等情况。
        3.3、钢结构屋盖施工优化
        在进行大型铁路站房钢结构屋盖设计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使用局部或整体提升、滑移等方法,滑移是非常关键而成熟的一种技术,通过临时立柱或者结构柱来进行滑移轨道的设置,对钢结构体系进行滑移,将整个受力体系转移到结构柱当中,接着将临时住和轨道卸下,尤其是一些大型起重机械,由于使用条件苛刻,这种累积滑移的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在拼装钢结构屋盖时,一定要一次焊接到位,另外拼装设备小、作用区域小,这种操作方式,对钢结构的安装质量拼装以及成本控制是非十分有利的。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吊装法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其主要特点在于把钢屋盖结构进行划分,使其成为几个较大的施工段,接着通过大吨位起重设备来吊起相应的屋梁等其他结构。
        3.4、钢结构现场拼装技术优化
        钢结构拼装不单单只是连接构建,成为一个整体或者单元,最主要的是调整土建施工和加工制作过程中的误差,防止产生误差累积等情况,通过扫描事项处理技术和bim技术,可以直接反馈施工误差到钢结构加工厂当中,提前做好误差调整和调零的手段,并且控制杆件拼装单元体拼装和焊接的顺序,这一点也是在控制质量过程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另外需要加强后焊接缝和后不断的设置,可以有效的进行形变的控制,另外一定要相应的数据支持完成这些操作,钢结构对温度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一定要重点考虑这个问题,尤其是一些长细比大的构件,一定要事先做好单元体钢结构构件整体的温度应变控制工作,并且在一些混凝土复合板结构当中要承受常年累积温差的位置,重点对温度形变影响装饰装修层的方面进行考虑,在适合的位置进行变形缝的设置。
        结束语
        在铁路站站房施工项目本身较为复杂,可能面临多个施工地点、难以实现统一管理的情况下,对铁路站房施工项目技术特点及管理展开探讨,可促进项目管理水平提升,进一步实现铁路站房项目成本控制,在提高施工效率的同时保障铁路站房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李谷丰.哈佳铁路站房建设项目质量控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9.
        [2]李树军.浅谈蒙内铁路沃伊车站站房钢结构施工技术[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17(06):318-3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