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探索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   作者:张磊
[导读] 摘要:混凝土广泛运用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等很多工程建设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江苏中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混凝土广泛运用在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等很多工程建设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社会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混凝土作为建设工程中关键所在,对其施工质量一定要严格把控。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形成裂缝,这些裂缝可能会影响整个建筑的安全寿命和使用价值。因此,混凝土裂缝对建筑工程危害重大,如何控制混凝土裂缝成为了如今建筑工程项目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控制方法
        引言: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不但可能导致建筑工程抗渗能力减弱,造成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接而造成建筑工程项目的承载能力,威胁人身安全。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是不能够避免的,其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其自身物理性质所导致的,但是裂缝的大小、有害程度是可以人为控制的。所以混凝土的浇筑工作要严格根据要求规范实施,采取有效的防护治理措施,尽可能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和扩大,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稳步进行。
        一、建筑混泥土工程出现裂缝的原因
        1.混凝土品质问题
        混凝土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活动的进行,混凝土的质量较差很容易导致建筑项目出现混凝土裂缝,从而影响整个建筑解构的安全性和稳固性。混凝土的原材料直接影响了其质量,像水泥、沙子、石子等原材料的添加比例、质量高低,都会影响混凝土质量使之出现裂缝,甚至影响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而对于混凝土中的水灰比例、水泥占比、浆骨比例等等各种比例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要准确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适度改变调整[1]。
        2.温度影响
        温度对于混凝土的浇筑有着很大的影响。例如夏季,在建筑工程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注意混凝土的水是否足够,因为夏天天气炎热,气温高,蒸发量大,很容易减弱混凝土的和易性,导致混凝土在运输、施工过程中出现坍塌掉落的情况,并且水分不够,极易发生开裂的状况。甚至由于夏季温度过高,混凝土会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假凝情况,影响整体建筑的稳固性。反之亦然,冬季气温过低时也会对混凝土的浇筑产生影响。
        3.地基不牢固
        建筑工程的第一重点就是地基,地基不牢固对上方的建设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地基的建设不稳固,会导致上层建筑部分结构不稳定,支撑压力不均匀,发生沉降现象,造成上方结构承载力不足,混凝土在浇筑时即会产生缝隙和变形。
        4.不规范操作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可能出现很多操作上的不规范,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例如,有些施工人员可能在浇筑还未完全结束的时候就在表面洒生水,造成混凝土表面水分增多,增大了混凝土浆体硬化后的缝隙,使混凝土表面强度减弱。还有在施工过程中,振捣效果较弱,混凝土未充分混合在各个区域,产生较大的空隙,或者是由于浇筑垂直高度较大,震荡不完全不充分,则易出现离析的状况[2]。还有可能施工人员在浇筑之前的钉框过程中,由于疏忽或者设置不合理,导致框架不牢固,在浇筑结束后出现溢出、变形、开裂的情况。浇筑时间也有严格要求,时间过长也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停顿过长产生缝隙。
        5.养护操作不合理
        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十分重要,而浇筑结束后的养护过程也同样重要。主要就在浇筑结束终凝后覆盖上一层保护措施并且定时浇水。未进行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措施,混凝土会越来越干燥,水分蒸发,开始干裂,表面逐渐泛白并且产生很多细小的裂缝。持续下去,裂缝只会越来越大,甚至表面干裂翻起,对后续工程的进度产生影响。


        二、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方案
        1.严格执行混凝土浇筑规范,尽量避免出现空隙
        在拌制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水量、砂石等原料比例,适当降减少水泥用量,优先去选取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例,可以适当运用缓凝减水剂,这样也有利于混凝土中水分含量减少。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也要严格根据规范操作,在振捣时应当注意速度和分布,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则,均匀插点,按照顺序逐点移动,每个插电都落实到位,能够振捣均匀。一般来说,移动的距离不得超过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情况的移动距离为30厘米至40厘米。在分层振捣的过程中,在振捣上一层时应当适当深入下层混凝土,垂直距离为5厘米到10厘米左右,这样才能够使上下两层的混泥土相互融合,更加牢固[3]。还应当注意,在振捣过程中,不要触碰到钢筋及外层模板,这样会导致钢筋锈蚀或者模板变形,增大混凝土裂缝。
        2.浇筑结束采取养护措施,保护混凝土结构完整
        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应当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提浆和第二次摸压,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凝实程度,减少缝隙数量。在混凝土固化后,要防止混凝土受到阳光的辐射,干燥风的蒸发,雨水的渗透等等有害因素的影响,在浇筑结束凝固后的第一时间应当就要覆盖混凝土表面,或者通过浇水的方法养护。
        在浇筑结束后,混凝土会逐渐凝固,在12小时内,施工人员应当将混凝土的表面进行覆盖并且适当在其表面浇水,防止其受到太阳光线的影响产生干裂,出现裂缝。在尤为干燥炎热的夏季,则更要注意混凝土的干燥情况,可以在8小时至10小时左右就将混凝土表面覆盖,要注意在混凝土最终凝结之后才能覆盖,表面的混凝土未凝结完成将与覆盖层想粘连,破坏表面平整。混凝土的覆盖和浇水时间不能少于一个星期。由于一般性的混凝土是由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等材料拌制而成的,所以其养护时间必须要达到一周以上才能结束[4]。具体每天的浇水次数则与当天施工现场混凝土的干燥状况相应。如若未覆盖或者湿润度不够,混凝土的表面会泛白并且出现众多裂缝,如果依旧不加以养护,裂缝只会越来越大甚至最终危害整体建筑结构。在发现如此情况,应当立刻细心覆盖混凝土表面,加长浇水的时间,保证混凝土的湿润程度。
        3.注浆重灌,修补裂缝
        对于体积较大的裂缝,可能会影响到建筑的结构完整性和安全性,所以对于这些裂缝,应当采取重新灌浆,填充内部的方式。首先要测量好混凝土表面裂缝的长度、大小、数量,并计算出各个裂缝的大致体积及整体灌浆所需混凝土用量。再对裂缝表面进行探查,标注位置进行钻孔,钻孔要顺应裂缝走向,平行钻孔,一般情况下孔洞直径8毫米,钻孔长度为5厘米左右,要注意每个钻孔点相距25厘米以上。在浇筑之前,要先将孔洞冲洗干净,借助各种器具将缝隙表面清理平整,防止灌注的时候堵塞孔洞。每个缝隙都要有两个钻孔,一个注浆,另一个排除空气。还要在除孔洞的裂缝表面覆盖封闭,使混凝土浆体承受相应压力能够充实缝隙各处,还可以避免混凝土浆液顺着缝隙溢出。做好准备之后,按照合适的比例调配好混凝土,就可以使用埋嘴工艺手法对每个裂缝进行灌浆重注。在裂缝中的混泥土浆液凝固后,应当进行细致的检查,可以采用压气方法,对裂缝的密封性及灌浆完整性进行勘察。
        三、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的存在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对重大影响,而混凝土对于建筑项目来说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存在之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存在不可避免,但是可以相对减少裂缝的数量,降低裂缝的危害程度。通过研究混凝土产生缝隙的各种原因,可以按照相应的方式进行控制,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施工方案,才能真正解除混凝土裂缝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危害影响。
        参考文献:
        [1]郭龙飞.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控制措施[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20,000(008):278.
        [2]张海平.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87-87.
        [3]曹鹏.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解析[J].决策探索(中),2019,No.615(05):28-28.
        [4]闫玉鑫,丰仕花.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及控制对策[J].环球市场,2019,000(004):2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