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李鸿源

发表时间:2021/5/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5期   作者:李鸿源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会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
        佛山市南海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佛山  528200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使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会提升施工质量和效率。在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加强注浆过程的控制,尤其是掌握施工技术要点,才能满足建筑工程建设要求。该技术注浆施工要点较多,主要与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条件有关,施工企业应做好工程的勘测工作,根据勘测结果,制定合适的施工组织方案,以便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灌注桩;施工技术;工程施工
        引言: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要点,包括施工流程、浆液制备、施工设备使用、注浆标准以及注浆时间,上述施工技术要点,需要施工企业重点掌握,在每个施工环节,各个施工技术要点会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可以极大的满足工程的建设要求,提高工程的建设质量和效率。
        1.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会广泛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主要是建筑工程承受的作用力,需要由灌注桩提供支撑力,使建筑保持在稳定状态。在施工中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会在桩体的底部出现沉渣等质量问题,现阶段许多施工企业已经对该技术进行改良,上述问题出现的概率较低,极大的提升桩体的质量,并且避免桩体出现沉降的情况。在施工中应用该技术,需要施工企业结合客观条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提升施工质量的同时,还能控制施工成本。
        2.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优势
        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建筑工程所在的任何地质环境中,均可以使用该技术,在地质结构中进行钻孔、灌注桩等操作,使地质结构稳定性不断增强;第二,在施工期间会出现沉渣或者泥皮等情况,应用该技术会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进一步提升桩体的承载力。对应用该技术的地质结构进行勘测,发现使用灌注桩后地质结构的承载力提升明显;第三,有效降低施工造价。在使用超大直径的灌注桩过程中,该技术会使桩体的直径变小,但是质量以及承载力不会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材料的使用量。
        3.灌注桩后注浆技术作用
        3.1 提高桩端阻力
        在桩体内部注入浆液,受到高压的作用,会使桩体内部沉渣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在与周围岩层土体充分融合过程中,会提高桩端的阻力。在桩端的周围存在大量的粗粒土成分,利用浆液的渗透力,可以使浆液与周围的土体相互融合,形成胶结的土体结构。如果在周围土体中含有较多的细粒土成分,利用浆液的渗透能力,会使周围土体形成具有网状加筋负荷结构,此时会提升土体的整体荷载能力。
        3.2 提高 桩侧阻力
        在桩体的周围,产生的测阻力,与周围土体的成分有关,在浆体渗透到周围的土体过程中,浆液在压力的作用下,不断增加浆液量,受到周围土体侧阻力的作用,会使侧阻力不断提升,有助于桩体更加稳定。
        3.3 减少沉降量
        土体自身具有的刚度,会反馈至桩体上,在桩体上产生的沉降量减少。受到注浆压力的促进,整个桩体的变形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减少在纵向和横向等方向的变形量。
        4.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要点
        4.1 施工流程
        一是制作安装注浆管阀,二是桩身混凝土浇筑,三是注浆设备安装,四是注入浆液,五是注浆稳定,六是拆除设备。
        4.2 浆液制备
        在浆液制备过程中,控制浆液的稠度,使浆液具备较强的可灌性,是提升注浆质量的有效方式。在实际施工期间,施工企业应根据注浆泵的的情况,结合土体结构,及时调整浆液的稠度。现阶段多以水泥浆作为浆液,并配合使用添加剂。此外会使用水玻璃浆液,在价格、凝结时间等具备良好的特性。
        4.3 施工设备
        在施工会使用较多的设备,设备一般分为两类,地面注浆设备和地下注浆设备。地面注浆设备,一是高压注浆泵、二是浆液搅拌机、三是储浆桶、四是地面管路系统、五是观测仪表。地下注浆设备,一是竖向导浆管、二是注浆管、三是桩端压力注浆装置。


        4.4 注浆标准
        在注浆中产生的压力,会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桩体的直径、入桩深度以及桩长等,此外还会受到地质结构、拔抗能力等因素有关。综合上述条件,在注浆过程中产生的压力,需要达到稳定状态,直至形成完成桩体后,才能停止施工。如果以地质结构的实际情况为参考标准,在注浆期间,应控制注浆量,在达到注浆量后才能停止施工。通常情况下控制注浆量,需要通过经验控制,或者使用试验的方法,在实验中掌握注浆压力和注浆量。
        4.5 注浆时间
        在注浆时间控制过程中,采用高压注入方法,应延后后注浆的时间,一般在成桩后的30天内,可以进行注浆施工。如果注浆时间较早,会使桩体结构出现破坏的情况。如果注浆时间过晚,会使桩体周围出现泛浆的情况,严重会引发串孔问题。
        5.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分析
        5.1 注管制作和安装
        制作注浆管期间,会采用镀锌材料作为管道,或者使用无缝焊管,管径控制在25-30毫米范围内。在制作过程中应考虑周围土体产生的压力和摩擦力,以便使管径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在制作管时,可以将制作过程分为三段,一段为花管制作,二段为中部管制作,三段为上部接头制作。在花管制作过程中,采用浆水孔的方法设计成梅花形状,将管径控制在6-7毫米范围内。在制作中部管时,使用塑料膜,包裹在中部管,可以提升管的抗渗能力。
        5.2 压水实验
        完成管的制作后,需要对管进行压水实验。在压水实验时,将压水实验控制在5天,采用单向阀控制管,检测管的畅通情况,及时处理管周围出现的泥浆,提升管的压水实验质量。在压水实验期间出现塌孔的情况,或者出现扩管的情况,寿命桩体自身的承载能力有限,应重新进行桩体施工。重新施工后的桩体,在进行压水实验期间,施工人员应全面记录实验过程产生的数据,精准控制冲破压力值,保证管路处于畅通的状态。
        5.3 注管施工
        在注浆管施工过程中,首先进行管体的焊接操作,焊接位置应具有密封性特点。然后将焊接的管路放置在桩体内,放置过程应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使管体保持连续性,并且提升管体的密封性。
        5.4 注浆工艺
        在向桩体进行注浆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掌握标准的注浆技术,注浆期间保证操作 规范性。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在控制注浆量过程中,要求在浆液内的水泥量、浆液水灰配比等,均能按照规定进行操作,保证注浆质量符合建设标准。
        5.5 注浆顺序
        在成桩后的2天内,应进行注浆施工,并且最长时间不能超过30天。在注浆施工期间,应控制注浆的距离,每个注浆管的距离控制在8-10米范围内。根据土体的结构,在注浆中的顺序也会发生变化,在饱和度较高的土体中,首先进行桩侧施工,然后进行桩端施工,在非饱和土体中,首先桩端施工,然后桩侧施工,在多断面的土体中,桩侧施工应由上至下,每个位置的施工间隔时间,应控制在2小时左右。在灌注桩桩端施工时,应控制注浆量,即可获得良好的施工效果。
        5.6 注浆施工质量标准
        在确定注浆施工质量标准时,应按照注浆量控制注浆质量,同时加强注浆压力的控制,综合质量和压力等因素,施工企业应对现场进行全面的勘测,结合勘测结果确定地质条件,以便最终确定注浆施工质量。在桩端位置出现较多的卵石,或者含有较多的砾石,应提升注浆的压力,以及增加注浆量,其中将增加注浆量作为施工标准。如果桩侧中含有较多的砂土,形成较厚的砂土结构,应控制注浆压力,将注浆压力作为质量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灌注浆后注浆技术,会广泛应用在基础结构的施工中,有效提升基础结构的稳定性。此外在建筑工程的其它施工环节中,应用灌注浆后注浆技术,既能提升桩体的承载力,使整个施工过程的难度降低,还能为施工企业有效节约成本,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应充分结合实际的地质条件,以便控制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保证施工质量符合建设标准,为后续的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亚彬.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23):83.
        [2]王磊,张学勇.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1):137-137.
        [3]郝玉芳.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8,16(9):203-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