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地区附属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一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孙黎
[导读] 幼小衔接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开端,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孙黎
        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小学附属幼儿园 610101
        【摘 要】  幼小衔接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开端,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提高幼小衔接的实效,必须将政府、学校、家长、教师、幼儿等多方资源整合起来,使幼小衔接工作更具科学性。
        【关键词】  幼小衔接  幼儿  现状  策略  
        一、引言
        2016 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章“幼儿园的教育”第三十三条明确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当前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出现了无法适应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二、农村地区附属幼儿园幼小衔接的问题
        若想更有效是的开展幼小衔接工作,除了对幼小衔接的现状进行细致调研和深度分析之外,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幼小衔接,如果连定义都不明确的话,那么我们所做的,不都是无妄之举吗?幼小衔接一是指学龄前幼儿通过教育从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社会技能等方面适应小学生活,二是指为孩子的童真和天性保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笔者本人从教于一所乡村小学附属幼儿园,就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简要谈一谈,在幼小衔接这一教育环节上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一)衔接工作无统一标准
        目前学前教育尚未纳入到我国的义务教育体系中来,对于幼小衔接工作也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保证。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地区差异明显,就连同一地区也存在较大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所开展的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呈现出千差万别的状态。比如这个幼儿园可以为孩子提供前书写、前运算的相关经验,而另一所学校不提供、那所小学对于数字和字母拼音不多赘述,这时“零起点教育”也变成了一种无奈之举。
         (二)幼小衔接工作片面化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教育内容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的发展。”而小学的教育内容是以分科教学为主,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的发展,这两种教学模式的衍生产物就是幼儿园不得不重视孩子的“智”育发展,这一点在私立幼儿园尤为明显。也许在一段时间内,孩子的发展领先常人,但从长远的角度思考,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非智力因素对于个体的发展也是同样重要。
        (三)教师观念更新,缺乏可行方案
        最近这几年不断有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毕业生加入到农村学前教育工作来。教师的素质有了很大提升,她们大多接受过专业的理论学习,教育学知识扎实,教育理念先进。但是因为刚刚参加工作缺乏经验,认识方面的提高与教育行为的转变还有很大的差距。由于国家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许多的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都参与了各式各样的理论学习转变了观念,意识到不应一味地认为幼小衔接过程中幼儿园教育模式应当与小学教学模式完全一样,但我们针对这一认识目前还没有提出明确的改善方案,幼小衔接工作还是在按部就班的过程中慢慢摸索。
        (四) 家长观念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终身性特点,决定了它的无可替代性。学校教育对于孩子而只能是一段时间的教育,所以家长对于幼小衔接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就越加重要了。他们的积极参与可以更好的促进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现在我们所面对的主要是城乡结合部地区80后、90后的家长,家长素质良莠不齐,他们更看重的是孩子是否输在起跑线上,尤其在学业竞争越来越大,社会就业越来越难的今天。
        (五)区域教育影响幼小衔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人口结构的构成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变成城镇居民,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人员努力的想要留在城市,伴随着这些现象所产生的生源差异越加明显。城乡结合部的很多家庭都是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孩子跟随着自己的父母流动,而每个地区的教育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体现在孩子们身上的就是不同层次,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也是巨大的挑战。


        三、一点思考和做法
        (一)地区衔接—取长补短,形成特色
        尽管目前国内没有制度化的硬性的幼小衔接工作要求,但是部分发达地区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这些工作要求在基础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丰富和取舍,也未尝不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下,作为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做一些具有开创性和实践性的工作。
        (二)园校衔接—置身其中,感受真情
        幼儿园和小学有效沟通对于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必不可少。因为是附属幼儿园的缘故这一点,我们做得很好,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其一、走进课堂
        我园有为期一周的“走进小学”活动周,这一周时间里,幼儿除了参观小学的每个角落以外,还会走进小学课堂,感受小学生的学习氛围。
        其二、今天我是小老师
        除了走进小学,还会请小学的哥哥姐姐们到幼儿园来当小老师,不仅是锻炼小学生的胆量,也让幼儿园的孩子们从情感上对小学生这个称号有了神圣的向往,他们特别希望自己也能像哥哥姐姐们一样,成为一个小大人。
        其三、参观升旗仪式
        升旗仪式是小学周一必不可少的环节,主要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爱国主义情感,幼儿园孩子参观“升旗仪式”有利于他们更好的投入和适应今后的小学生活。
        (三)教师衔接—老带新,添活力
        刚刚进入职场的新教师,对于对于幼小衔接工作没有太多的经验,而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在幼小衔接方面肯定有不少的心得体会。这时候就需要新教师主动向老教师咨询,比如“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更好的引导孩子掌握10的分解组成”等等,广泛开展园内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互动,从思想上和行为上引领新教师的发展,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促进老教师的知识更新。
        (四)幼小衔接—各个环节,缺一不可
        第一、学习品质的培养
        小学的课程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性,需要儿童动脑思考,所以在幼儿园就特别需要孩子的学习品质,主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的培养。比如制定我的暑假计划、今天的区角活动玩什么?怎么玩?我的零花钱怎么画?做事坚持,不随便放弃等。
        第二、学习常规的培养
        在一日活动的流程上向小学进行一些选择性的倾向,比如坚持要求幼儿按时到园,不早退、每个活动控制好时间,可以尽量延长一点时间、做好教学准备,丰富教学游戏化环节,提高幼儿有意注意的时间、养成集教活动前后解便的习惯。这样下来,孩子进入小学以后会更快适应。
        第三、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不管是幼儿还是成人,都属于社会系统的部分,所以个体的社会化是永恒的学习话题。幼儿结束了幼儿园生活,如何更从容的面对小学成活,需要给予一定的帮助。
        首先需要引导幼儿大方的介绍自己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平时幼儿园可以多请幼儿上台发言讲故事。其次需要关注孩子的同伴交往,有的孩子同伴交往能力较好,可是有的孩子则缺乏同伴交往的相关经验。最后,我们需要给予孩子一些人际交往的小提示。
        (五)家校衔接—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与小学的配合与协作,家长在其中的重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我们幼儿园非常重视家长工作,每学期期初都会对家长发放“家长调查问卷”,特别是大班家长对于幼小衔接的期望,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召开家长会,为了从思想上引领家长,行为上帮助家长。我们采用举办家长学校座谈会、幼儿园亲子运动会等方式向家长传达科学的育儿理念,特别是家长们关心的“作业”问题,引导家长关注任务的质量而非作业的数量。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帮助孩子尽快度过适应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