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8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段修妍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习作教育是是语文重要的组成部分
        段修妍
        山东省滕州市北辛街道通盛路小学 山东 滕州 277599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习作教育是是语文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的习作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育,同时对学生情感、思维、语言表达、阅读能力等都有很好的促进效果。尤其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写作要求也随之增高,如何有效推进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就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因此这里对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做研究,并提出策略策略参考,以推动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教学现状;对策
        引言:小学阶段的习作教育与社会发展同步,满足于学生对的素质化发展要求,同时也与生活能力技巧相一致,更具有生活化的实用价值。良好的语文习作教育,学生的语言表达、情感思维、沟通交际能力都能获得提升,既可以锻炼学生呢思维,也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高年级中展开习作教学,应该把握好学生特性,因地制宜的选择科学化教育手段,把握学生活性与自我意识,从而发挥学生创新精神,积极有效的推进学生发展。
        1.当前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1.1学生对习作教育缺乏兴趣
        对小学高年级的习作教育研究发现,教材课后分为多项习作内容,而这类习作教育更多的是在教师的指导、安排下展开相应的习作活动,同时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相关习作要求。在教学中不少教师会严格执行课本教育规划的路线,既不注重差异化教育,也不会做针对性分析,讨论新的习作内容。因此,长期受到固定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思路的影响,导致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下学习,思想难以获得突破,兴趣也被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所替代,导致学生很排斥习作活动,对于习作的兴趣也会大大降低,并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与发展。
        1.2教学形式单一
        小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并不充分,缺乏理性的思考与感性的理解。因此不管是对于学习还是生活,都无法做到始终坚持,始终集中心智去参与。尤其是在学习的环境,不少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是短暂的,会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手段的不断重复而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因此也不难看出,习作教育下不能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教育手法的创新势必会引发学生情感、心理的排斥,进而厌倦学习。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内心的需求与未知欲,一旦教学思路、教学内容知晓,那么一尘不变的教育模式便会出现在学生脑中,使得学生难以保持学习的活力。同时,小学习作教学的练习难以脱离教材,很多素材围绕着教材而定,局限性过高,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无法突破,也是抑制学生发展的一大诱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教师对习作教育的要求,如批改要求,评价形式等,都对教育产生影响。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创新,不断优化,满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要求,才能加快学生的发展。
        2.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对策分析
        2.1注重习作兴趣引导,激活学生习作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也是如此,要想提升学生的整体习作效果,就应该基于兴趣元素出发,制定更为灵活、趣味性的习作训练内容,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才能提高习作效果。兴趣的教学元素有很多,如习作的内容充满兴趣,学生对与其有很深的情感等,这样的习作题材可以脱离课本,立足于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这样的习作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习作也可以与生活化的内容做紧密结合,以学生平时接触较多,感兴趣的事物作为习作的突破口,尽情展开习作活动也能调动学生活性,增强学生情感。

再者就是课外读物习作,众所周知,习作与阅读是同步的,学生很大部分习作灵感与阅读有关,而且阅读也能增强习作的表达与灵感,因此也可以将阅读内容的延续作为习作教材,提高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发展。
        就比如说,在课堂教育中教师安排课外阅读的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适合的读本展开阅读,在阅读结束后会安排读书感习作任务。而习作任务就包括了这几点要求,书本中的故事情节哪里吸引了你?你对主人翁有何看法,评价?书本的阅读对你有何启发?按照阅读的教育思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素材,如有的学生喜欢童话故事,就可以以《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为切入口写读后感,紧密故事情节,挖掘人物的品质,并传递故事思想,感染学生情感思维,并获得共鸣,就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并推动学生发展。
        2.2习作教学课程生活化
        教育改革的当下,既要关注理论性教学,同时也需要注重对生活化的实践教学,两者的有效的结合才能推动学生更好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中融入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挖掘写作元素,在生活中体验写作情感,并通过生活化的体验来提高自身情感表达能力,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情感思维与文学素养,推动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发现事物的趣味性与不同性,有利于学生更精准的定位写作内容,提高写作技巧。同时也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项实践性活动,通过写活动感言来增强写作能力,有利于情感思维的提升,提高最终的写作效果。就比如说,在课堂中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小女孩的生活场景、小女孩的如果在我们生活中会不会引发我们的同情,同时如果小女孩是自己我们该怎么办?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内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在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感言写作,以此来推动学生开展生活化的习作实践教学,提高其写作效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生活化的习作场景应该贴近与学生发展要求,满足高年级学生的习作定位,注重思想的引导与启发,关注学生成长,能够让学生在习作中获得思想的共鸣,综合能力的提升及可。
        2.3丰富习作教学方法
        教师可结合小学学生好奇心重的心理,不断丰富习作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有趣结合,达到习作教学高效化。比如在讲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教师可首先播放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关视频,使学生提前了解故事梗概。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期间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音乐使学生带入悲伤情感,引起心理共鸣并及时写下内心感悟,从而激发学生写作情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重点片段,着重感悟虚实片段,教师同时播放图片,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提升习作情感。丰富习作教学方法,可提升语文习作教学效率,在不同方面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结语:因此,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育关键是高效结合习作与课堂内容,在日常学习中,教师通过不同对策提升学生习作能力,抒发学生内心情感。只有教师的有效指导和相应有效对策共同作用,才能最大程度上提升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为今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和语文习作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樊小丽.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家长,2021(07):107-108.
        [2]吴彩媛.小学语文高年级随堂习作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新课程,2021(03):77.
        [3]韩海文.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外语文,2020(36):123-124.
        [4]张兴军.小学语文高年级习作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课程,2020(48):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