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彬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五里街中心小学
摘要: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模式,学生只能在封闭的课堂气氛中被动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开展的.但小学生年龄较小,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如果课堂教学模式是封闭的,被动的,很难使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这一定程度上也扼杀了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思维意识受到禁锢,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开放式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充分利用社会和生活资源,使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放,极大地提升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开放式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提高核心素养的观点引发广泛关注,同时也为教育改革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完善指明了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服从新教改要求,在核心素养语境下完成从旧到新、从低到高的转变。文章以转变核心素养语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维为主要内容,对具体实施方法做出分析和探讨。
一、分析素质教育目标,设计开放式课堂
要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并保证教学作用能够得以有效发挥,就要进一步分析素质教育的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设计出开放式课堂。在经历了“四环主体”“以学定教”的教学改革后,我们发现其之所以没有成功,与其缺少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有直接关系,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需求分析,保证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服务能够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为此,教师一定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并通过日常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以及测试当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去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开放式课堂的设计,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支持。
例如在进行《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课的教学中,我在充分研究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与他们进行了交流,让他们对多媒体教学、故事化教学和说课式教学三种方式进行投票,选出他们想要进行的学习方式。结果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多媒体教学,这与我的预判相一致。因为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来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有效表达,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其所具备的多样化形式,能够有效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支持。为此,我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动画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片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课堂学习体验。此次课堂教学在良好的氛围下获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开放式教学模式因为摆脱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而得到了进步。
二、开放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内容是指实施语文教育的知识载体,教学内容的适用性与多元化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常规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课文是最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所展开的教学行为都指向了基础知识。然而,在开放式教学理念下,教学内容是服务于学生本身的。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拓展语文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开发途径,切实整合乡土资源、教材资源、考试资源、网络资源、校本资源等等,全面拓展小学生的视野。
就如在《亡羊补牢》与《南辕北辙》这两则寓言故事教学结束之后,小学生对短小精悍、情节生动但哲理深远的寓言故事产生了阅读兴趣。于是,我就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外的寓言故事,鼓励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汇总寓言故事的文体特点与阅读技巧。
另外,在《秋天的雨》这篇写景文章中,学生都被这篇描写了缤纷秋景的文章感动,脑海中开始想象人们在秋天时喜获丰收的生动场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特点,我及时整理了其他关于秋景的文章资料,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这就可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每一篇写景文章都蕴含着作者不同的情感,懂得了写作、阅读都是个性化的思维活动。
三、布置生活训练任务,实现开放式目标
语文知识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就必须要让语文知识回归本质,为此,加强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表现是重要措施。从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来看,要想应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并依托其獲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布置生活化训练任务是最佳方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完成课堂教学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他们布置具有针对性的生活化课后训练任务,让学生可以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获得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与进步。
例如在完成《生命的感动》一课学习后,我就为学生布置了写作任务,即回家与父母进行交流,并让学生请父母给自己讲一讲儿时的故事,最后让他们以作文的形式写下来。这样让学生在获得写作能力锻炼的同时,可以通过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拉近亲子关系,为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价值观念树立打下基础。又例如在完成《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学习后,我让学生回家查找历史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抗战历史中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让他们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这样既完成了语文知识教育,又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也能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四、开放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以新的教学手段,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多媒体课件容量大,效率高,极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2.灵活运用质疑艺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技能的集中反映,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激疑时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思”,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采用多种质疑的方式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开放式课堂教学,摆脱考试和分数的束缚,走进“大语文”的广阔天地,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潜力,只有全面实施开放性语文授课,语文教学才能良性循环,国家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贯彻实施,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李娟.关于小学语文开放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8(4):65-66.
[2]王婷.张云鹰小学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