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式”作文教学的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第4期   作者:何瑞球
[导读] 农村中学的学生作文底子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何瑞球
        石望中学  广东省 阳春市 529600
        摘要:农村中学的学生作文底子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认为指导学生的立意和选材尤为重要。“三步式”作文教学值得一试,即借鉴、仿写和创新。
关键词:借鉴  仿写  创新
        前言
        语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写作文,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是中学阶段的几种重要的文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当务之急。我认为“三步式”作文教学值得一试。
        吴老师曾写过一篇《三段式作文教学的体会》,给我启发很深,他把文章的布局,谋篇说得显浅易懂。但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底子薄,写作文往往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立意和选材较为困难。我从教三十年来,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如何指导学生立意和选材曾做了很多的探索,结合本校实际,其中“三步式”作文教学是一种较好的做法。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克服学生的畏难的写作情绪。
        “三步式”作文法是借鉴、仿写、创新。它讲究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现在我分别介绍一下:
第一步:借鉴
         就是每次写作文,先选用题材同类的典型范文课文,带学生领会、欣赏其写作的妙处。初中阶段,学生接触到主要有三种文体即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1)教记叙文时,我引导学生领会范文如何把记叙文的六大要素巧妙地运用到文章的写作中,如何立意和选材,找出其普遍的规律,对以后写好作文大有好处。记叙文按内容分两类:一类是写人的,一类是记事的。无论写人也好,记事也好的目的都是写人,表现人的某种可贵的品质,进而进行表扬或歌颂。如我布置了一篇写人的记叙文,先让学生复习初中阶段学过的课文《我的老师》、《藤野先生》、《最后一课》的立意和选材。它们都是选取自己熟悉的事来写,材料都适合本身特点。三篇都是写教师的。都围绕教师如何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选材,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文章的立意虽同,而他们所选择的材料却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2)教说明文时,我引导学生借鉴学过《苏州园林》为范文,先弄清其说明的对象;然后看它抓住事物的什么特征来说明,怎样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怎样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最后了解说明的结构。《苏州园林》的事物的特征是游览者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说明顺序是按由主到次,运用了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它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说明的。(3)教议论文时我引导学生借鉴学过《谈骨气》为范文,看它是如何体现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该文中心论点是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分论点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然后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论点的成立,用文天祥不肯降元论证富贵不能淫;用穷人宁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论证贫贱不能移;用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宁死不屈论证威武不能屈这一论点。该文的结构是总分总。除了引导学生借鉴范文的立意和选材之外,还要借鉴范文的其他成功的地方。
         近年来,我都运用借鉴的这种方法来指导学生写作文,每次范文的借鉴都确定一个侧重点,我是这样安排系列训练的:(1)记叙文首先借鉴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其次是借鉴人物的描写方法,再次借鉴记叙的方法,材料的详略安排,最后要借鉴布局谋篇。(2)说明文先借鉴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其次借鉴文章的说明方法,最后借鉴说明的顺序。(3)议论文也先借鉴文章的立意和选材,其次借鉴论据,再次借鉴论证的方法。每次作文,攻破其中的一个侧重点,这样学生就能逐个击破难点,把握写作规律,可以不经教师指导,懂得自己借鉴范文,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实践证明,用不用这种方法指导作文,效果大不相同的,以前我布置作文只讲作文的写作要求,大多数同学写作就感到很困难,觉得无所适从;不少同学交上的作文,材料陈旧,好多都停留在小学的作文水平上,未能按照初中作文要求来写。后来我指导学生借鉴初中范文,全班同学都能写出较好的文章。
第二步:仿写
         仿写不是机械模仿,更不是照抄照搬,要同中求异,要在把握范文的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从相同点悟出不同点,写出有个性的文章,照猫画虎要画出虎气。例:《故乡》中的杨二嫂是“一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双手搭在脾间”的妇女;具有势利、尖刻、自私的性格。可让学生写出类似性格的人物的肖像;而现实中也有“胖萝卜,双手叉在腰间”。此外,还可仿照例文的结构模式,进行选材。如我教初一时布置大家一篇《我的老师》这样的文章。要求同学们用这篇课文相同的格式来写,即以回忆、依恋、思念为线索,但选择的材料不能相同。同学们议论纷纷,积极思考,他们选择的材料很多,而且写出的材料也很感人,充分地表达了他们对教师的一片感激之情和赞颂之情。选择的材料有(1)有的老师放弃到一线城市工作的机会,甘愿在山区教学。(2)有的写老师为学生深夜求医送药。(3)有的写老师慷慨解囊资助困难学生。(4)有的写老师为成绩差的同学补课。(5)有的写老师为辅导尖子竞赛不请婚假。(6)有的写老师带病教学。(7)有的写老师不辞劳苦探望留医的同学······总之,老师爱生的事例很多也很感人。而写学生对老师的怀念的事例有:(1)学好习,取得好成绩报答老师对自己的期望。(2)与老师合影。(3)送礼物给老师。(4)写信给老师。(5)过年探望老师等等。一片感激之情跃然纸上,令人感动。这次作文改变了以往一些学困生写作文无从下手,无话可说的局面。做到人人有事可写,有话可说,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所以写出的文章比以往感人得多。
第三步: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别出心裁,自成一家,这样的文章才会有影响力和吸引力,才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创新包括格式的创新和选材的创新两个方面:要敢于打破范文写作方法和选材习惯;要在写好正面材料的基础上,写好反映社会问题的材料,包括建设性和破坏性的,这样就能把写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上来。这阶段的训练由模仿课文题目命题,转向独立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及自命题作文的训练,增加适当的难度,来提高学生的立意和选材能力。培养学生的作文的创新,能挖掘材料的深层社会意义。如上期我布置了一道自命题作文,要求学生选取家庭小事写一篇记叙文,能反映一定的社会意义。同学们积极思考,一气呵成。有个同学的一篇较为成功的作文《泪在心里流》,他写的是发生在家庭的一件事,奶奶病瘫的时候,遭到父母的虐待,奶奶去世,父母装的很悲痛,为奶奶大办酒席,父母净赚了一万多元,喜笑颜开。文章揭示了当今社会虐待老人,丧事大办,丧事赚钱的社会现象,也揭示了金钱对人的毒害,作文材料新颖,内容深刻,字里行间流淌着小作者的悲愤的泪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发人深省。他之所以写出这样的文章,与我指导写作是分不开的。事实证明也如此。如小王同学参加市举办的《我的中国梦》征文比赛,内容是反映家乡美丽乡村建设的,她采用系列画面形式来组织材料,据时空顺序来写故乡行,据自己耳闻目睹的事情,运用对比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家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巨大发展进而歌颂党的强国富民政策,由于她敢于创新,这次作文他获得了市的一等奖。
         通过反复训练,在学生的熟知文体知识、立意和选材的基础上,借鉴和模仿就可以略讲,而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我通过多次的试验,我班的作文成绩得到很大的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无定法,我如此做只不过是我从教以来的一些探究和体会。至于如何培养学生重视文本阅读,注重写作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注重生活的感悟,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我手写我口”到“我手写我心”,还有待探讨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书目及网络:
[1]彭海红. 如何提高中学作文教学质量[D]. 青海教育, 2006.
[2]任彦. 浅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D]. 贵州省凤冈县第一中学, 2011.
[3]鲍成彩. 中学生个性化写作问题探究及实施策略[D].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4]刘兴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D]. 酒泉第六中学, 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