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儿童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创造力的发展

发表时间:2021/5/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第4期   作者:陈晓霞
[导读] 幼儿期是激发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关健时期,而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遵循从幼儿的兴趣点、

        陈晓霞
        厦门市海沧区海沧幼儿园兴港分园 福建省 厦门市
363102
                                
                             
        摘  要:幼儿期是激发和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关健时期,而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遵循从幼儿的兴趣点、探究点来建构拓展主题网络,可以更好地调动幼儿探究的热情,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探究式主题活动中,我注重创设适宜、丰富的创造环境,选择利于诱发幼儿探索行为和创造行为的活动内容,主题活动的设计遵循启发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灵活地采用分区活动、分组活动、个体活动、集体活等组织形式,引导幼儿主动探究;主要从主题环境的创设、主题网络的预设与拓展等方面,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培养幼儿创造的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  主题探究活动  幼儿
        一、把时空留给幼儿,营造利于激发幼儿创造的环境。
        1.创设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主题环境。
        主题环境的创设除了能体现主题氛围、主题进程外,还应富有启发性、探究性、互动性,利于激发幼儿创造的热情,促使幼儿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胆表达与表现,从而迸发创造的火花。如,在美工区根据主题,可以设置一大板立体作品及一大板平面作品的“流动画”,根据主题的进展,用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不断去添画,形成一幅合作的“画卷”或是“流动”的“画廊”,让幼儿想象在自主的空间中释放,形成自主的创想画。
        2.在宽松、自主的主题环境,营造利于创造的心态。
        主题环境是否宽松、自主,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思维是否开放是否活跃,创造的心态关系到创造氛围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注意营造利于创造的心态,提供宽松、平等、自主、友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一是自由表达表现的心态。鼓励幼儿将所见所想大胆地说出来,大方地做出来,不存在对与错的评价,只有宽松自在地展示自己,活跃思维方式。如:在主题“多彩的世界”的“吹泡泡”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说透过泡泡看到了什么?在愉快、宽松的氛围下,幼儿积极表述,说自己“看到了彩虹”、“看到了多种颜色的阳光”、“看到了,倒立的树木”……二是乐于讨论乐于表达的心态。对于现象或结果,有自己的看法,不盲目地接受与跟从,不墨守成规,积极从不同的角度来寻找不同的或更多的方法。如:在“颜色变变变”的主题活动中,激发幼儿不满足于红、黄、蓝三种基本颜色的调配,鼓励幼儿在“饮料屋”中,用各种方法调配、发现新的颜色;并启发幼儿寻找使颜色发生变化的各种方法,不再墨守地采用加入另一种颜料的方法,幼儿想出了加水、爆晒、烘干等方法;三是喜欢思考,探究不同结果的心态。不消极模仿,不人云亦云。如:在主题活动“变化的云朵”在观赏中幼儿能发挥想象,说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比喻,有的说云儿像一匹奔跑的马;有的说云儿像纯洁的水王子;有的说云儿像一朵朵美丽的花…教师都点头欣赏幼儿的回答,得到教师的肯定,幼儿心情愉悦,想象与讲述也更大胆与积极了。
        二、在主题活动进程中,有机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主题活动的进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幼儿身心参与的探究过程,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幼儿的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创造性思维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1.从主题网络的拓展到主题活动的开展,挖掘幼儿的创造点。
        从幼儿的兴趣、经验、资源的利用和教育价值来选择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启发幼儿从进一步探究,生成新的活动,丰富主题活动,拓展主题网络。如:主题“多彩的世界”由预设的三个分支:颜色哪里来、颜色变变变、颜色真能干,到根据幼儿的兴趣与探究,拓展成:秋天的颜色、各种颜色、色彩游戏、颜色的联想、彩虹国、装扮小天地、红红火火迎新年,这7个分支。
        另外,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还应捕捉、挖掘具有广泛创造空间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创造性想象,如:活动“送给老师的礼物”具有广泛的创造空间,在制作前,允许孩子根据兴趣,不考虑实际情况自由说说想做什么礼物送给老师,幼儿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调动了幼儿制作的积极性;集中讲述,使幼儿的制作更有目标,创造更有方向;制作过程中幼儿利用废旧物品根据自己的想象,制作了许多富有童趣的礼物,有:爱心苹果、会变的项链、水陆空三用的车子等。
        2.在主题活动中注意激励幼儿大胆操作,自主探索。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应先根据预设的教育目标,做好活动准备,创设相应的活动情景,让幼儿在身临其境的情景下,进行观察、比较,大胆操作,自主探索,发展操作能力、表达表现能力及想象能力,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在主题活动“来来往往”中,让孩子探索斜坡滚物现象,就必须提供可让幼儿操作、观察,进而理解的物质准备,包括同款玩具车、不同材质的坡面、固定高度的坡座、可调高度的“坡座”等。当孩子看到这些材料后,就不知不觉地来到斜坡边,进行“跑车”比,自主发现坡度一样,越光滑的坡面,车“开”得最快。在发现可调高低的坡座后,尝试着调整坡度,让不同坡面的车,同样速度到达终点,当然这样的探究较不易操作,但满足了能力强幼儿的需要,他们很认真地一次次尝试着,在探究中孩子们显得特别开心。在主题活动中提供了隐藏教育意义、探究目的的物质材料、探究情景,吸引幼儿的兴趣,主动地大胆地进行探索,并在动手操作中探究中强化思维活动,创造力得到了发挥。
        三、隐藏主题活动预设的创造目标,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创造过程中蕴藏的价值远比在幼儿创造成果中看到的多,一味地追求创造的结果,不但给幼儿增添压力,也扭曲了创造的意义;再者,每个幼儿创造性的表现也各有不同,各有特点。因此,在幼儿活动过程中不应公开展示哪组或某人的好创意,这种肯定,间接地否定了另外小组或其它人正在努力开展着创造的事实,幼儿模仿性大,容易跟着被表扬的做法,而中断自己的探究,也就中断了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如:在主题“我爱运动”中利用彩色毛根、毛线、吸管、电话线、纸盒等制作运动形态的人物时,有一幼儿用彩色毛根做了4个跑步的不同人物形象,得到老师的表扬,其它幼儿一听,便中止了自己的制作,纷纷模仿老师肯定后的作品。可见,公开地展示或肯定个别幼儿的好创意,容易让幼儿认为:那样做才是老师喜欢的,老师想要的,于是就放弃自己原来的想法,原来的探索。因此,在主题活动中要着力于幼儿探究的过程,关注创作的形式与表现,而不是强调创作的结果,将预设的创造目标隐藏,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与欣赏幼儿的创造。
        另外,一日活动皆课程,同样在一日活动中也蕴藏很多迸发幼儿创造力火花的契机,教师要善于去捕捉,将创造目标深入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环节,在一日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创造点,激发幼儿的创造行为,让幼儿内在的创造火花,充分地绽放。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编《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实施与案例》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1
        2.南师大 《幼儿园创造力课程》南方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小英 《幼儿园创造教育研究》 长春出版社, 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