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 要
小说《红楼梦》塑造了薛宝钗这位典型的人物形象,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封建统治阶级标准淑女的代表,本文尝试从语用学范围下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视角下分析宝钗的语言特点,以及特定环境和时代背景对语言风格形成的影响;对语言背后反应的人物心理、处世态度、性格等进行探讨。通过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检验其个性化语言。在《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大走向下探讨薛宝钗语言遵守礼貌原则以达到交际的需要的现象。目的是解读薛宝钗的交际特点和说话方式,以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性格,进而对日常生活会话及其他领域的会话交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礼貌原则;语用分析;薛宝钗;
一、礼貌原则下的薛宝钗语言
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礼貌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往往能照顾到合作原则约束之外的情况,也能解释合作原则所难解释的现象。有时为了遵守礼貌原则,人们会自觉放弃合作原则,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薛宝钗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经常会本着礼貌原则优先为对方考虑,使得会话在友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
1, 得体原则下语言分析
得体原则要求表达对对方有益的观点,给人亲切、温和的态度,使自己的语言表达尽量得体。
宝钗的侍女莺儿说到宝玉的玉上面的字与宝钗的金锁上面的字像是一对的,宝钗欲说还休道:
“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莺儿又说道:“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签在金器上—”宝钗不等他说完,便嗔着:“不去倒茶!”(第8回)
之后一面又问宝玉从哪里来由此岔开话题。事情发展到这里,宝钗已经完成了她的目的——暗示金玉良缘的说法。同时,可以从她不等下人说完就假装生气制止,看出她的涵养,顾忌自己大家闺秀的身份,不能直白说明二人的姻缘关系,但又希望能够暗示到宝玉与自己的缘分。于是借用丫鬟莺儿的嘴说出缘由,又在恰当时刻让丫头闭嘴,保持了她妥帖规矩的形象,借下人之口说出,保全了自己的身份,可以看出宝钗语言得体之处。但同时宝钗又不是一个全无心机城府的人,她了解宝玉平时最信缘分和奇异怪事,自己也私心愿意成就金玉良缘,所以她不得不说,只有暗示与宝玉有着不解之缘才有可能在宝玉心中能将自己与黛玉比肩,为日后与宝玉共结连理埋下伏笔。
2,赞誉原则下语言分析
赞誉原则要求尽量夸赞别人,减少对别人的贬损。充分肯定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让他人感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
林黛玉形容刘姥姥大吃大嚼的样子,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宝钗也赞黛玉的语言幽默意味深:
“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
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第42回)
宝钗先是肯定了凤姐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后毫不吝啬的赞美了黛玉语言的一针见血和幽默风趣,而且有理有据,分析的非常透彻详实,遵循了赞誉原则。同时也体现出宝钗行事妥帖,夸黛玉不忘赞美凤姐,能够做到两下兼顾,各自周全,而且宝钗语言周密,有真知灼见,后来众人也都说:
“你这一注解,也不在他们两个以下”(第42回)这无不侧面体现了宝钗学识渊博,对于文学史书能够信手拈来,熟知其典故与出处,可见其才华本不在林黛玉之下,只是平时能够敛其锋芒,蕴锋刃于无形。
3, 慷慨原则下语言分析
慷慨原则要求尽量让他人多受益,让自己少受益。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写道,丫鬟金钏被王夫人赶出贾府而投井自尽,此事发生后,王夫人在房中独自垂泪,是宝钗前去劝解。帮助王夫人出主意,面对王夫人没有现成的衣服送给金钏的难处,宝钗主动提出:
“姨娘这会子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日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况且他活的时候也穿过我的旧衣裳,身量也相对。”(第32回)
封建时代讲求敬鬼神而远之,对于生死之事上人们颇为忌讳,大多闺阁女子不愿沾染,而宝钗非但没有顾忌,还把自己的衣裳拿给死去的金钏穿,帮王夫人解决燃眉之急,这件事中宝钗更多关注他人的利益,遵循了慷慨原则,塑造了慷慨大方、乐善好施的形象。同时也在王夫人心里留下了大方懂事、不拘小节的形象。作为贾府中地位仅次于贾母的王夫人,她无时无刻不在考察、思量贾府这诸多女孩儿中谁才是那个可以嫁给贾宝玉成为自己儿媳妇、为自己分担、管一家之事的人,而恰恰在王夫人存在棘手之事时宝钗如及时雨般的前来劝解心结,使其宽心;谋划对策,使其放心;解决问题,使其安心。试问这样懂事大方地女孩儿谁能不喜欢呢。所以这无不为宝钗嫁入贾府埋下种子。
4, 谦逊原则下语言分析
谦逊原则要求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增加对自己的贬损。
红楼梦写到众人作诗,大家以香烬为限,要求每人作一首七言律诗,黛玉表面上满不在乎,一会儿弄弄梧桐叶,一会儿看看秋色,一会儿由于丫头们聊天。可见蛮有得意之色,宝玉才华并不出众,也略有急态,探春一时也先写完了,递给了迎春,
因问宝钗:“蘅芜君,你可有了?”宝钗道:“有却有了,只是不好。”(第37回)
宝钗饱读诗书,作诗自然也是信手拈来,不成问题。但这里她仍旧遵循谦逊原则,佯装畏难之色,表明虽然诗已经作成,但自己却觉得不好,让人觉得宝钗对自己要求极高,也塑造了谦虚谨慎的形象。把众人诗作比完,大家都赞宝钗,最后李纨也道宝钗的诗最是含蓄浑厚。比起黛玉潇洒孤傲、瞰睨旁人,众人更叹宝钗谦卑恭谨,此后贾府上下更加对她爱戴和敬佩,使宝钗人际关系更上一层楼。这样的事例不止这一处,第三十八回众人食蟹作诗,宝钗作罢也说道:
“我也勉强了一首,未必好,写出来取笑儿罢。”(第38回)
大家看完宝钗的诗都拍案叫绝,都说这才是“食蟹的绝唱”,可见宝钗时时刻刻将自己的姿态压低,纵使满腹经纶,也不锋芒毕露。宝钗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宝钗的美在于她的才华、她的大方、她的能干,黛玉的美在于她的清高、她的孤傲、她的潇洒,他们俩一个像春天灿烂繁华;一个像秋天清冷孤傲。
作者简介:呼唤(1997—),女,汉族,黑龙江省,硕士在读,黑龙江大学,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