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习作评价 提升习作能力——以统编语文教材习作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5/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第4期   作者:陈海明
[导读] 提升习作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习作指导获得进一步升华

        陈海明
        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实验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523000

        摘要:提升习作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习作指导获得进一步升华,对学生应用科学合理的习作评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促进习作质量呈上升趋势发展。在语文课堂中实施习作评价的益处,不仅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兴趣,还有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多样性的评价方式,来促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与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能力;习作评价
        习作评价主要对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分析的主要策略。而对于小学阶段学生实施合理的习作评价,可有助于推动学生的习作能力获得明显提升,也是近几年来语文教师们着力研究与探讨的热门话题。在经过无数次实践与学习探索中,总结出对于学生的习作评价要从多角度、多元化、多样性等几方面为着手点进行实施。
在小学阶段语文这门课程中,习作在实际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且对学生实际学习也具有一定影响。纵观现状大部分学校中的语文习作教学,仍然在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导致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固化,且在习作评价方面也缺乏合理性。对于,学生的习作无法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性建议和积极地反馈作用。在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指出,各学科要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促进其全面发展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因此,教师应当及时对自身教学评价方式进行创新优化,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习作部分的学习。下面就来谈谈巧用习作评价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巧用多主体评价,增强互动激发潜能
(一)学生自评
在小学习作课堂中,学生会根据教师的专业指导,对自己的语文习作进行自我评价。为此,教师在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转换身份,将自己看作为指导教师,以另一种方式对自己的习作文章进行审阅。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根据自我评价的方式,及时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和优势,以此来帮助学生对自身习作表达能力进行创新与优化。其次,学生在实施评价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正确地标点符号,来对文章中出现错误的位置进行标注[1]。最后,对于文章中优秀部分也要进行标注,在文章末尾时还需要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
比如,在学习《那一刻,我长大了》这篇习作知识时,首先,在教师会引导学生回忆在成长过程中印象较为深刻的事情,并通过回忆的方式用笔进行记录。而后,教师在会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自己的影集,引导学生观看小时候教师的某一个瞬间,将学生们的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其次,教师会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的某一个瞬间、某一件事情为思路进行作文写作。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将印象最深的事情和感觉进行回忆与重现,也有助于学生呈现出当时的真实感受;最后,在习作过后教师可调整之前的评价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对习作内容进行自我评价,最后教师在针对学生的习作文章进行归纳总结。这样的方式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与修改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及时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补充。
(二)同学互评
小学阶段学生虽然身心发展还未走向成熟,但是已经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有较多的学生都会在私下模仿老师,为此语文教师就可合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活动点,为学生提供充足地教师权利,并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进行互评的过程中,为学生赋予责任感和成就感,并引导学生合理运用自身的思维及视野来审视同学的习作,用自己的语言来对文章进行点评[2]。而后,在将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及读者进行合理地互评分配,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在责任感和成就感的内驱力下对习作内容进行认真评价,也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文章中的优势与长处。

切实的将优势互补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进而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写作能力。
比如,在学习《二十年后的家乡》这篇习作知识时,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后。有助于学生大胆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人、景、物等巨大变化,同时也会根据自身积累的经验对其景物进行表达。当学生完成习作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享的方式进行互评。学生之间通过互相交流的方式,不仅可及时对自身习作内容中不足之处进行修改,同时也可将优势互补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是在习作评价的最后一个环节,此时教师可将之前的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点评等几方面进行有效整合。教师以全新的视觉方向来对文章进行阅读,并给出恰当且合理的点评。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与能力,也能为学生日后语文习作奠定坚实的写作基础。
二、巧用多样化评价,拓宽学生写作思路
(一)激励评价,拓宽思维
在实际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每名学生对习作内容的见解。并一直保持一种欣赏眼光对学生的文章进行阅读与分析,并给出有效且积极的鼓励性语言,使学生充分获得真实的喜悦感和成功感。为此,针对班内有写作能力稍弱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语句不通顺、标点符号用法完善度不够、错别字居多等情况。之前传统的习作课堂评价中教师都是以纠错的眼光与学生进行沟通,但实际教学效果确并不明显。基于此,教师可以欣赏的角度对学生的文章进行修改与评价,探索深挖学生中的闪光点,并以横线标注的方式对好词好句给予评价性鼓励,如写得好,有进步等。而后,当学生收到习作本后看到评价会很开心,并且一直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激励式的评价方式,既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对学生习作兴趣进行提升。
(二)开放评价,提高能力
教师注重对学生修改能力进行培养,是终生受用的。学生可在日后语文习作中对其进行修改与完善。比如,在引导学生以《童年趣事》为例的这篇习作讲评中。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合理将赏析与评价修改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有效增添文章的趣味性;其次,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在引导欣赏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最后,教师可针对较为典型性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多角度和多方面的修改在进行习作实践探索,以此来有效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获得明显提升。
三、巧用多层次评价,增强习作练习效度
目前,我国都大部分学校的语文习作练习评价方式,仍然采用教师浏览学生习作的方式给予评价。这样的习作评价方式并不能完全将学生习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展现,继而还会导致习作效果偏低的情况出现,学生的习作能力也无法得到明显地提升。对此,教师应当采用多层次的评价方式,合理应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身修改与纠错的能力,并通过引导的方式在习作过程中合理应用批改符号。对文章整体脉络进行把控,此外还要以习作目标为核心,对习作内容及语言表达方面进行修改与调整。其次,教师还可定期为学生设置经验交流活动。这样既为学生提供畅谈习作的收获平台,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作评价。最后,教师还可运用二次强化法的方式,通常大多数的习作评价都以一次为主。但是,若遇到学生习作内容存在较多问题时,仅靠一次习作评价是无法将其进行调整好的。此时,教师就可应用二次强化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增强学生的专项练笔能力,切实的将学生的习作能力进行有效提升。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发展方面的培养,积极引用以评促改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此外,教师也需要更加注重在评价与批改过程中对学生身上暗藏的学习潜能进行激发,并对学生创新思维意识进行培养。并积极引导学生对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激发,同时教师也要适当给予学生提供专业的方向指引。使学生完全掌握语文习作的技巧,促进学生自身习作能力获得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常欢欢.乡村小学语文教师作文评改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语文课内外, 2020,000(008):182.
[2]林晓斌.巧用思维导图助力习作教学——以习作《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例[J]. 基础教育论坛,2020(12):54-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