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学生体质问题及公共体育课程模式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2月第4期   作者:武杨超1 王文辉1 王丹1 蒋莹2 王芝芳3
[导读] 近年来各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断出现指标下滑现象,

        武杨超1 王文辉1  王丹1 蒋莹2 王芝芳3
        1 皖西学院 体育学院;2 六安市教体局;3六安市解放路第二小学
        摘  要:近年来各阶段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断出现指标下滑现象,为改善学生体质状况,促进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发展,优化大学体育课程形式,更好的发挥出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作用。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搜索、问卷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近些年国内大学生体质健康变化情况以及对普通高校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研究的历史回顾和分析,针对新出现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提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公共体育课程优化措施。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体质健康;高校;课程优化

        中国在跨入全面新时代的步伐中,文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国家对健康也作出了一定要求。在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发〔2016〕37号文件的通知精神,以及2019年6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全国各大高校针对在校大学生体质健康逐年下降的不良现象,实施教育部的要求对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全国的学生体质健康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普通高校大学体育公共课程的优化措施,为普通高校后期开展体质监测工作和公共体育课程提供充实的理论文献依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以“普通高校”、“体质健康”、“大学体育”、“课程优化”等关键词,通过登陆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索到关于国内普通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和近些年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最新发展动态,获得关于本论文的前言研究期刊和论文。
1.2 专家访谈法
        疫情期间,通过电话访问的形式,就论文选题、论文设计和论文思路分析等相关情况咨询涉及本论文的学者专家意见,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
1.3 数理统计法
        整理语音访谈的相关数据信息,使用华硕v5000笔记本进行文案的梳理。
1.4 逻辑分析法
        从获得的相关资料,分别从教学、管理、心理等学科角度,使用了归纳、分析等逻辑学方法,对本论文设计的知识进行推理归纳。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与分析
        新中国自1978年以来实施了六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测试,以及近些年进行的全国测试,用科学的指标评价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进而不断改善和增强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教育部成立了专门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负责收集和和分析所有参加测试的每一个学生的体质状况,并将每一个学校的数据反馈给每一个学校,供其参考以指导其体育工作的开展。教育部不断推出新文件,目的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近些年通过很多体育教育者的辛勤努力与付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的测试项目数据减缓了下滑的态势,但大学中女生的耐力和男同学的力量素质依然在下降。体现出2014年以来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革新有了相当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改善大学生体质问题的水平存在一定的针对性,目标与过程的实施中尚存在差距。
(1)测试内容的重要性
        在体质测试考试中,针对测试项目要选择对外界有抵抗干扰的项目进行测验,测验的项目对抗外来干扰能力越强的越好,期刊中提出,选择中长跑(男生米,女生米)就要比台阶试验要好一些;台阶测试是由复杂的操作过程,数据准确性不容易被控制。
(2)体测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最低要求要让学生对测试项目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使得学生测试起来比较方便,例如认识中长跑的基本技术和立定跳远的技术基本要领等。并且,要让学生在正式测试开始前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
(3)体测场地器材的重要性。
        避免测试数据受到现场操作仪器的干扰,例如立定跳远要求受试者的动作很严格,往往会使受试者的动作不够舒展,进一步使得体测成绩不理想。这种案例年年出现在测试过程中。
(4)辅导员积极配合和心理方面的积极引导重要性。
        辅导员要在测试前一个月做正面积极的宣传,同时在测试现场做好监督和关心,例如,一些女生在进行耐力时就会不自觉的放弃,这都会造成数据收集的不准确,身为辅导员应釆取措施让她们放下心理包揪,积极参加测试,为测试人员获得准确数据。
(5)及时反馈和上传数据的重要性
        测试结束后,要及时将分析结果反馈到体育教师和学生个人,为他们的工作和锻炼提供及时的参考和指导。测试完成后要在第一时间内准确的将数据进行录入系统为后期以及以后工作做参考。
2.2 国内大学生公共体育课程现状与分析
        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革新进程中,近些年,第一目标即学生的体质健康,在课程的在指导思想、课程目标体系、课程结构与设置、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一些方面做了积极探究,并取得初步的进展。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在部分指标上出现好转的迹象。但是从整体上看,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在新新的举措下受到阻碍。在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发现导致改革并未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公共体育课程原因如下。


(1)“生源”——根深蒂固思想问题
        很多大学生都是应试教育进入大学,学生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进入高校,锻炼的思想意识极度缺乏。加之父母对运动锻炼的不重视甚至是无视的态度更加引发学生体质下降的直接导火线。
        改善身体健康与“健康第一”的观念是高度一致的,近些年高校中很多人轻视体育课的重要性的现象仍然存在,文化成绩是学习和求 职的硬指标,在这种教育评价体系下,学校和学生更偏重文化课程,忽视甚至牺牲体育锻炼的时间,体质健康问题没有得到同学们的重视,缺乏体质健康意识 和锻炼健身意识。“健康第一”思想难以全面深入的融入大学生心中,便会出现 延迟性,从而在实践层面就制约课程改革的进程,这是学生体质在高校课程不断革新的进程中却依然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公共体育课程量问题
        国家教育部2002年发行的社会文件关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起至今日中国半数以上普通大学仅仅开设2年的公共体育课,按照国家要求的144学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设,去除正常的周六日和假期的时间,2学年的总课时才128。没有充分的保障终身体育文化的扩展教授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
(3)体育理论课堂的缺失
        通过调查和文献阅读发现,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高校开展体育理论课教学。理论结合实际方能达到更好的教育目标,然而在大学的公共体育课中,几乎全部为技术性教学。同时高校的体育理论教材更是缺乏。这样直接导致了体育实践课程的深入性教学突破,对普通高校学生仅仅针对其身体进行教育过程,无法完成心里层面的教育,导致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使得同学们对体育锻炼的思想认识层面上出现缺失甚至是促成惰性养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4)管理保障体系革新
        阅读国内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经历过程发现,国内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管理指标不完备,探究因素陈旧和单一,大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得到了阻碍,并进一步阻碍体质健康管理的提高。
(5)支持性环境缺失
        很多高校局限于器材、场地、师资等一些条件的不足进一步缺乏了对教学改革中的“第二课堂”即课外体育的重视,同时当前高校教育都在不断的扩招新生,扩增专业,然而配套的运动场所和设施并没有紧随步伐跟进,使得课外锻炼出现参与人少、单位时间内效率低的问题出现。很对高校更加着重原有体育项目的参赛和训练资金投入,轻视新兴项目,资金倾斜力度偏差太大,对于新兴体育项目的机会把握不住,国家单位体制的原因,导致体育教师队伍的师资倾向老龄化,体育的“第二课堂”指导失去“质”的把控。
3 结论与建议
        普通高校深化教学改革、抓好新生身体素质“入口”教育,夯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式的优化举措:(1)“理论”与“实践”并驾齐驱、“规定”与“随机”齐头并进:规定大一第一学期公共体育课着重点是健康理论知识与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抓好新生源,规定第一学期学习理论和与体质健康测试相关的一般性身体素质,从第二学期开始,授课内容以专业性课为主的专项性身体素质。设置一定课时量的体育理论课程讲述健康知识包括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 运动心理学、运动损伤与防护学等方面关联知识,让学生做到科学锻炼。(2)以学生为主体,研发第二课堂:安排有能力的青年教师参加学习,组织教师学生交流会,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所在学校拥有的设施条件情况反复论证,增加了花样跳绳、民间项目、毽球等特色课程。拓展课外锻炼的资源,深层次的增加高校生自主锻炼空间。推行“第二课堂”教师责任制。(3)据标准,改思路,准定位,特色节:各单位协同配合、落实责任。体育活动将以往的体育部门打分制(计分制)革新为考核制。由体育部提出方案、由主管校长开专题会议,统一部署安排。体育部负责具体实施,其他各部门协调配合。工作完成后,各个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得分情况由体育学院考核,统计到各部门年终考核总分中。同时开办属于本学校特色的体育文化节的活动。
        具体实施过程中给出建议如下:(1)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要和大学体育课程改革齐头并进,严格要求大一新进学生打牢基础逐步完成新时代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要求。(2)在完成体育教学基础工作基础上,高校体育改革要跟行政管理变革同时进行同时着重学生个性特点,稍微有偏差都会破坏大学生的全面发展。(3)改革要有创新,同时结合理论联系实际,让公共体育理论课进入课堂。(4)通过新媒体积极烘托校园体育文化气息,创造体育文化节,是的大学生对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的引入脑海。


参考文献
[1] 韩坤.我国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理性 认识及其系统干预构想[J].浙江体育科学,
2013,35 (02)学,2013,35 (02):70-73.
[2]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15 年 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R].2016.
[3] 张荻,黄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评估[J].文体用品 与科技,2013 (20):48.
[4] 吴威,冯永波.构建《体育与健康》 课程评价体系的探讨[J]. 科技信息,2011 (34):356-357.
[5] 侯雁春.当前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 测试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 (06):137-138.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学教学研究项目(wxxy2018013)。
作者介绍:武杨超,(1989- ),安徽六安人。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教学、竞技体育、大学体育研究。E-mail:970829358@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