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然
身份证号码:44010219830220****
摘要:当前我国已进入总体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城市规划体系设计既具有现代城市的系统性特征,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在城市规划体系与城市建设中的运用,研发出了新型的智慧城市。伴随物联网建设范围的扩大与持续应用,未来城市群与城市体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就智慧城市而言,需要城市规划体系为其提供高水平的“工业设计”方案,也需要配套的配置相应的发展基础设施。本文从智慧城市类型的内涵解析出发,展开具体论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体系;智慧城市建设;有效途径
1导言
在我国现代化城市规划体系建设工作趋于完整的前提条件下,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城市规划体系作为“智慧大脑”,通过城市规划体系为其提供硬件设施,匹配软件应用平台;进而在满足智慧城市建设各项需求后,体现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属性。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新的智慧城市建设时期,一方面,需要在城市规划体系建设中,为其数据库建设提供信息管理平台,从而形成持续性的数据采集与上传路径;另一方面,借助城市规划体系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联互动,发挥智慧城市的各项功能,反向为城市规划体系提供进一步优化的参考依据;另外,在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与云计算智慧中心的数据管理方式下,使各种形式的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通过数据共享而实现“因城市制宜”的科学发展。
2智慧城市的界定
不同视角下,学者对“智慧城市”的界定从定义不同,但可总结出大致统一的特征定义,即利用科技创新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智慧城市的概念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
智能城市的构建区别于传统城市构建过程的最主要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第二,智慧城市是网状结构模型。城市的智慧性在于区别于传统城市,智慧城市是一个互联互通、信息交互的网状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信息技术与其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化运行。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面向城市主体,即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人,其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3城市规划体系与智慧城市建设关系分析
3.1城市规划体系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相互作用
在现代城市规划体系方面,它吸收了“工业设计”思维,转变了传统时期的设计思路,运用思路改变对接到了全球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之路,能够通过城市规划体系科学地指导智慧城市建设。从具体的指导层面看,主要集中满足智慧城市建设需求,为其提供硬件设施资源配置与软件平台管理基础。比如,现代城市规划体系中“数据化管理”理念的应用,发展出了基于“智慧管理”的城市规划体系设计方案;“生态文明”理念的应用,延伸出了专业性更强、战略性更为明显的城市生态规划体系设计方案;这种局部“小体系规划”与整体“大体系规划”使现代城市规划体系能够真正将“体系化规划”的理念,贯彻到每一个个体的城市建设项目之中。因此,智慧城市作为城市规划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在具体指导中,能够让智慧城市与整体的城市文明关联起来,既为城市文明增添“智慧”,又借助城市文明发展出具备智慧属性的新型城市,以及宏观管理层面全面联动的“智慧型”城市文明,将我国的城市文明载入新的发展阶段。从而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衍生出具备绿色、低碳、环保、高效,既可以定量分析,又能够为其赋予智慧管理特性的智慧城市系统,促进我国城市编制与管理,为与城市文明相关的产业结构优化与社会公共服务提供源动力。
3.2促进经济转型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大,我国的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调整结构,寻找新的发展动力,以提高国际竞争力。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能促进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还能创造新的产业,促进智能化经济的进步,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一方面,智能城市的发展能推动各种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信息技术产业并促进相关企业的经济发展,而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力便是信息技术;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将增加大量的城市规划工作岗以及信息技术岗,这为解决“就业难”问题创造了新途径,能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间接促进我国经济向知识型经济转型,带动产业的发展。
4城市规划体系中智慧城市建设途径
4.1推进生态环境与智慧城市结合
智慧城市的生态性需求,包括了物质效用生产效率层面的生态建设,也包括了效用生产效率层面的生态建设。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城市规划体系借助生态文明战略,在物质层面,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物理空间方面生态环境规划方案,满足其物质生态环境建设需求。另一方面,城市规划体系中,要结合智慧城市的双重生态建设需求,将物质生态环境建设与数据生态环境建设关联起来,使生产要素与管理要素之间以数据作为具体的关联形式,进而在规划环节,就为其设计出具有双重生态特征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双重生态环境与智慧城市的有机结合,实质上只是城市规划体系中体现智慧城市需求的个案,只有在生存与发展的层面,实现双重生态规划之后,智慧城市建设才能拥有实在的基础,进而在此基础之上,将这种个案的结合模式,运用到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在具体操作层面,要求将实际的城市调研与城市文明构成要素及智慧城市建设指标设置等协调起来,在协同合作之下,真正构建起能够满足智慧城市产生物质生产效率的基本需求,进而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后的运用,扩增城市文明发展催生的效用生产效率。
4.2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
智慧城市理念实践运用的过程中,离不开技术的创新与改进,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以及云计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程度。由于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处于实践初期,具体需要何种技术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并对技术加以改进,国家可以通过加大对相关技术企业以及城市规划部门的投资力度,给予其资金支持,从而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城市规划中智慧城市建设奠定技术基础。
4.3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目前,国外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中有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以及可以引进的技术。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利用不同的技术与不同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打造属于自己的智慧城市。因此,要对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研究总结,选择一些适合自身发展情况的经验来丰富本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蓝图,在借鉴中成长,设计具有本国特色的智慧城市建设道路。
结束语
总之,智慧城市建设对解决以前我国陈旧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构建现代化城市规划体系离不开智慧城市建设,通过提高智慧城市的社会认知度、合理规划、加大技术支持力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借鉴先进经验等可行性强的措施,提高城市规划部门的专业能力以及重视程度,同时提高市民的参与度,使全民投入智慧城市建设中,携手打造高效智能、满足市民需求的城市规划体系。
参考文献:
[1]李露.基于城市规划体系中体现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分析[J].智能城市,2019,5(03):27-28.
[2]王广斌,彭荔,杨洋,马国锋.基于城市规划视角的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思考分析[J].上海城市规划,2013(02):1-5.
[3]汪春燕.在城市规划体系中体现智慧城市建设需求[J].科学技术创新,2020(19):120-121.
[4]方军.智慧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分析[J].低碳世界,2016(15):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