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基层党组设置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5期   作者:彭胜蓝
[导读] 摘要:国有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环节。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国有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环节。
        关键词:党支部;设置;对策分析
        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起点和基础,也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中心环节。科学合理地设置好党的基层组织,是体现党的先进性,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当前,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如何让基层党组织设置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实现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生产的深度融合成了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基层党组织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企改革力度加大,现代企业制度的深入推进,原有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近年来,国有企业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等多种形式不断加大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力度,但与此同时仍有一部分党组织设置还停留在传统模式,局限性日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组织设置形式单一,不能充分适应新时期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一是新的资源急需得到有效整合。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使国有企业在一些新的投资领域难以跨越区域、行业、所有制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和共同发展,迫切需要党组织及时整合利用,进一步规范和引导,充分发挥它们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新的领域急需得到进一步拓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多种经济形式,出现了一些党建工作新领域,如何创新组织设置占领这些阵地,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扩大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影响力成了急需解决的新课题。三是新的矛盾急需得到彻底解决。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破产、改革重组,产生了大量下岗失业党员和流动党员;出现了一些有组织无人管的党员和有支部无单位(单位被解散而党支部依然存在)的党组织,还有的基层党委不作深入的调研,一味把下岗失业党员大量转入社区、成立临时联合支部或挂靠作为解决的办法,削弱了党组织对这些党员的教育管理。
        (二)党组织设置结构单一,不能充分发挥新时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党组织设置偏“低”,不堪重负。在国有企业,有许多基层党组织存在符合设立党委而设立党总支,符合设立党总支而设支部的现象。二是党组织内部划分“简单”。在大多数基层党组织中没有根据党员的特点、特长来划分党支部(党小组),而是按地域远近划分为第一、第二党支部(党小组)。三是党员的分类教育管理乏力。不同岗位、各种类型的党员放在同一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基层党务干部多为兼职,党务工作水平参次不齐,且工作精力有限。如受企业投资要求,一般在投资的清洁能源项目需在当地成立二级投资公司,正常项目投产后,电站运营管理人员25-60人不等,党员4-20人不等,基层党建虽然有党群工作部门统筹管理,但实际工作往往需要电站现场人员开展,而基层党务工作者一般为兼职人员,没有受过系统的党务知识培训,且身兼数职,在实际的党建工作中更多的是计划目标较不清晰、计划执行过程较为凌乱、实际党建成果差强人意。
        (三)党组织运行模式单一,不能充分激发新时期各类党员的先进性。一是先进性氛围营造不足。由于党员身份性质、年龄结构等不同,党员的先进性体现标准也各不相同,在同一支部不同类别党员之间先进性的可比性不强,争先氛围不够。二是党员的先进性潜力挖掘不够。传统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无法充分展示党员的先进性,无形中削弱了优秀党员群体合力的发挥;对普通党员缺乏针对性的专门组织引导,限制了个人先进性的发挥。三是各类党员之间的优势得不到互补。
        二、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面临的制约性因素
        (一)创新党组织设置的思想认识不足。一些企业对创新党组织设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存在求稳、怕乱、嫌烦的思想。一是不想抓。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如企业改革、合并、重组等,许多党务干部在稳定大局方面花费了较大精力,潜意识下只想保持暂时的稳定,不想再有大的波动,对党组织设置缺乏热情。二是不敢抓。有些企业对基层党组织如何设置、调整,心存顾虑,想探索怕违背政策、怕工作标准难把握,畏手畏脚,观望等待。三是不会抓。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不知从何着手,在创新的“面”上,抓个别支部,怕效果不明显,一刀切,又怕脱离实际草率从事,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在创新的“度”上,对于支部如何细分,班子、党员如何组合等没有清晰的思路,使工作出现了被动。
        (二)党组织设置在一些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党员数量少,流动性大。项目建设工期一般在2-3年,有的仅1年左右,参建人员其极不稳定,党员人数较少,有许多项目建设规模小、工期短的党员人数为零,同时受企业效益、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因素影响,党员在企业间流动性较大,使企业很难达到符合建立党组织的人数;二是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形党员”。

有的企业党员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存在着临时观念,不愿转入组织关系;有些党员,尤其是户籍在农村的党员,担心组织关系迁入工作单位后会失去农村党员的一些权利。三是一些非公有制企业主不支持建立党组织。一些企业主对党组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怕建立党组织会影响生产经营,怕党组织对个人在企业中的决策产生影响,因此,对企业党建工作不感兴趣。
        (三)党组织设置难以适应党员分布结构的不断变化。新形势下企业党员身份和分布结构的复杂性、多重性给创新党组织设置带来了难度。一是流动党员增多。项目部党员随着项目而调动,且项目建设一般比较艰苦,工作环境恶劣,员工离职率较高,有的党员人调走了或辞职了,但党组织关系未及时转接。二是改革、合并重组企业党员增多。近年来,由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大量下岗失业党员、离退休党员出现,这些党员中一部分迁入社区,一部分成为流动党员,还有一部分被企业上级党组织合并或挂靠,结构较为复杂。
        三、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几点思考
        我们认为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新认识,正确把握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原则。一是有利于服务企业经营发展的原则;二是有利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原则;三是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的原则;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
        (二)明确新目标,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新格局。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必须坚持《党章》等规定,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坚持联系实际。
        1、围绕加快发展,创新企业基层党组织设置。一是提升组织设置。将党员在50人以上(或接近50人条件成熟)的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二是完善结构体系。总支(党委)主要下设特色产业类、老党员类、流动党员党支部。三是理顺组织关系。党组织关系在户籍所在地的党员及时将关系转入长期工作所在地,确保能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
        2、围绕推动发展,创新企业基层党组织设置。一是按“行业”完善党组织设置。按照“就近、便利、适宜”的原则,对于不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或项目,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分子公司实行相同行业或相近行业联建,便于活动开展和党员交流沟通。二是按“行业”细化党组织内部设置。在企业内部,为使组织活动与企业生产能协调,鼓励按部室、车间或同一工种划分支部、党小组,使组织活动与日常工作学习有机结合。
        3、围绕稳定发展,创新企业基层党组织设置。一是按照党员兴趣、爱好和特长划分,设置党组织。二是进一步探索“支部建在互联网上”、“支部建在项目上”、“支部建在手机上”等党组织设置方式。
        (三)探索新形式,努力形成完善高效的基层党组织运行新模式
        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不断拓宽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运行模式。
        1、设岗定职,分类管理的新模式。对于新设置形成的基层党组织及所属党员明确职责要求,让每个支部、每个党员都明确各自工作的重点,形成全局一盘棋,努力让每个支部、每个党员都有体现先进性的途径,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优势互补,共建双赢的新模式。打破企业发展区域、行业等界限,将一定范围内的党组织进行统筹协调,如积极推行企业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风电项目支部党员与水电项目支部党员结对共建,老党员与流动党员支部结对共建,党员之间结对帮扶等新形式,形成专业技术互补、年龄结构互补、思维观念互补的良好格局。
        3、强化培训,人才管理的新模式。党务工作人才缺失和断层,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一是要打破围墙、降低门槛,面向市场广纳人才,建立一个刚柔相济的人才引进制度。二是对现有党务工作者队伍进行梳理,通过轮岗、调岗培训等方式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和提高人才的使用效能。三是从深层次看,还要在更新配置理念、健全党务工作评价体系、开辟党务工作发展前景等源头上着力。
        参考文献:
        [1]陈杨.探索完善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问题研究
        [2]李晓明.浅谈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经济师论坛.2017(07)
        [3]王艳.如何做好新时期党支部工作.赤峰学院学报200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