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博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因此,市政道路的建设面积也随之不断增加。传统的城市市政道路排涝能力低,一旦城市出现短时间暴雨,无法及时排除路面上的积水,往往造成市区出现洪涝灾害,这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活动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还严重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命安全。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城市积水问题,人们引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对雨水的渗透和吸收,能有效地缓解城市排水系统的泄洪压力及城市洪涝问题。
关键词:海绵城市;道路施工;设施排水
1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在市政道路中,应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可以吸取多余的水分,确保城市的长久发展。在城市建构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海绵体材料,将其应用在生活区和休闲区,而且需要在规定地点设计地块,当多雨时节时,海边地块将会吸收多雨的水分,防止出现大规模的径流,从而造成涝害。经过物理和化学的反应后,海绵地块的雨水可以为居民提供用水,缓解用水紧张等问题。经过反复净化与汇集雨水,促进了城市的绿色发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海绵城市的构件具有较高设计标准,并且涉及部门众多,具有复杂的施工流程,需要长期规划安排相关区域,在协调与沟通各个部门的基础上,完成市政更新等环节,充分体现出城市市政的规划,与修筑预留足够的空间。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建设的重要性
市政道路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路面硬化面积不断增加,约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15%~25%。因此,道路路面的积水问题是目前市政道路建设的首要问题。在雨季、台风季,南宁市经常出现短时集中强降雨,城市排水系统无法有效应对,路面产生严重积水,对人们的日常出行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然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能够有效地解决路面大量积水的问题。利用一些吸水材料和储水设施,将多余的水资源进行储存和输送,不仅能够延长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运用措施
3.1总体设计
市政道路的总体设计首先要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综合考虑地形、地物、地质、水文和周边建设条件,科学划分道路要素(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绿化带等)的空间布局,统筹好道路平纵横相互关系及与周边环境协调关系,在分析论证现有排水系统的优劣势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排水系统以供收集和排放雨水。
3.2纵断面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除了要满足规划标高,还应与两侧开发用地和周边已建道路及构筑物顺接,确保行车、排水顺畅。考虑配合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基本功能以及排水规划需求,在纵坡的最低点设置雨水排出口或采取海绵城市措施来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处理,降低在低洼路段出现积水的概率。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纵坡需要控制在2.5%以下,尽量避免出现小于0.3%的纵坡。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
3.3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道路规划红线宽度范围内进行,并根据道路等级、控制要素、总体设计要点及用地性质等进行合理布设,要与规划、周边地物相协调;结合规划用地条件和红线宽度,通过调整横断面设计方案或红线范围来增加绿化面积,以提升对地表径流的蓄存、净化和消纳作用。
3.3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在城市市政道路路面的材料选择方面,尽量去选择渗透能力相对较好的材料,例如,比较常见的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以及透水碎石层等,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并且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这样就能够满足正常车辆的行使需求,同时一旦路面出现积水问题能够及时地进行疏通。这就完全符合了海绵城市的重要发展理念,从而有效提升城市的发展建设水平,并且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例如,在路面结构中,将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和透水碎石层从上到下逐层铺设,透水沥青位于最上层,透水混凝土位于中层,透水碎石层则位于基层,这样路面多余的积水就能够通过这3种材料渗透到地下。透水铺装设计应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在以往的道路建设中,大多数利用的都是碎砂,虽然也具有良好的渗透功能,但是无法承载路面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因此,不宜采取。通过透水材料将路面积水向地下进行渗透,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同时城市的水资源能够得到有效补充,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4合理设置绿化带
一旦城市发生强降雨,原有排水管道的排水压力急剧增加,使得大量雨水滞留路面,无法及时排出,造成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到市政道路建设中,可通过加强对路内绿化带的优化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道路的绿化率,将绿化带建设为一个天然的蓄水池,同时改善土壤的结构成分,使其充分具有良好的滤水效果,快速地将雨水进行收集、净化并在需要时加以利用,防止了水资源的大量流失并确保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另外,绿化带内可合理配置绿化植物,使其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充分发挥绿化带的作用。
3.5植草沟的建设
在城市道路范围内的中央分隔带或机非分隔带、道路周边绿地宜建设植草沟,作为雨水塘、人工湿地及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的建设在选择种植植物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是当地的植被,这样就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对于路面积水问题也有着一定的免疫作用,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大量地吸收和储存水资源;其次,可以将多种植被进行组合式种植,不但能够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并且完全符合城市的发展观念。植草沟的建设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例如,一旦地下水资源的储存达到饱和,则可以通过这些植物将水资源输送到其他地区,尽可能汇集到一些没有达到饱和的地区。
3.6合理运用下沉式绿地
为了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完美体现,那就要我们在道路设计时合理地采用下沉式绿地的功能,这样不仅能对雨水的收集能力有显著提升,还能有效地减少雨水过多的在低洼路面积蓄。然而我们在对下沉式绿地结构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一定要采取严谨合理的科学计算,方能确保显著的雨水汇聚效果,当然绿地下沉位置的合理选择不仅能够满足其内植物的生存生长环境,还能帮助我们提升道路的审美效果。
3.7生物滞留设施
在海绵城市理念的广泛应用中,我们在那些地势低洼的地方种植相应的植物、微生物设施来将雨水渗透与净化,称之为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也是海绵城市理念中一个相当重要的应用。把生物滞留区安置在小区道路两旁,通常是用在雨水流向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合理地利用植草沟和沉淀池将雨水进行处理,把一部分较大的污染物颗粒滤出,用来减少甚至避免道路两边植物的污染。伴随海绵城市的推广应用,生物滞留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采用频率也在不断提升,大部分应用形式是结合与之相符的景观植物来降低生产建设成本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政施工道路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可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共同促进城市建设,使其向环境友好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伟.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引导下的市政道路施工浅析[J].居舍,2019(09):38.
[2]韩晓东,赵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12):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