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锅炉受热面弯头卡板异种钢焊接裂纹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   作者:吴俣昊
[导读] 摘要:某电厂300WMCFB锅炉低再弯管处的卡板异种钢角接头自投入商业运行后,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开裂泄漏。
        河北科技大学  河北石家庄  050018
        摘要:某电厂300WMCFB锅炉低再弯管处的卡板异种钢角接头自投入商业运行后,在短时间内发生了开裂泄漏。受电厂委托,通过对角接头进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电镜扫描等试验与分析,得出造成角接头开裂的主要原因是异种钢焊接时不规范,在焊缝粗晶区内产生再热裂纹,裂纹在应力的作用下向管材扩展延伸造成弯管侧开裂泄漏。
        关键词:CFB锅炉;弯管;异种钢;开裂;原因
        1、引言
        某电厂锅炉为DG1100/17.4-Ⅱ3型号300WM循环流化床锅炉,其尾部烟道由膜式中隔墙过热器管分成前后两个烟道,低温再热器管屏布置在前烟道内,由上中下三组、四圈绕水平管圈组成、顺列、逆流沿炉体宽度方向布置共102排。低温再热器管屏通过焊接在弯管处卡板悬挂于尾部烟道包墙上,使整个管束随后竖井包墙过热器一起膨胀。低再规格为Φ70×5mm,材质自上而下为12Cr1MoV、15CrMo、20G三种材质,卡板材质为1Cr20Ni14Si2,焊接在管束的上管圈下弯管处,为异种钢角焊缝。
         
        图1:泄漏部件宏观照片     图2:第36号表面裂纹宏观照片
        低再一管组上管圈下弯头耳板角焊接接头短时间内先后发生5次开裂泄漏,开裂位置均位于低再上管组上管圈下弯头与卡板异种钢(12Cr1MoV+1Cr20Ni14Si2)角焊缝弯管侧熔合线处(见图1),为企业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安全隐患和较大经济损失。
        对泄漏管的相邻管进行扩大检查,发现相邻第36排角焊接接头也存在裂纹(见图2),第37排角焊接接头表面未发现裂纹缺陷。对第36号、37号弯头分别进行了成分、金相组织,电镜扫描等分析。
        2、试验结果
        2.1渗透检验及外观检查
        对36号弯管角焊缝及相邻的弯管角焊缝打磨后进行渗透检验,发现36号弯头耳板与管子角焊缝熔合线位置一侧有长约100mm的裂纹,痕迹显示裂纹连续,没有张口,沿着角焊缝与管子母材熔合线开裂,其它相邻管屏角焊缝未发现裂纹。观察耳板角焊缝外观,发现焊缝波较粗糙,存在一定的咬边缺陷。
        3.2化学成分分析
        使用3460直读光谱仪对管子及耳板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管子的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耳板的化学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管子的化学成分                                        (%)
       
        表2  耳板的化学成分                                      (%)
       
        由表1可以看出弯管的化学分析结果符合GB5310标准对12Cr1MoVG的要求,由表2可以看出耳板的化学分析结果满足标准要求。
        2.3金相组织检验
        使用OLYMPUS-GX71金相显微镜对弯头焊缝及附近母材、热影响区进行金相观察,金相取样见图3、4,采用4%硝酸酒精和王水腐蚀,从2个试样腐蚀后的横截面观察,36号弯头试样上有3条明显的裂纹,除了已经开裂的裂纹1外,在旁边还发现裂纹2,在另一侧还发现裂纹3。37号试样宏观未见开裂现象。
       
        图3:36号弯头金相试样    图4:37号弯头金相试样
        36号弯头试样裂纹1如图5所示,裂纹3如图6所示,裂纹2如图7所示,裂纹均在管侧热影响区粗晶区,靠近焊缝,沿晶开裂,裂纹1、3内均可见氧化皮,说明开裂时间较长,裂纹附近组织为粗大贝氏体,12Cr1MoVG与不锈钢焊缝之间熔合线有一条明显的增碳层,有的地方较宽,最大达到0.08mm,除3条明显的裂纹外,还有部分微裂纹开裂后向焊缝延伸,多数终止于熔合线,没有向焊缝延伸。
        从裂纹2的扩展路径看,扩展过程中出现裂纹分支,但很快分支裂纹又终止了,并且出现类似挤压的碎块,具有疲劳扩展的特征。
        在36号弯头试样耳板侧热影响区位置(图3中位置4、5),在熔合线和热影响区也发现存在沿晶开裂,没有明显扩展(如图8、9所示),耳板金相组织为奥氏体,未见孪晶。
         
        图5: 36号试样裂纹1      图6: 36号试样裂纹3
       
        图7: 36号试样裂纹2
         
        图8: 36号试样熔合线    图9:36号试样耳板侧微裂纹
        37号弯头试样虽然没有宏观裂纹,但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在图4的6、7位置也发现沿晶开裂裂纹,如图10、11所示,裂纹均在管侧热影响区粗晶区,靠近焊缝,近表面位置,裂纹附近金相组织为粗大的贝氏体,熔合线也有一条明显的增碳层。裂纹尖端可见晶界呈链状聚集,如图12所示。
        从37号弯头试样裂纹产生位置分析,此类管侧热影响区裂纹产生于粗晶区,近表面位置,在运行中沿着应力方向扩展,一端向管内壁延伸,一端沿着熔合线向表面扩展,最终完全裂开,导致管子泄露。
        在37号试样耳板侧热影响区位置(图4中位置8、9),也发现存在沿晶开裂,没有明显扩展,如图13所示,耳板金相组织为奥氏体,未见孪晶。
        36、37号弯头试样管侧母材金相组织均为铁素体+贝氏体,贝氏体球化2.5级,未见明显异常,如图14所示。焊缝组织均为奥氏体,树枝状结晶。
         
        图10: 37号试样位置6的微裂纹  图11: 37号试样位置7的微裂纹
         
        图12:37号试样位置6裂纹尖端晶界析出物  图13:37号试样耳板侧微裂纹
       
        图14:36号试样管侧母材金相组织
        2.4电镜试验
        对焊缝横截面进行能谱成分分析,定量分析结果分别见表3,由于样品断口不符合能谱定量分析条件,定量分析结果仅供参考。从表3可以看出,36、37号弯头焊缝处检测区域的化学成分为含高Cr、Ni的铁基金属,推测为不锈钢焊材;
        表3  焊缝部位能谱定量分析结果                   质量分数(wt%)
       
        对37号弯头管侧热影响区裂纹进行电镜观察,如图15、16所示,裂纹在热影响区沿晶开裂及扩展,在裂纹尖端表现为微孔聚合,最终导致晶界开裂,形成裂纹。
       
        图15  37号弯头管侧热影响区裂纹电镜照片
       
        图16  37号弯头裂纹尖端电镜照片
        3试验结果分析
        从37号弯头金相分析结果及电镜高倍观察结果可见,管侧裂纹均产生于管侧热影响区粗晶区,近表面位置,沿晶开裂,在粗晶区沿着奥氏体晶界扩展,形成较多不连续的晶间微裂纹,并非从管子表面起裂,说明裂纹源在管子热影响区粗晶区。从36号弯头已完全裂开的裂纹形态分析,微裂纹形成后,在结构应力的作用下,沿着应力方向扩展,一端向管内壁延伸,具有疲劳扩展的特征,一端沿着熔合线向表面扩展,最终完全裂开,导致管子泄漏。
        管侧焊缝热影响区裂纹附近金相组织为粗大贝氏体,熔合线上可见很窄的增碳带,脱碳带不明显。说明碳迁移不严重,不是产生裂纹的原因。
        从37号弯头发现的微裂纹形态分析,裂纹发生在焊接热影响区的粗晶区,裂纹是沿着熔合线母材侧的奥氏体粗晶晶界扩展,呈沿晶开裂,裂纹尖端有微孔聚合特征,从产生位置分析,此类裂纹均产生在近表面,此处的焊接应力和应力集中较为明显,从材质分析,裂纹产生在管侧粗晶区,12Cr1MVG侧,该材料近年来发现有产生再热裂纹的倾向,因此认为该裂纹属于再热裂纹,是弯头开裂的内部原因。
        从低再弯头的结构上分析,耳板直接焊接在低再弯头背弧上,弯头背弧存在壁厚减薄、不圆等现象,再加上低再管排在运行中因为膨胀产生左、右位移,对耳板产生一个弯矩,导致对角焊缝会形成了一个拉应力,从36号弯头裂纹后期扩展走向可以看出,裂纹扩展方向是与应力方向垂直的,因此该结构应力是导致裂纹快速扩展的外部因素。
        管侧材料的化学成分符合GB 5310-2008标准对12Cr1MoV要求,管侧母材横截面的金相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未见异常。焊接材料采用的不锈钢焊条,焊缝金相组织为树枝状结晶奥氏体,未见异常。
        耳板侧材料的为含铬、镍的奥氏体不锈钢,化学成分C、S、P含量偏高,易与Ni形成低熔点化合物或共晶,导致晶界弱化,容易产生沿晶裂纹,这与在金相试验中发现的耳板侧热影响区沿晶裂纹相吻合,但是由于耳板厚度较厚,并且不锈钢材料韧性较好,因此该裂纹没有明显扩展。
        4.结论
        4.1焊接产生的再热裂纹是导致低温再热器弯头开裂的内在原因,使角焊缝产生了裂纹源。
        4.2焊接热输入量大、焊接电流大,造成热影响区组织粗大是造成再热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4.3焊缝金属选用强度较高,管材抗塑性变形能力低,是造成再热裂纹产生并扩展速度快是造成管侧热影响区开裂泄漏,早期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