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第4期   作者:杨鹏
[导读] 随着地质的变化,地质灾害根源为相对运动的地球板块进行活动


        杨鹏
        (云南云岭地质勘查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8)
        摘要:随着地质的变化,地质灾害根源为相对运动的地球板块进行活动。目前,随着地质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自然改造活动也在逐渐发展。但是若在改造自然界过程中,未能很好地遵从自然规律,就极易引起地质灾害。若频繁引发地质灾害不仅会威胁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防控灾害难度。因此需要从地质灾害的特征出发,针对性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加深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并做好地质灾害预防工作。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地质环境

        现阶段,许多国家都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虽然我国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不断提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大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仍然频繁发生。若频繁发生地质灾害,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现阶段,我国也逐渐完善调查工作,提高调查工作质量,优化地质灾害的预警机制,上述措施也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的概述
        第一,地质环境概述。地球经长时间的演化造就了地质环境,通过岩石圈、大气圈及水圈等共同作用下,进行能量交换和传递,从而产生一个比较平衡的地质环境体系,变化趋势为自渐变到缓慢,然后再突变,地质环境变化则表现为隐形特征,具有周期性。如果地质环境处于突变时期,极有可能出现地质灾害。
        第二,地质灾害概述。受到生活活动以及自然界环境等的影响,地质灾害不断出现。一般来说地质灾害是由于地球板块之间的构造或者板块间的运动引起的。但是地质灾害的发生还可能是由于人类破坏[1]。当灾害来临时,人们是不能提前预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其中地质灾害作为一种不可抗力,一旦出现地质灾害,就会造成巨大损失。现阶段,还未先进技术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对此,通过分析地质结构,认识其变化规律,按照地质情况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及规规模进行评估,从而采取措施判断地质灾害的发生。
二、地质灾害防治策略
        第一,提高预警体系的建设。加强建设监测预警体系,能够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当灾害来临前,其能够及时通知工作人员,在按照监测信息,及时采用相关措施,为救援赢得更多时间,最大程度上保障生命财产安全。但是我国现有的监测预警体系有待加强,其中在专业检测中缺乏国家及行业标准,而且其设备也不够齐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质灾害预测,因此需要提高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进而为抵制地质灾害争取宝贵时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应急性灾害处置。现阶段,地质灾害相关的防治方式与技术均在快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防控网络逐渐发展至应急处置的环节。对于突发的一些地质灾害,工作人员需要全方位构建防灾方案,在此基础上就可最大程度上处置地质灾害[2]。
        第三,加强调查区化的建设力度。

任何事物在发展中均会面临许多阻碍,地质灾害的防治策略也是同样的,对此需要制定各种方式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在地质灾害发生前,进行充分准备,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财产的损失,降低人员伤害程度。
        第四,强化领导贯彻责任。在进行地质灾害治理过程中,不仅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对此在不同区域需要组建相关的防范地质灾害小组,尽可能地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的治理责任。另外还需要与其他人员共同制定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带领群众更快地从地质灾害的区域撤离出来。
三、地质环境的应用
        第一,地质环境的安全建设。增强地质环境的安全建设,不仅可以有效规避风险,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其中地质环境的安全建设包括外部形态、工程性质以及地质成分等。对于安全建设可以从重视人和自然的关系,持续发展的观念做起[3]。在进行工程建设中需要利用地质环境,合理进行开发,处理好人和自然关系,降低人为因素对自然产生的破坏。
        第二,探测地质环境安全,预估地质环境风险,建立完整的评价体系。地质安全评价体系包括加强质量评价;加强防范和安全风险调控评估,在此过程中需要实地勘察地质环境;加强建设工程周围环境的评价和分析;增强建设工程环境容量的评价和分析。
        第三,防治地质灾害。其本质为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地质安全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存在密切联系,但是对于地质环境,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不断完善地质环境的应用,进而保障地质环境的安全性。在地区性地质环境中,在具体应用时,需要详细了解其区域性特点,全面考虑后选取合适的勘查地质方法,根据评估结果,掌握测区内部的地质变化规律,然后根据分类建设和管理的模式提升应用的整体性。
        第四,建立地质环境变化监测网。一旦建立全面完善的地质环境变化监测网,可以为地质人员提供全面的地质研究资料,而且也可以使其了解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地质环境变化,进而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及预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监测点时,需要充分保证其全面性和针对性,其中全面性是指监测点需要全面覆盖至监测区域范围内,可以完成基础项目监测;针对性是指对于频繁发作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检测。这样才可以通过监测网的相关资料,了解这一区域的地质环境的变化情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这对减灾防灾具有一定地重大意义。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加强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策略,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在实施中需要充分考虑该区域地质环境,并对其进行灾害划分,应用有效的防治策略,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而对于地质灾害防控人员来说,需要密切结合现有的地质环境,在此基础上寻找合适的地质灾害防治策略。通过全方位的预测,可以最大程度上构建地质灾害防治的全面框架,更好地服务于地质灾害防治。
参考文献:
[1]李文鹏.地质灾害隐患和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计划进展[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46(02):5-8.
[2]刘钟森,宋勇军,赵文涛,等.基于地基变形控制的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质灾害防治[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26):101-106.
[3]刘传正,陈春利.中国地质灾害防治成效与问题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2020,28(02):190-1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