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2月4期   作者:马丽
[导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企的传统经营管
        马丽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湖南 株洲 412002)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国企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与发展战略目标暴露出越来越多问题,不利于国企的稳定长久发展。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目前的常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新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的策略展开了初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新时期;国有企业

        近年来,整体上我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呈现不断提升趋势,促进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体现。然而,不可否认大部分国有企业现行经营管理工作与制定的发展战略目标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受诸多因素影响,阻碍了国企的进步发展,增加了国企运行过程的风险隐患。由此可见,研究新时期被向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十分必要。
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目前的常见问题
(一)历史发展引起的必然性问题
         回顾过去,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向国有企业注入了充足资金保障,这种状态下国企投资全部动态被国家所掌控。进入新时期实施贷款政策以来,国企的支持虽不再由政府直接提供,资金引入以银行贷款渠道为主,不过资金流动依旧受政府管控,这种状态下很多国企认为不管是过去的政府直接投资,还是现在的银行贷款,企业都没有资金压力,资金引入均为国家出资,这种思想在经济体制不断深入改革的条件下,引发了国企盲目依赖政府的传统观念,受固有思想制约,国企的经营管理难以主动顺应市场经济快速转型[1]。
(二)难分政企引起的问题
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国企最高权力集中在党委班长岗位上,不利于政企顺利分开,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政府错位的问题,过度把控国企经营管理活动,造成国企自身的经营管理缺少自主性和独立性,影响了企业对市场的影响和占据[2]。
个别地方政府过度干预金融机构对国企投资的放款权利,严重削弱了银行自身的监督管理权益,造成银行难以按照程序落实放款、审批工作,引起资金不明去向,贷款秩序愈加混乱的局面。部分地方政府在经济效益追求上过于盲目,选择投资项目时难以保证经济发展规划科学性与合理性,加剧了投资失败几率,这些都令国企经营管理的政企难以分割,导致一系列经营管理问题和风险出现。
(三)内部方面引起的问题
有的国有企业不够重视发展计划的制定工作,导致发展计划与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为了得到资金支持,不顾法治建设要求和政策制度,进行了违规操作,加之管理经验不足,现代化管理方式、理念尚未充分引入,造成企业连年亏损,甚至无法如约偿还银行贷款,面临生存危机[3]。有的国有企业虽然处于盈利状态,但是银行贷款的偿还却仍旧不及时,所获利润用在其他地方,既影响了企业信誉,也令资金流失现象愈发严重,不断加剧企业负债,恶性循环下这类国企势必会在经济市场丧失核心竞争优势。


二、新时期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措施
(一)结合新形势,树立新理念
国企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对新形势的深入分析,积极摒弃传统迂腐的旧理念,树立科学化的现代管理经营理念,准确定位“人”在国企经营管理和长久发展中的重要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管理原则,从改变人的思想、人的工作方式、人的职业素养等方面出发,调动所有员工工作潜力,综合性提高国企的运行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定健全可行的人才培养机制,高度重视经营管理人员的招聘、培养和再教育工作,让经营管理人才在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3]。
(二)顺应新潮流,创新企业决策
国企需顺应信息社会发展潮流,运用信息技术、信息管理系统创新企业决策模式,保证企业所有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可以具备准确性、全面性、及时性特点,可以给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与发展计划制定带来可靠参考依据,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同时,促进企业利益向着最大化方向不断实现。
(三)政企真分开,资产新机制
面对很多国企存在的政企分开流于表面形式问题,想要加强国企经营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就要做到政企真分开,严格执行相关机制,响应并贯彻落实国家实施的相关政策要求,面对“分开”的重重阻力,一方面从转变政府职能入手,避免国企经济与管理受政府过度干预,另一方面从政企合作入手,发挥对彼此的适度监督职责,落实国企自负盈亏的现代化经营机制,促进国企在市场经济中尽快完成转型,获取健康发展空间。
此外,国资委等具有监督国企的政府管理部门,需重新定位自己的监督内容、形式、职责、作用,顺应国企实施的资产新机制,革新监督模式,借助激励机制的执行,体现监管机构的设置和工作价值,挖掘正确切入点,规范国企市场化经营管理行为。
(四)依法经营管理,重塑产权组织
依法治国是我国近年来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各个企业必须遵循的经营管理基本要求。因此,新时期的国企经营管理过程,必须做到依法进行,坚决禁止违规操作,各地方响应并参与国家法律的健全建设,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国企塑造产权组织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目前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趋势,明确改革计划、流程、预期目标,构建立足于法治化基础上的国企经营管理体系,从法律界定层面清楚体现国企发展义务与权利[5]。
(五)优化内部环境,全面改革创新
        国企深入分析目前内部存在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问题,从实际出发,针对具体问题制定解决策略,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加强对内部环境的优化力度,全方位开展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改革创新工作[6]。在具体实践时,可采取员工积分制下的绩效管理制度;财务风险预警制度;企业经营风险评估制度;设置内部审计部门;动态掌握资金动向;严格执行银行贷款偿还制度等可行路径,多措并举保障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想要在新时期仍旧立于不败之地,改变经营管理与发展战略势在必行,企业应从实际出发,推行适合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迈出新步伐,向着新方向正确前进。
参考文献:
[1]沈怀龙,王竹泉.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改革[J].财会月刊,2020,3(17):146-150.
[2]张东旭.高质量发展时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思考[J].中国市场,2020,9(23):97-98.
[3]李琳琳 .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20,26(37):247.
[4]陈吉平.基于企业发展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J].中国市场,2020,33(10):91,93.
[5]汪永红.有效推动国有企业法治建设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J].经营者,2020,34(9):133.
[6]孙雯婷.新时代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商情,2020,7(41):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