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发表时间:2021/5/1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   作者:毛欢欢
[导读] 摘要:古诗词对于高中生提高文学素养和熏陶思想情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水县第二高中  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古诗词对于高中生提高文学素养和熏陶思想情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各高中国语教师都费尽心机地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将古诗词提升高中生文学素养和思想情操的作用发挥到实处。以经典案例为根据,以经验理论为基础,以下阐述了关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师;教学策略
        1当前高中阶段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1.1缺少古诗词学习的兴趣
        古诗词的用字少而精,有别于其他文章,只需寥寥数字就可以描述一幅壮丽的山河之景,又或是诉说作者的情肠。因此,对于古诗词的阅读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他们经历一些人生阅历,而这于高中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现有教材中很多古诗词是要求背诵记忆的,这样的要求给学生带来一定压力,很多学生也因此失去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教学质量与效果更是无法提升。
        1.2只重知识学习,未重情感感悟
        以当前高中古诗词的教学情况分析,有的教师过于重视诗词的默写以及背诵记忆,过于重视古诗词的古诗词背诵及记忆,未能正确引导学生进入到古诗词的世界,也未能从心去体会古诗词的精髓所在。还有的教师在古诗词课堂中只是采用传统教学的方法,未能给学生留有联想与创造的时间。
        1.3教学内容过于功利
        多数教学为了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在教学内容设定方面,多是根据考试重难点开展古诗词的相关教学,未能对诗词的完整性进行领悟、认知,导致很多学生就算是已明白了诗词中某个词、字的表达意思,也能轻易背出诗词,但是却未能理解诗词中所描绘的内容,更无法体会作者的情况。而这就失去了学习古诗词的意义。
        1.4学习古诗词时学生过于被动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的看法也存在差异性,指引学生开展自学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观念,推进其个性的发展。但对于高中阶段而言,在古诗词教学中由于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与制约,只懂得在语文教学中“硬套”教学法,未能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自学机会,促使学生难以展开主动学习,成为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绊脚石。
        2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实施对策
        2.1对题材内容进行有效划分是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基础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内容丰富多彩,题材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的古诗歌可以说是卷帙浩繁。但是,古诗词的题材却是比较局限的,概括的来说大体可划分成描写爱情、闺中哀怨、山水田园、边塞边关、思念家乡、送别以及咏物、咏史等多种类型的诗句。这其中诗人有浪漫派、现实派、婉约派、豪放派等。能很好的区分题材不仅有利于学生考试时的正确作答,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和审美水平,还是可以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并没有按照相似题材的古诗词编排在一起,而是分散在教材的各个章节。这样的教学设计又对我们的教师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能力,创新教学方式,在学习完一种题材的古诗词之后,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相同题材的古诗词进行自学,最终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系统的集中讲解,特别是对重点难点要仔细讲述,感受相同题材中不同诗歌的异同,使学生在此过程当中,能够充分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及诗歌所创设的意境,从而不断加强学习的古诗词学习能力。


        2.2古诗词意象的掌握是打开古诗词大门的钥匙
        古诗词的美不仅在于其词美含蓄,更重要的是诗人采用意象来展示诗歌的美,将诗人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学好古诗词的难点就是将意象理解透彻,懂意象才会懂古诗词。古诗词中的意象内容比较丰富,总体可以概括为6类:树木类、花草类、鸟兽类、自然现象类、时令节日类、地点类。其中古诗词中对于树木的描写主要代表类型有松柏以及竹子和梧桐等,而花草类的描写以莲花、梅花、菊花、牡丹等为代表;鸟兽类有乌鸦、燕子、青鸟等;自然现象类有月亮、夕阳等;时令节日有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和清明节等;地点类的古诗词描写主要以长亭以及南山为主,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中必修三中的《蜀道难》与《扬州慢》《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马嵬》《登岳阳楼》可以开展有效的群文阅读设计,《蜀道难》是我国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的主要代表作品,其写作手法主要运用了浪漫主义,并结合作者自身的丰富想象力,从诗词中充分展现出了蜀道的突兀以及崎岖峥嵘的磅礴气势,表达出了对蜀地山川气势的赞美之情,并从侧面反映出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敬畏之情。《扬州慢》是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在诗词中“杜郎”成为词人的化身,表面上是对历史的颂扬,对古人的敬仰,实则是写己与叹今。全诗表露出诗人对金朝统治者发动掠夺战争所造成灾难的无奈,也是对南宋王朝偏安政策的谴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3思想情感的掌握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重点
        好的诗歌情感需要读者仔细阅读,了解每个词的意象,这就要求我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有较强的诗歌鉴赏能力。常见的古诗词情感类型主要包括忧国忧民、建功立业以及思念家乡和离别绪、生活有感等内容。在古诗词的群文阅读当中,可以根据思想情感进行群文设计、细化区分。有效加强学生在古诗词阅读领域的情感区分能力以及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于古诗词阅读的整体学习水平。在对《咏怀古迹(其三)》这篇古诗词进行全文阅读训练设计时,可以拓展诗词《过华清宫》以及《春望》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古诗词进行学习。《咏怀古迹》充分总结了古代人物的一生,借以抒发自我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和悲哀,杜牧的《过华清宫》则是揭露出统治者的腐朽昏庸;《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通过描写春日长安凄惨落魄景象,表达出对国家的兴衰感慨;后四句描绘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大事的担忧,充溢着凄凉痛苦。全诗以“感时花溅泪”表达对国事的担忧,又以“恨别鸟惊心”表达思亲之情,强调忧思之深以致头发斑白稀疏,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出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结合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王昌龄《闺怨》进行群文阅读学习。唐代诗人王维撰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高中古诗词必须学习的名篇之一。此诗表达出了出门在外游子对家乡至亲的思念之情。诗伊始便紧扣主题,描写了在异乡异土的生活状态,没有亲人在身边是孤独凄凉的,常常想念自己的家人。特别是在遇到佳节良辰时,思念之情越更加浓厚。接着在写到和远在家乡的兄弟一起过重阳节登高时,怀念过去也在怀念当时的自己。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关于高中古诗词的教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有脚踏实地的态度,勇于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改善教学设计,方能提升古诗词教学质量。教学时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想方设法地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容。从而使古诗词成为培养学生良好文学素养和熏陶思想情操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张吉文.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研究[J].学周刊,2019(04):44-45
        [2]陈恒舒.谈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异文[J].中学语文教学,2020(1):16-20.
        [3]杨艳丽.高中“群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语文,2017(24):12-13.
        [4]王文东.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探析[J].课外语文,2019(7):130-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